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东华翻译的美国通俗小说《飘》,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口语化和幽默化的语言几乎贯穿整个译本,从而构成了此译本的独特风格。但译本中过于中国化的归化翻译一直饱受文艺评论界的批评。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感染文本《飘》要求译文以归化为主,应主要忠实于目标语读者的反应。此理论无疑为我们赏析傅译《飘》的中国化的口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文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文从哲学概念的术语化及风格两个方面简要地、对比性地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 ,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4.
巩艺超 《科技信息》2010,(16):I0162-I0162,I0164
本文将《圣经》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两个译本进行对照,比较了两个译本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论,对两个译本的《新约》部分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包括语言、神学术语的处理、比喻的处理和性别的处理等。比较研究彰显出两个译本的特色,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读者对两个译本不同的反应。基于分析,作者对两个译本的改进和将来的译本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英译本中最具有影响译本的是由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水浒传》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08将的绰号,本文主要以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的三译本中关于人物绰号的翻译实例作对比。分析哪种翻译策略更利于《水浒传》中绰号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文本内容的翻译,文章拟以传播学理论作为框架,从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噪音处理等方面对《周易》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贝恩斯的译文优于理雅各的译本,但这两个译本尚有许多欠缺,《周易》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传播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名著《红字》迄今为止已有10多个译本出现,且不同时代有不同译本,说明其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红字》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不仅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通过对3个译本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译本在移植原著象征、比喻手法上的成败得失,为后人复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十七世纪至今,《易经》先后被翻译成了多种西方文字。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和翻译。本文试图从阐释学的视角来分析理雅各和卫礼贤的译本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栗月静 《世界博览》2011,(21):85-85
全球女权主义的圣经《第二性》自1986年以来先后有4个中文译本,但是中国人并不确切知道波伏娃到底说了什么,因为国内的《第二性》译本都是根据英语译本翻译。而且都是英泽本的节选译本。  相似文献   

10.
人名翻译究竟该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翻译更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除了要考虑人名本身的文本内语境外,还要考虑到接受语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飘》的两种不同译本为例,从诗学规范、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其人名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语境在译者对人名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月葬花魂",《红楼梦》中《葬花吟》一诗对整部小说意义不言而喻,关于它的英译较常见有三个版本,即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大卫·霍克斯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的不同,三个译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从词句、文化等方面分析三者的不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孔镭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3):106-108
《鲁滨孙飘流记》的中文译本有30种之多,由此带来的误译与误读的现象就比较普遍。本文运用译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鲁滨孙飘流记》三个代表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梳理出中文译本中存在的误译与误读,提出笔者对鲁滨孙这一经典形象的新的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13.
文章引用了唐诗《春望》的八种不同英文译本,并对这些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让读者能从联想效果、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几个方面综合比较得出各译本的得与失。文中除了引述多位著名学者有关唐诗《春望》的一些评论,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经典的翻译在科学知识的传播乃至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牛顿以拉丁文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史乃至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原理》自1687年发表以来已被陆续译入多种语言,而中文则是世界上拥有《原理》全译本最多的语种。《原理》在中国的译介活动始于19世纪中叶,历经清末、民国和当代三个阶段,其间出现了李善兰手稿本、郑太朴半文言译本、一个白话节选本以及蒙文译本、王克迪译本、赵振江译本、重庆译本等四部当代译本。以牛顿学说在华传播为背景,根据档案资料、中外文献、译本对比以及译者访谈等梳理了《原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译介历程,并展示了其中涉及的科学传统、语言转换、译者目的、读者期望乃至市场角色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六祖坛经》英译始于黄茂林先生,黄先生《六祖坛经》英译本在佛经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黄先生英译本语言流畅,翻译风格清新,使用了多种翻译手段,是个难得的好译本。但是,黄先生《六祖坛经》英译本也同样存在着佛经英译中普遍反映的难点问题,相关研究可资佛经英译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许多学者都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翻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本当中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复译本各有所长 ,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作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原译本及两种复译本作个例分析 ,表明它们 :一、相互丰富 ,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 ;二、译文交相辉映 ,表达各具特色 ,语言更趋于地道、规范。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英译一直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杨宪益、霍克斯的译本多年来成为评论的焦点。分析杨、霍译本《红楼梦》第三回英译,应当说,与原文相比,两种译本在章回题目、人物塑造、文化转换等方面,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程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十几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本文拟就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做一次抛砖引玉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作品,其中文全译本主要有金隄译本和萧乾译本两种。金译本《尤利西斯》被评论家称为"忠实原文而不够灵活"。其实,创造性翻译的运用,是金译本翻译的真正方法,其翻译并不拘泥或是"直译",而是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非常灵活地传达文学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