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成了包覆磁性纳米粒子的球形聚电解质刷(MSPB),并以MSPB为载体成功负载了可回收的催化剂MSPB-Ag粒子。采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SPB分布较窄,具有快速磁响应性和对pH敏感的性能。MSPB-Ag粒子中负载的Ag纳米粒子粒径均一,在硼氢化钠的作用下,对4-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能被快速回收。该方法为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溶液中的变化趋势。此外,用时间分辨SAXS技术观察到在极短的时间(12s)内BSA在SPB中的动态吸附及再分布的显著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AXS技术在原位表征蛋白质在SPB中的动态分布方面具有其他表征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糊精(CD)在碱性溶液中原位还原硝酸银制得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和环糊精浓度下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很均一,但是碱性过强(pH12)或环糊精浓度太低(cCD0.025mmol/L)会导致银纳米粒子团聚。在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实验中发现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高于α-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膦腈碱P2为催化剂对乙酸乙烯酯和蔗糖的酯交换反应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多酯酯化率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53 K(80℃),n(蔗糖):n(醋酸乙烯酯)=1∶10,n(催化剂)∶n(蔗糖)=0.15∶1反应时间为10 h。其多酯酯化率可达77.09%,八酯酯化率达40%。通过TLC、HPLC-MS-MS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柱色谱分离得到蔗糖八乙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和NMR确定蔗糖八乙酯结构,经柱色谱分离得到蔗糖八乙酯的含量与HPLC-MS-MS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用HPLC-MS-MS检测方法可简单、快速测定蔗糖酯。  相似文献   
5.
用硅胶石蜡熔融共混体系来模拟熔铸炸药非均相体系的流变特性。通过改变硅胶的疏水化程度以及硅胶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来研究非均相体系流变学性能。改变硅胶与石蜡间的相互作用是调控非均相体系流变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这一发现,制备了两亲性的梳型共聚物十八胺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SMAC),通过改变十八胺的接枝度以及SMAC在非均相体系中的质量分数可以大大降低非均相体系的稳态黏度。  相似文献   
6.
将γ-环糊精(γ-CD)和3种不同长度烷基(Cn,n为12,16,18)分别按照一定的接枝率接枝于聚丙烯酸链上,利用环糊精与疏水烷基链之间的包合作用,成功制备了大分子自组装网络,并利用流变学手段对影响高分子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γ-CD与Cn之间的包合作用主要以1:2的量化模式进行,即1个γ环糊精空腔...  相似文献   
7.
智能窗作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有效手段受到广泛的关注。热致变色水凝胶材料是指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其在水中的聚集形态可逆改变,从而导致光学透过率显著变化的材料。热致变色水凝胶材料在能源化工领域应用的典型实例就是智能窗。本文综述了热致变色水凝胶作为能源化工领域的新材料在智能窗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阻垢剂因能减缓膜组件的结垢、提高水净化效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常见的膜阻垢剂有磷酸盐类、阴离子聚合物类、阳离子聚合物类以及绿色阻垢剂等,一般认为它们可以通过螯合、分散、晶格畸变等作用或阈值效应阻碍或缓解垢的形成。树枝状聚合物膜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与其结构相似的球形聚电解质刷作为一种刷状聚合物膜阻垢剂也在膜处理领域中崭露头角。深入研究新型膜阻垢剂的阻垢机理可为设计开发针对性强、经济环保的高效阻垢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