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溶液中用替换法合成稳定的拉曼信号较强的金纳米粒子,即首先以植酸为稳定剂和控型剂,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合成银纳米粒子,再利用银纳米粒子还原氯金酸,在水溶液中制备金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X)对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合成的金纳米粒子结构均一、分散性好.以罗丹明6G为探针分子,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作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结果表明:这种金纳米粒子具有SERS信号强、检测限低、稳定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研究小尺寸水溶性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在乙酸和甲醇(体积比为1:6)的混合系统中,通过NaBH4对三水氯金酸还原,将硫普罗宁分子包覆到金纳米粒子表面,得到尺寸可控、稳定的硫普罗宁包覆的金纳米粒子水溶胶.通过控制金与硫普罗宁的摩尔比(Au/S比),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能够在2~8nm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中,当Au/S比分别为1:3,1:1和3:1时,所合成的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别为(2.8±0.3),(4.0±0.3),(6.1±0.4)nm.  相似文献   

3.
以H2TiO3为原料,经过TiO(NO3)2水解的放大实验,制备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吸附(BET),对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粒子的平均粒径在11nm左右,晶型为金红石型,粒子分布较松散,部分颗粒呈纤维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一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板采用St6ber方法在PS核表面沉积上厚度均匀的SiO2壳层。由于壳层中P...  相似文献   

5.
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微波辐射制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微波辐射法对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方法.并对磷酸钴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和组成的测试,讨论了影响粒子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平均粒径为50.64nm的球形微粒的磷酸钴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
聚酰亚胺/硅石-钛酸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散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聚酰亚胺/硅石-钛酸钡纳米复合粒子,采用FT-IR、XRD、TEM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结构、形貌及其大小.结果表明,硅石包覆钛酸钡粒子的表面有一层浅色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包覆层的厚度约为10 nm,并且粒子在外观上基本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同时在包覆过程中BaTiO3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稳定,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键连.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淀法制得球形单分散Bi2O3纳米粒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球形单分散Bi2O3/Cu-O-Cr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所合成材料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微现形貌以及颗粒尺寸,并对Bi2Oa/Cu-O-Cr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包覆前先对Bi2O3粒子进行表面铵离子(NH4^+)功能化是形成均匀核壳纳米结构的关键;铜铬包覆层以氨配合物的形式包在Bi2O3粒子表面,形成棱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度为78nm.核厚为60nm.  相似文献   

8.
淀粉保护的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相过程制备纳米银粒子.制备过程中淀粉作保护剂、柠檬酸钠作还原剂,得到了Ag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对Ag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形貌呈球形,颗粒分散较为均匀,粒度分布集中,且粒径大约在20 nm左右的银纳米粒子;并讨论了淀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有效地防止纳米银颗粒的团聚,其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环保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田菁胶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并讨论反应条件对粒子粒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金纳米粒子表现出了均一规整的球形形态,分散性较好,其粒径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加以调控,并且粒子的分散液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甲酸/HAuC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甲酸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球形和松针状等形貌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接触角等手段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微乳液体系中C18NH2与氯金酸摩尔比、甲酸用量等对形成的金纳米粒子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胺与金摩尔比的减小,形成的金纳米粒子尺寸逐渐增大,粒子的形貌从球形逐渐向松针状转变;胺与金的摩尔比不变时,增加甲酸用量也能成功实现金纳米粒子从球形向松针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浸入沉积的方法在硅纳米线上修饰了金纳米颗粒,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分析(XRF)对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硅纳米线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修饰后的硅纳米线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法检测水中痕量铅和铜,考察p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对溶出峰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实验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铅Pb2+和铜Cu2+的灵敏度分别为0.649μA/(μg.L-1)和0.177μA/(μg.L-1).检测极限达到0.26μg.L-1和0.67μg.L-1.峰电流与离子浓度在质量浓度25~200μg.L-1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制备并表征了空壳钯纳米粒子,将空壳钯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玻碳电极(GC)表面,构建了新型的过氧化氢无酶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d/AuNPs/GC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空壳钯和纳米金在催化过氧化氢还原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过氧化氢的浓度在2216μmol/L(R=0.9993)范围内,与修饰电极的电流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辛基溴化铵稳定的金纳米粒子(TOAB-Au)与含可聚合双键的二硫化物配体之间的置换反应,制备了四种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对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在氯仿和四氢呋喃溶剂中,粒子直径在4 nm到8 nm之间,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配体的不同在521 nm到532 nm之间改变。四种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接枝密度在4.2到6.6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以金、银纳米及Au@Ag、Au-Ag合金复合纳米粒子为基底,研究尼古丁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讨论分子在4种纳米粒子表面的作用方式及可能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分子在金纳米和Au-Ag合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相同——垂直吸附,不同的是与金纳米粒子形成了稳定的N-Au键;由于银纳米粒子和Au@Ag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均富含大...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以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二元致孔剂,在毛细管内由热引发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整体柱.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在整体柱材料孔表面并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分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uNPs形貌、吸收光谱及吸附AuNPs前后整体柱的形貌进行表征.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采用波长为633nm的激发光作为激发光源,研究不同粒径AuNPs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的在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性能.结果表明,该整体柱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SERS增强效应.随着AuNPs粒径的增大,基底的SERS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粒径约为13 nm的纳米金.在酸性环境中纳米金与维生素B1发生相互作用,纳米金产生凝聚,使其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由此建立维生素B1的比色测定方法.优化了溶液pH、纳米金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 60 ng/mL,检测限为0.74 ng/mL.用此方法成功分析了维生素B1片剂和注射液中维生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微粉化处理、悬浮稳定制备出了一种磁响应性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纳米磁性微粒,为磁共振造影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磁强计检测微粒的磁响应性,显示该法制备的磁性微粒多呈球形,其粒径为纳米级。在外加场强为10^4Oe、外部温度为18℃的条件下微粒的磁响应强度为26.0±1.1emu/g,撤除磁场时剩磁为零,说明微粒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8.
中空银纳米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金属纳米粒子因为独特的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SPR)的光学性质和很多的潜在应用而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在具有SPR效应的贵金属纳米粒子中,中空纳米结构有一个很高的散射系数,其共振频率通过改变中空核的尺寸和壳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被控制。本论文中拟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电偶置换法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及金膜表面制备不同尺寸具有中空结构的银纳米阵列,研究了中空银纳米阵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L-SPR),为其在SPR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波水热法,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的溶胶碳球,用自组装方法把金胶纳米粒子修饰在碳球表面合成了金胶/碳球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循环伏安等技术对最终产物的形貌、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由于所得到的金胶/碳球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与无毒性,同时金胶纳米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该复合材料可作为载体材料应用于生物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金表面上制备 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但是,我们发现,不同自组装溶液对SAMs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利用偏振模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对分别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醋酸盐缓冲溶液(ABS )以及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制备的 L-Cys SAMs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溶液中制备 L-Cys SAMs的最佳酸度条件不同,在ABS中为pH 5.0,在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为pH 6.0,而在PBS中 L-Cys SAM s的表面密度随着pH的增加而增大.就所研究的3种溶液而言,在优化条件下,在ABS中制备的 L-Cys SAM s的表面密度最大,因而其表面结构最完美.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