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对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呈现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竞争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产业政策与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参考,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技术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万象云专利信息搜索及情报服务平台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相关专利数据进行检索,运用专利计量方法深度挖掘专利信息,从专利发展趋势、专利保护类型、国内外专利市场布局、研发重点及热点和技术引领者5个维度对1997—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三省以及鄂豫皖5个技术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状态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相关"3个结论,进而提出新的产业规划应当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鼓励发明和技术原始创新、激励车企参与国际技术竞争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阙  戴磊 《创新科技》2015,(2):34-36
吉林省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开发关键技术、汽车节能与低排放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前途尚不明朗,错误的产业发展策略有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技术预见不仅可以对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更能够对市场发展情况、经济效益、发展政策环境等的发展动向做出预期.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开展技术预见工作的必要性和吉林省开展技术预见的基础,总结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预见需要注意的问题.结论对于将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预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电气化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未来能源安全、缓解能源紧缺、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多产业融合的特点.基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融合与变革趋势,从六个方面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热点.围绕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全气候目标,提出产业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十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大数据体系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当前国情,通过宏观的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总体分析及其微观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年度分布,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绘制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确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对解决传统燃油汽车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从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整车和三电系统综合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电池回收利用率低、基础器件关键技术未掌握等问题,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相似文献   

7.
刘毅 《广东科技》2012,21(17):203-205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为研究内容,客观评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阐述了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对动力电池方面的主要标准进行了介绍,并从七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推进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研究有利于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步伐,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的开发以及研制技术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了很多新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暖也逐渐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该文主要对新能源汽车在研制与开发过程中所表现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概述,并指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3,(5):41-45
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回路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创新模型,该模型可以从多条途径推动技术进步,并提出了保障多回路竞争模型系统实施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让我国的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新能源为能源支持的汽车将会是未来全球汽车行业的先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切实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有效节约石油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在当前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正是迎合这一思路,并且变思路为现实的强有力工具。下面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强国研发及推广应用的重点。本文从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汽车强国等角度阐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并从市场、技术、政策、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等方面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现状剖析和前瞻性技术预判,分析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对中国电力系统造成的压力以及碳排放等问题需要格外关注。以近来发展迅速的特斯拉汽车为例,针对特斯拉充电设备在全国的快速扩张,通过统计调查、资源环境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对充电站的空间分布以及对中国电力和碳排放的影响做出评估。分析表明,预计到2025年全国特斯拉电动汽车总耗电量将达到165.54亿kW·h;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减排效果足以弥补其增加的供电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绿色再制造的内涵、国内外发展现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建立汽车摩托车废弃物物流与再制造产业化整合基地的意义;从重庆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规模、水平、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建立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废弃物物流与再制造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是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轮毂驱动方式的电动汽车最为突出。轴向磁通永磁无刷电机以其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工作噪声低以及散热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轮毂驱动装置的优选对象。在对AFPM电机技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AFPM电机在轮毂驱动方面的工程应用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尤其是AFPM电机与其他系统的匹配和在高负荷工况下的散热技术问题,并对其在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中将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AFPM电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将是安徽发展战略的新方向。"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启动为合芜蚌产业圈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机遇。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三市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虚拟产业园区,从而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能源与环境危机促使国际汽车技术更新换代朝着清洁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方向发展,为我国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抓住机遇,在开征合理税率研发税有效积累RD资金的基础上实施国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工程,并对国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工程的基本内涵、战略意义、经济基础、战略模型与战略部署等内容深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品性能的提升,鼓励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本文对国家科技研发计划支持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汽车企业的快速、多样化发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及其产销关系,过研究分析,揭示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电动汽车是 2 1世纪绿色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高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电力驱动的几种方式如集中驱动、车桥驱动、双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等 ;分析了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如蓄电池技术、蓄电池管理技术、电动机技术、电动机控制技术、电动汽车车身和底盘技术等以及电动汽车最新技术动态 ;并提出了突破这些关键技术的措施和电动汽车开发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天然气开发的概况,预测了未来的用量,并从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热电冷联洪、化工转化、车用替代能源等方面介绍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情况,最后预测天然气利用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