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老化的柴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以菌糠为调理剂,在模拟实验条件下,进行了为期90d的柴油污染土壤的堆肥研究,分别于堆肥进行的第30、60和90d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总石油烃残留量和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探讨不同的菌糠投加比例、外源降解菌接种等因素对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堆肥过程中堆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菌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生物修复效率,经过90d的堆肥处理,总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达73%.菌糠投加比例也对总石油烃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菌糠与土壤体积比的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外源高效降解菌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物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石油烃污染对海胆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胚胎发育毒性实验方法,分6个质量浓度组(1.0、2.0、4.0、8.0、16.0、32.0 mg/L)分别进行0#柴油和船用燃料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浮游幼虫发育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油品分散液对胚胎发育至二腕幼虫和四腕幼虫阶段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随着受试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幼虫的体长变短,畸形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大.船用燃料油分散液48 h和72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57、2.71 mg/L;0#柴油分散液48 h和72 h的EC50分别为3.39、1.87 mg/L,故0#柴油的毒性大于船用燃料油.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0号柴油分散液(WAFs)及加入溢油分散剂后的0号柴油乳化液(dis-WAFs)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研究了亚致死浓度下海胆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AFs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2,15.5,11.5和9.5 mg/L; dis-WAFs 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9.1,7.4和5.1 mg/L.加入溢油分散剂后,使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变大.亚致死浓度下的dis-WAFs污染对消化腺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同一剂量组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CAT和GST的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GST趋势尤其显著.受污染个体在污染解除之后, 其SOD,CAT和GST酶活性得到恢复.SOD,CAT和GST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石油烃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为生物损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溢油分散剂对马粪海胆油污染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0号柴油分散液(WAFs)及加入溢油分散剂后的0号柴油乳化液(dis WAFs)对马粪海胆〖WTBX〗(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WTBZ〗的急性毒性作用;并研究了亚致死浓度下海胆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AFs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2,15.5,11.5和9.5 mg/L; dis WAFs 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9.1,7.4和5.1 mg/L.加入溢油分散剂后,使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变大.亚致死浓度下的dis WAFs污染对消化腺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 效应关系.同一剂量组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CAT和GST的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GST趋势尤其显著.受污染个体在污染解除之后, 其SOD,CAT和GST酶活性得到恢复.SOD,CAT和GST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石油烃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为生物损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定0#船用轻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96 h内对幼海胆的急性毒性效应.两种石油烃在低质量浓度时对幼海胆产生有利的刺激作用,高质量浓度时对幼海胆产生毒害作用.通过几率单位法对数据处理得出0#船用轻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96 h的LC50.分别为11.4 mg/L和17.5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O.11 mg/L,0.18 mg/L.结果表明,0#船用轻质柴油对幼海胆的毒性大于船用重质燃料油.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天然海水养殖栉孔扇贝方法,通过石油烃单-污染实验与石油烃、Cd、Ph复合污染实验结果对比,探讨石油烃与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下石油烃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石油烃与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石油烃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积累状况有很大差异.与0.6mg/L的石油烃单-污染相比较,石油烃-Cd、石油烃-Pb、石油烃-Cd-Pb的3种不同复合污染实验条件下,石油烃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积累量都增大,说明实验设置浓度的Cd、Pb及其组合都促进了石油烃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积累,但0.05mg/L的Cd、0.50mg/L的Pb以及0.03mg/L的Cd+0.15mg/L的Pb组合3种情形更有利于促进石油烃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针对柴油机的能耗和排放污染,分析比较了生物柴油和0#石化柴油的理化性质,将配制的B20、B100两种燃料和0#柴油在HF495Q3柴油机上进行了掺烧试验.结果显示,柴油机掺烧生物柴油后的动力性有所下降,最大功率、转矩分别下降约9.8%和5.6%;采用能量等值折合油耗率对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折合油耗率变化不大;燃用混合燃料时NOx排放与0#柴油相比均有升高,但烟度、HC和CO排放量低于0#柴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油、柴油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储油库是维系原油及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间的纽带,是调节油品供求平衡的杠杆,又是国家石油及其产品供应和储备的基地。因此,针对储油库污染现状做出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避免储油库数量的增加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应做好储油库的污染防治工作。储油库的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和含油废水,做好油气回收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和利用油水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是储油库污染防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开采量也在逐年提升,在其开采以及加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较高盐分的含油废水难以处理,因此对高耐盐度烃类降解菌的筛选极为重要。从新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耐盐菌株HX-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菌体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HX-2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 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10%和8 000 mg/L。菌株生长及降解的最适p H和温度分别为7. 0和25℃,在盐度为5%以内、p H为7. 0、温度为25℃、菌种投加量为2%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 000 mg/L的柴油经4 d降解后,去除率均超过50%以上,且盐度为10%仍有10. 3%的降解率。对其耐盐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细胞内相容性物质(甜菜碱)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甜菜碱的积累是菌株抵抗高盐浓度的主要机制。通过外源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菌株在高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提高柴油降解率。因此,菌株HX-2是一株在盐渍化烃类污染修复方面极具应用潜力的烃降解菌。  相似文献   

10.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DPPH-HPLC技术的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对海洋中药马粪海胆来源进行鉴别。对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马粪海胆水提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基于各抗氧化成分的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对不同来源马粪海胆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来源的马粪海胆样品进行正确区分,有望成为海洋中药真伪鉴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石油污染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砂土和壤土2种土壤及柴油和原油2种油品类型,通过室内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染程度的油污土壤的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污染清洁砂土后,可使砂土渗透系数降低64%左右;原油含量大于2%时,砂土的渗透系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8%含油率的柴油污染壤土的渗透系数比清洁壤土降低了97%左右;壤土中原油含量为8%时,其渗透系数为5×10-7cm/s左右,比同一干密度(1.57g/cm3)清洁壤土的渗透系数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含油量增大,其渗透性能更差。无论对于砂土还是壤土,原油引起的渗透系数的降低比柴油显著,主要是因为原油的粘滞系数大大高于柴油的粘滞系数。  相似文献   

13.
以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土柱淋滤实验,通过对其分析,得出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途径主要有沟渠及污水坑渗漏、跑冒滴漏事故造成渗漏、污染土层及垃圾坑面状淋滤;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溶解油、乳化油和吸附油;三种污染机制分别是通过石灰岩直接入渗、双层介质入渗和地下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新开采石油的蜡含量越来越高,炼制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越来越差,开发高蜡柴油的高效柴油低温流动性改性剂(简称DFI)变得日益紧迫.我国辽河原油蜡含量较高,市售DFI对成品柴油的感受性较差,因此开发1种对高蜡柴油感受性好的DFI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制备DFI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小型DFI生产装置,并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FI小型生产装置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高蜡DFI,其降凝降滤效果好于实验室制备的DFI.针对辽河0号柴油等的降凝助滤效果进行测试,该剂能使辽河0号柴油的冷滤点降低6℃,凝点降低7℃,可应用于柴油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确立研究区发育潮坪和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在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油气成藏的要素进行分析,确立沿断输导它源成藏模式。CI油组本身烃源岩不发育,油气主要来源于下覆奥陶和寒武统烃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SQ1及SQ2的海侵体系域。油气从烃源岩中沿着大断裂向上运移到CI油组成藏,发育有岩性、断层-岩性及微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石油污染地表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油的生产和储运等过程中会造成土壤被石油污染的问题,进而引起生态环境损害.本文利用热蒸发烃分析仪(GHM)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油污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井附近的油污土壤中存在着嗜油微生物,它们对落地石油具有较明显的降解作用;抽油生产史长的油井周围土壤中存在自然驯化出的更多嗜油微生物,其近井土壤中污油的降解速度快;随着微生物降解作用的不断进行,样品中污油的相对降解速度逐渐加快,相对降解率逐渐增加,污油样品中气态组分含量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证明,微生物对污油确实存在较强的选择性降解消耗作用,可以减轻石油生产对土壤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