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来香菱和宝玉的“爱情悲剧”?①与陈婴同志商榷李新灿《红楼梦学刊》1996年第二辑上刊载了陈婴《香菱和宝玉〈石头记〉中的爱情悲剧》(以下简称陈文)。拜读陈文后,笔者感到十分惊奇。循着陈文提供的线索,笔者又反复阅读了原著,但怎么也不能得出与陈文相同的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香菱.通过对香菱在坎坷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气韵,并进一步挖掘造成她不幸的根源--黑暗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香菱,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同时也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大约描写了二百多个女子,香菱是开卷第一个出场的女儿形象,后来在第一百二十回中,又以甄士隐“引渡”她到“太虚幻境”销账而结束全书。作者在第四、四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九、八十、一百、一百零三、一百二十等回目中,都写到香菱,特别是在四十八、六十二、七十九、八十等几回中,集中地描写了她。她的悲剧命运,象征着全书中薄命女儿们群体悲剧的命运。由她的被拐、被转卖,引出了贾雨村这个贯串《红楼梦》全书的贵族官僚的典型代表,引出了“护官符”,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勾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贵族网络关系,从而深化了全书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因此,在对《红楼梦》的人物进行研究中,专门对香菱这个人物作一些研究,我以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婚姻向来被称为终生大事。然而,古往今来,囿于多种原因,对此处理不当甚或糟糕透顶的比比皆是。这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却很少弓愧人们应有的重视。天才作家曹雪芹,不借动用两整目的篇幅叙写这种事关人生的两桩婚姻悲剧,可谓对此类涉嫌终生大事的格外关注,也可视为是对世人敲响的警钟。其一是薛蟠娶了夏金桂,直闹得天翻地覆,致使两强相斗,两败俱伤。最终以薛皤被逼外出杀人受刑坐监流放,夏金桂妒忌香菱,欲害人反害己告终。二是大家闺秀贾迎春嫁与孙绍祖这个得志便猖狂的无情兽为妻,经常遭摧残揉搓而死。这两桩悲剧既有社…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将屈子所创的美人香草意象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叙事之中,使喷勃着“烈香”的“金桂”与弥散着“清香”的“莲菱”形成了一组相互对峙的象征性意象,其中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和一番“微言大义”。香菱的血脉及文化渊源来自于具有高人逸士身份的甄士隐,而“金桂”象征着世俗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人逸士正是曹雪芹正邪二赋所来的“与世难容”“有命无运”的人物,他们与世俗的文化价值相抵触,深受其压抑,而“莲菱”意象与“金桂”意象正完成了这样一种象征喻示。在这种象征意象背后,是审美文化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曹雪芹正是通过意象暗寓褒贬,寄托他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好书过眼     
《书时光》张宗子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月版人与书,是终成陌路,还是引为知己,完全靠的是心灵契合和缘分。这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读书的文字,从《西游记》札记漫论高老庄的人情世故,到"桃花万树红楼梦"中香菱的石榴裙;从闲说郑板桥、体悟苏东坡,到林林总总的明清小说谈,可渭笔墨淋漓,妙论不断。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林黛玉教导香菱学诗,显示他的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一是:先从几家著名的诗人作品里读上几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做个“底子”;然后,是广泛地“一看”古代优秀诗人的经验。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五言律读一二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王易)、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这番话,我们应该领会她的精神。意思是说:先对王维、杜甫、李白的诗细心揣摩透熟几百首,做个底子,以后旁及陶、应、谢诸家,融会而贯通之,这样就不愁不会咏诗。黛玉讲的是学诗的基本功,先对王维、杜甫、李白三个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声音和文字传递信息,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了解都是依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空洞的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觉得写作文“苦”而无“趣”,没有学习写作的欲望,枯而乏材,没有写作的素材,贫而无话,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老而不新、虚而不实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介入给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科技信息》2009,(19):F0003-F0003
赵石钢字泽乾,1964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花鸟画家,曾出版《赵石钢国画作品选》一、二、三册和名信片一套并编绘《赵石铜师生画选一、二、三、四》册、作品《湖边闲情》在荣宝斋精品拍卖会上拍卖。多幅作品被编入各种画集出版发行,省市电视台均有专题报导。其作品工笔花鸟注重结构,形式感强,赋色淡雅醇厚;写意花鸟概括而雄放,形象简练夸张而具写实性,墨色多变酣畅淋漓,用笔不拘小节而富于力度一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相似文献   

10.
毛毛虫效应     
《科技智囊》2010,(12):I0047-I0047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能力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而辞章的研究是成之于后天(后验)的;前者乃就顺向的创作(写)而言,所呈现的是“(0)一、二、多”的逻辑结构;后者却就逆向的批评(读)来说,所呈现的是“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通常,语文的能力,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等;而辞章的研究,如对应于能力,则主要含意象(狭义)、词汇、修辞、文(语)法、章法、主题、风格等。由于前者应用于“由意而象”(写)的顺向过程,而后者则着眼于“由象而意”(读)的逆向过程;再加上“形象”、“逻辑”与“综合”三种思维之牵合,使得先天能力得以因与后天研究接轨而一一确认,而后天研究也得以因与先天能力接轨而回归生命。由此可证明两者始终是顺逆对应、融贯为一,而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高茵娜 《海峡科学》2005,(12):54-54
有关气机升降失常的表现,在脏腑中其它任何一种脏腑组合也没有像脾胃病变如此充分和典型。气的基本病变形式一虚、陷、滞、逆,在脾胃病变中均经常出现在脾胃气娶的状态下,分别可导致滞、险、逆诸种病变,即因虚而滞、因虚而陷、因虚而逆。  相似文献   

13.
章法"多、二、一(0)"逻辑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宇宙人生观,各家虽各有所见,但若舍“异”而求“同”,则总括起来说,都可以从“(0)一、二、多”(顺)与“多、二、一(0)”(逆)的互动、循环而提升的结构上加以统合。而这种“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不但可适用于哲学、文学,也一样可借以统合其它的事事物物。以文学领域中之辞章而言,在形成篇章的章法上,就呈现了这种逻辑结构。锁定章法,举古典诗文为例,探讨其“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从而略及其美感效果,以小见大,以凸显“多、二、一(0)”逻辑结构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曾仔细拜读过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人的传记,你会明白一件事——成功绝非偶然,每个成功者本身就拥有成功者的气质。在所有平台、机遇、胆识都具备的情况下,一个负责任而胸怀天下的人、一颗坦诚而坚持的心、一系列自信而是非分明的行动,这些成功人士的特质决定了他们应该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宁静人生     
宁静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隽永;宁静是一首山水诗,空灵而清新;宁静是蒙娜丽莎恬适的微笑,令人心驰神往……置身于当今喧嚣的生活、纷杂的世界,为摆脱人生的苦恼和忧烦,不知多少人苦苦寻求一份心灵上的宁静,却往往不可得。  相似文献   

16.
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仕。伊尹、傅说、姜尚之属,怀抱利器,隐居以择主。非明主礼请不出,际遇明主则当仁不让。他们的隐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心箭却指向如火如荼的现实人间。他们把隐居生活当作一种实现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手段。而伯夷、叔齐则是直接以隐逸作为政治参与手段的孤傲之隐,以其高洁为后世之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节目从选题、采访到编辑、播出,就像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胜利举行,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健身热情,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传播途径,无疑也将成为科学健身运动推广的一种传播介质,而科学的网络健身平台究竟应该如何构建呢?  相似文献   

19.
周惠民 《世界博览》2012,(22):84-84
17世纪以后,欧洲饮食文化莫不以酱汁为重要指标,伏尔泰甚至批评英国菜难吃,说英困只有一种酱汁,就是“融化的奶油”。 商朝大贤伊尹用烹调比喻治国理论,认为必先明阴阳之理,才能将甘、酸、苦、辛、咸调和成至味,“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学锋 《科技信息》2008,(14):318-318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末的百余年中,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所呈现出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其间充斥着无数由逐渐演变而引发的突变,突变而构成的嬗变。“嬗变”,是一种发展、一种由矛盾双方交锋而产生的推进状态,一种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进动势、一种总体上积极的趋向,是实践的作用及其相互间渗透的结果,更是在人类起源、成长、壮大进程中的一种必然性的体现。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发既促成嬗变,又产生巨大的动能,影响波及广泛,对建筑、城市及整个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都发挥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多元化、复合化、互通化、生态化、长效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