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首制度一向被认为是中华法系所特有的刑法制度。自首制度在我国古代刑法中有一个漫长而持续的发展历程,《唐律》中对自首制度的规定具有典型性,自首制度在明清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自首制度在自首主体、时间与对象、内容、对特别情况的规定、不适用自首的犯罪等几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首的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种观点:自首三要件说、自首二要件说、自首一要件说。笔赞同自首二要件说,即自首的成立必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另外,“特殊自首”只需要“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这一条件即可。  相似文献   

3.
自首的本质及构成要件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的本质有四种观点,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自首本质的探析必须通过自首行为表现形式,自首成立时构成要件去把握其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刑法对原刑法中的自首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体现在新刑法以立法的形式界定了自首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扩大了自首从宽处詈的幅度;第一次将被限制人身自由后交待未被发觉的罪行明确规定以自首论。这就进上步统一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的思想,对于感召、鼓励、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悔过自新,分化瓦解犯罪势力,及时侦破刑事案件,有效预防狡黠,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自首制度从产生之初就对我国刑罚的裁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自首从宽原则在死刑裁量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适用自首制度,为了规范死刑的裁量,也为了更好的实现刑罚目的,我们有必要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对自首从宽的理论根据进行了评鉴,然后从刑罚目的的角度对自首在死刑裁量中的价值进行审视。本文综合阐述了在死刑裁量中对自首者一律不应当适用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价值论的视角对自首制度进行了评价,认为自首制度体现了公正价值和效益价值,对实现刑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自首制度的价值,认为,自首制度的公正价值体现在它受到报应的制约,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自首制度的效益价值在于使司法机关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消耗获得多破案、破大案的丰厚利润。最后,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个方面论述了自首制度有助于实现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单位自首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组织犯罪形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相联系的单位犯罪相关理论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本文深入探讨单位犯罪自首情节的具体条件认定和如何操作问题,以期能为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犯罪人主动将自己交付国家追诉,从而使犯罪得以及时侦破和审判,达到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是自首从宽的本质。对于在纪检监察部门"双规"期间如实供述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的问题,既不能一律都视为自首,也不能一律否定为自首,应当从自首从宽的立法本质出发,结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全面、合理地理解、适用,真正实现自首制度设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明律》中规定的“盗”罪包括有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这些规定既继承了《唐律》的有关规定,也有细微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法典中对这些犯罪的立法规定,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今天的刑法做一些比较,得出有关刑法的立法技术及模式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是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  相似文献   

12.
《庄子》提出了一系列的范畴语言,使用了许多特定的单子来传达和界定哲学涵义和范畴,诸如,“游”、“天”、“忘”等,这些字在当时具有约定俗成的准确的哲学涵义,又具有极大的外延性,其中“游”是《庄子》书中出现最频繁而极为重要的一个哲学范畴。分析“游”的哲学涵义及其所呈现的生动的理论形态,认清“游”的哲学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准自首制度的立法现状,立足交代余罪是否够成自首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理论界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并以举例的方式论证了几种可行性的针对此问题的分类方法,指出了放宽准自首成立要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咸宁“五七”干校拥有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干校都没法具备的特色。那里的六千“学员”,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作家、专家、学者,属“国宝”级的人物,而他们遭遇的虐待,也特别地残酷。李城外编写《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向阳湖文化人采风》等集子,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贡献而不能被认为是一种亵渎。  相似文献   

15.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中对甲骨,金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作《甲骨介词“于”用法补议》,对甲骨“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此对西周金“于”的用法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行高一语文教材的两处文言注释提出疑问,并阐明如下观点:一、《勾践灭吴》中“疾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疹”通“疢”,音Chen。二、从先秦礼仪的角度入手,援引相关史料分析了先秦诸侯已嫁之女“归宁”、“来归”的两种情形,挖掘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必勿使反”之“反”的文化蕴含,指出“反”具有“古代已嫁之女被夫家遣返回娘家”的特指义。行文的目的是试图为传统说解提供些许文化性补注。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中孚”卦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日:“靡,共也。”王弼注:“……故日我有好爵,与物散之。”孙星衍《周易集解》引干宝日:“靡,散也。”其中虞翻释“靡”为“共”,属随文注释之类,不可取,因为从“靡”的词义系统中无由引申出“共”  相似文献   

18.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归个人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但是,“归个人使用”究竟如何理解?正确的定位又该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将“归个人使用”从挪用公款罪中删去,并将“为个人利益”作为主观的超过要素规定在挪用公款罪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临江三孔”是北宋著名文人,《四库全书》收有著名的《清江三孔集》三十卷,很多宋诗选读或鉴赏辞典选有他们的篇目,可现代学者少有人论及,因此通过大量史料研究挖掘他们和二苏、黄庭坚、曾巩等文学名人的文学交往,发现他们的交友其实非常广泛,确实象苏辙所说的“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也能理解黄庭坚所说“二苏联璧,三孔鼎立”的原因,可以更全面了解“三孔”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结合点,是我们“两课”教师讲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三次飞跃;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讲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次伟大构想;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讲授“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