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比分析苏州市2000年和1996年以及苏州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苏州市城市居民出租地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苏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阳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岳阳市1997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方式、出行强度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岳阳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及原因,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发展公交、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岳阳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岳阳市1997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方式,出行强度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岳阳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及原因,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发展公交,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株潭绿心地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对各年龄段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以及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的研究分析,归纳出长株潭绿心地区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公交出行比重大、对区域外交通影响小以及区域内道路网发展不平衡等特性,结合绿心地区自身特点,提出了转移规划建设重心、大力发展公交、改...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西宁市总体规划的道路流量模拟数据与国内同等规模、形态城市在居民出行的频数、目的、时间分布、方式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西宁市作为带状城市流量流向集中、供需矛盾突出的交通特点,得出高原环境下居民出行依赖机动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出行距离增长、目的多样化、出行方式向私人机动车转化。在西宁市的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车辆拥有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RP-SP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巢式Logit(Nested Logit)模型,对桂林市居民展开出行方式选择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在出行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个体的出行活动和交通行为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关系愈发紧密;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居民出行方式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私家车出行影响最大,其中实时路况信息属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拥堵延误时间;交通信息获取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该结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推动移动互联交通信息下的路径选择与交通出行诱导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决策树,对居民出行数据进行了分类规则挖掘,得出了福州市居民的个人情况与其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并对福州市的交通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了居民出行调查的误差成因,简要介绍了传统加权扩样模型并分析了其局限性,特别是对沉默出行需求揭示不足的缺点。结合手机信令数据用于出行行为研究的优势及特点,提出了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居民出行调查扩样及对挖掘沉默出行需求的方法。设计了包含5个主要步骤的居民出行调查样本数据、交通运行监测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相结合的扩样模型结构。以驻点分类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活动分布模型。在获取长周期手机信令数据推断人口职住分布的基础上,基于居民出行调查RP(revealed preference)数据对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从出行目的组成、时间分布和出行距离分布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调查样本、传统加权扩样模型和新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模型在揭示因瞒报、漏报而产生的沉默出行需求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错峰出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错峰出行的研究与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该制度对交通系统的作用机理.由于交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相互关联,考虑了交通产生点和吸引点在空间的分布、出行量大小和职业类别比例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居民通勤、通学出行随时间分布的模型,并根据错峰上班实施前后出行随时间分布的规律,建立了错峰上班的交通影响模型,给出了评价交通效益的参数,用于该策略的可行性研究.并实际调查不同时间段小型路网区域的流量,使用宏观交通仿真软件反推起讫点(oD)矩阵,根据文中建立的模型计算交通效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出行强度指标用于衡量城市居民出行需求量,亦即用于衡量居民出行给交通系统造成多大的压力。指标应包含出行量与出行时耗的信息,因此,出行强度定义为出行次数与单程出行平均时耗的乘积。出行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在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强度统计值趋于相近;出行强度的增加,导致交通量的增加、高峰期的延长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出行强度可以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指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南北方老年人出行行为之间的差异,以老年人出行链为研究对象,将老年人出行链分为简单出行链和复杂出行链两种基本形式.基于北方城市东营市2011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南方城市恩平市2013年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南北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同时考虑个人属性、家庭属性以及出行链属性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属性均对南北方老年人出行链选择影响不显著,出行链的出行时间对老年人选择简单出行链产生负影响,家庭月收入、家庭是否拥有小汽车对老年人复杂出行链选择产生负影响,家庭是否拥有自行车对北方老年人简单出行链选择产生正影响.  相似文献   

12.
鼓励低碳出行是减少碳排放、构建低碳城市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470位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愿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较低水平的价值观念对低碳出行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较强的从众心理对低碳出行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低碳出行越便利,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就越高;高年龄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的意愿更强;而收入水平越高的城市居民,其低碳出行意愿反而越低。因此,应不断强化低碳出行价值观念,提高低碳出行便利程度,努力营造众人低碳出行的社会氛围,关注低年龄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选择,并引导高收入居民更多地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铁和民航在中长途高速客运中的方式分担率变化问题,考虑到不同旅客群体间的异质性及旅客在不同情景下选择的相关性,以旅客性别、年龄、月收入等为基本属性,程前程后费用和时间、旅程费用和时间作为特性变量,建立了面板混合Logit模型。利用NLOGIT软件,基于北京—南京客运通道旅客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分别对传统Logit模型、横截面混合Logit模型和面板混合Logit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面板混合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行为解释能力和预测精度。基于面板混合Logit模型,使用仿真方法预测了高铁和民航的方式分担率随旅程费用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到高铁分担率随旅程费用差的增大而增加、随旅程时间差的增大而减小,民航则相反,并且旅程费用差对方式分担率的影响比旅程时间差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探讨路网级配,利用方式分担与等级配置的耦合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效率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从剖析城市道路的功能特性和分级思想出发,以各种交通方式作为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定义并量化道路供给的服务优先权,采用各类型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每种等级道路上交通方式的理想分担率;在确定服务优先权的基础上推导出各等级路网对各方式的容量,进而建立以出行总时耗最小为目标、以路网容量与交通需求相匹配为约束的级配优化模型.以潍坊市城市道路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并提出级配建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钻井模拟器图形系统是钻井模拟器的一个子系统,主要以三维图形的方式,在脱离钻井现场的情况下向用户展示钻井现场的实物以及各操作的过程。由于系统复杂,以起钻工艺为例讲述如何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钻井模拟器图形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起钻的工艺流程,着重分析了该工艺中的提取动画动作和元素。阐述了如何针对该工艺进行类和程序的设计。实践证明,该系统在运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之后,具有扩展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理论分析,结合贝叶斯方法在交通参数预测中的既有应用,提出了贝叶斯方法预测国内出行产生率的具体方法.该方法以大规模居民调查历史数据为出行产生率的先验分布,以最近小样本抽样数据作为新样本数据,近期出行产生率则为需要预测的后验分布期望值,在先验样本与新样本均超过30的前提下,将先验样本与新样本的均值与方差视为正态分布无偏估计,进而应用贝叶斯统计方法计算得到近期出行产生率,从而达到小样本抽样调查即可对出行产生率进行及时更新的目的.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其局限性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出行链与出行方式相互影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建立递归联立离散选择模型,从出行链至出行方式和出行方式至出行链2个方向,重点分析了工作出行链和出行方式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模型通过直接量化出行链和出行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了行为机制对预测分析的指导.分析结果表明,出行链至出行方式的影响模式在工作出行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出行者首先根据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将一日的活动和出行组织成以出行链为单位的片段,然后在出行链各种性质的约束下考虑选择何种交通方式.研究结果对出行需求预测和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