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人性(上)     
关于人性善恶问题,我们先哲谈论的很多,有的主张性善,有的主张性恶,前者是孟子,后者是荀子,告子则主张性无善无恶,王允又认为性有善有恶,究竟谁是谁非,我认为有重新讨论的必要。孟子说:「人恶有不善,水恶有不下,今天,搏而跃之,使过颡,激行之,可使在山。」态度坚定而断  相似文献   

2.
培根是英国16世纪著名法学家,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极为深刻。他的人性善恶二元论和人性可塑论客观全面地回答了人性善恶的理论争议。他对善恶伦理学上严格的概念界定,以及诸多培植善和防范恶的具体举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法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中西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了道德范畴的“善”与“恶”的涵义.并进一步从刑法的本质、特征、目的、制定等角度对刑法中的善恶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刑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作者认为“惩恶扬善”的理念是刑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刑法学与伦理学相遇的理论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性本质的善、恶、赋的思想进行分析,对教育中的人性问题与人性建设进行必要的探索,强调教育的人文性、人道性,确保教育的人性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与理学之礼教秩序其合法性建基于先验天理之绝对正当性不同,康有为从近代西方之公理和人道两大基本观念出发,重建礼教秩序合法性基础。公理以平等观念重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师长等伦常关系。其近代意义在于解构天理之时间和空间超越性,瓦解礼教秩序之不言自明的超越意义,从而为礼教秩序的瓦解奠定学理基础。人道观一为人生来之资质,二为人之平等权利。人道观之理论意义在于为礼教制度的构建提供人性依据,即制度应当顺应人道之自然。其近代意义在于通过资质人性论对本质人性论的代替而实现了人之伦理本质的消解,这意味着人性之爱和恶失去了自身内在约束,礼教秩序之内在基础随之消解,礼教秩序之形成只能求诸外界。在资质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以"教"和"学"为主体内容的礼教秩序形成之外在机制。"教"主要指以德行教化万民;"学"主要指对道的习得,其内容主要即控制人的爱恶等情欲,从而实现对人性的有限控制。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都把善分为两个层次:幸福是最高的、真正的善;其他的事物则因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而成为第二类的善。对于至善他们都认为是没有恶与之相对应的,恶只是与第二类的具体善相对应,恶也就都是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现至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第二类的善,因此,恶就是与德性相对应的人的品质。这样,他实际上表明了,行为以及每人的善恶实际上都在于自己,恶要由行为者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9.
荀子强调人性的二重性,即人性的自然生理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他认为人性之恶的真正来源是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克服人性中自然属性的恶而发扬社会道德之性的善是荀子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在其驱恶扬善的众多教育良方中,化性起伪是不可更改的药剂,隆礼、师是配合此药剂的独特药引。  相似文献   

10.
道德问题贯穿小说《罪与罚》的始终,这也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探索的主要问题。在道德领域没有纯善与纯恶之分,善恶往往是相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同样,《罪与罚》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善恶相杂的,分析他们身上的善恶,揭示了作者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11.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世界观人人都有,它是人精神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问题的根本反映。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构当代大学生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世界观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其研究论域主要集中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贡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主题或具体观点的中国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等方面。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从各自的人性观出发,演绎出人类不同的自然状态.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本恶,自然状态下,由于缺乏公共权力的制约,贪婪、自私的人性使人们之间处于战争状态;而洛克却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天性并不恶,自然状态下人们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二人的思想折射到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去,使国际关系向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西方以人性恶为预设和中国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两种法律制度。认为,监督制度是基于对人性不信任的理念而产生的,但由于对“人性恶”认识不够,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设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监督权难以阻止侦查权对人权的侵犯。因此,要对人性进行理性思考,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性恶假设,对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进行重构:以塑造合理的侦查结构为重点,设立相对中立的专门监督机关为辅助,通过对权力的合理配置,以权力制约权力,加强权利保障,以权利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18.
杨勇兵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88-391,39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从主体或人的方面考察现实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具有深刻的主体意蕴、实践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从更为深刻的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总体上并没有为当今时代所超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它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郑洪林 《科技信息》2012,(24):170-171
William Golding is a very genuinely serious writer because he holds a very strong pessimistic view towards human nature.Lord of the Flies is Golding’s first novel.Especially,the novel shows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little children.In the story,Golding puts those children in an isolated island,which far from the civilization world and without adults’control.The evi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explored in the children without the rule of civilization.What’s more,Lord of the Flies is a novel which shows the original evil of human’s nature.We can learn some evil of human beings from Lord of the Flies as the same as reading Bible.My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vils contained in the novel through three steps.First,analyze main characters and symbol things in the novel.Second,analyze some important things or affaires in the novel.At last,find some more evils of human or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人性有善恶,制度设计的逻辑依据是人性的缺陷。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心理、规范个人行为,可以形成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并决定人的善恶取向、规制人的行为,从而创造和谐有序的秩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