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东北部晚石炭世盆山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球化学、碎屑锆石测试资料和大地构造学理论,对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性质及构造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石炭世盆地类型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组合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缺少基性物质的加入,也不存在明显的沉积再旋回;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主要由古老基底组成,但包含一定加里东期物质,柴北缘构造带依旧是碎屑物质来源之一;晚石炭世海侵及盆地沉降受北侧宗务隆晚古生代裂陷海槽控制,碎屑物质来源于南侧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呈"南山-北海"的盆山格局,盆地内部充填海相沉积建造;柴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剥蚀开始于约430 Ma前,存在时间下限不晚于晚石炭世,早期主要发生岛弧岩浆岩的剥蚀,晚期则主要发生古老基底的剥蚀。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卡拉麦里构造带东段下古生界中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东准噶尔造山带下古生界的形成时代和物源区,并约束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有助于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测年结果显示:卡拉麦里东段原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特征相似,以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年龄峰为主;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侵入花岗岩年龄约束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的形成时代介于426~413 Ma,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普利道利世,与阿尔泰造山带哈巴河群同期。物源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碎屑物质分别来源于野马泉早古生代岩浆弧和准噶尔微陆块,支持准噶尔盆地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东准噶尔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寒武纪—早奥陶世(523~480 Ma)阿尔曼太洋发育阶段、中奥陶世—志留纪早期(480~432 Ma)阿尔曼太洋南北双向俯冲闭合阶段和志留纪中晚期(432~416 Ma)构造转折期弧后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地区盆地的"四层楼"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扬子地区震旦纪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盆地演化相应地经历了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沿江前陆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陆相伸展盆地。下扬子地区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盆发育于伸展性被动大陆边缘。沿江前陆盆地形成于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活动中的前陆变形带上。火山岩盆地出现于区域性走滑剪切和环太平洋岩浆弧背景下。库拉—太平洋板块高角度、高速正面向东亚大陆下的俯冲 ,造成了岩石圈上拱拉张 ,从而产生了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陆相伸展盆地。随着西太平洋边缘弧后盆地的出现及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中国东部遭受近东西向挤压 ,从而结束了下扬子地区的盆地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塔西南盆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通过区内蛇绿岩、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及相关沉积等综合研究,对西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重建:震旦纪-寒武纪西昆仑从塔里木大陆分裂出去,并在它们之间形成“昆仑洋”;寒武纪-奥陶纪“昆仑洋”洋壳向南俯冲于西仑之下,形成库地俯冲带、库地弧前盆地、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及麻扎-黑卡弧后盆地;志留纪-早泥盆世,“昆仑洋”消失,西昆仑早古生代火山弧与塔里木大陆碰撞,并形成塔里木前陆冲断带和泥盆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及塔里木大陆内泥盆纪的“红层相”  相似文献   

5.
海西-印支期中国南方的盆地演化与层序格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里东运动以后,扬子和华夏陆块拼合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自早泥盆世至中二叠世茅口期,华南板块和西边的三江构造区开始了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海西运动,中国南方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盆地类型则从陆内裂陷盆地演变为被动陆缘裂陷盆地.以东吴运动为标志,中国南方开始了印支运动,其板块活动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进入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阶段.因此,海西-印支运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据此,将海西-印支旋回划归为一个一级层序,再根据不同时期,盆地所处的演化阶段和盆地类型的差异,划分为6个二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SS1~SS5反映了海西期中国南方从陆内裂陷盆地到被动陆缘裂陷盆地所经历的初始拉张-拉张发展-停滞-成熟的全过程,而二级层序SS6却反映了印支运动早期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为一沟-弧-盆褶皱系,共内部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可分为海沟俯冲杂岩带、岛弧带和弧后盆地褶皱带。它主要是在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阶段于塔里木古板块北缘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逐渐演变成西太平洋型,最后伴随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之沟-弧-盆体系的闭合而形成的陆缘增生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演化特征,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手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宗务隆裂谷带是在初始小洋盆或有限小洋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南祁连陆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之间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基础上经历了陆内拉张、有限洋盆发育、俯冲—碰撞和碰撞后推覆造山等过程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华力西—印支期造山带。研究结果为宗务隆构造带西段物质组成及演化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中部地区小绥河组变质粉砂岩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变质粉砂岩的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背景。通过U-Pb定年分析,获得小绥河组变质粉砂岩碎屑锆石3组U-Pb年龄:459~474Ma、441~446Ma和417~426Ma,其形成时代应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认为小绥河组变质粉砂岩原岩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中奥陶世至早泥盆世的火成岩。小绥河组变质粉砂岩可能形成于弧陆碰撞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9.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袁卫国@赵一鸣...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西南部,其形成演化和沉积过程与华北克拉通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特征能够帮助提取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演化信息.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澄城和韩城2条出露本溪组-石千峰组的剖面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从岩石性质、碎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物源的详细信息,并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本溪组-太原组的物源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板块南缘带;山西组-石千峰组的物源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物源区有向南迁移的特征.晚泥盆-晚石炭世商丹带的点接触初始碰撞造成华北板块南缘发生抬升,早二叠世秦岭造山带进入面接触碰撞阶段,造成北秦岭弧后盆地和岛弧带依次发生隆升,成为鄂尔多斯南缘沉积区的主要物源供给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自东向西剪刀状的碰撞,造成鄂尔多斯南缘沉积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古流向由南东-北西方向朝南西-北东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造山带下中三叠统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造山带具有软磁撞、多旋回的特点,造山带内的沉积盆地具有多物源和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沉积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母岩大多数为杂砂岩,部分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表明该沉积盆地是一个多物源的浊积岩复理石盆地,陆源碎屑来自与其吡邻的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和火山岛弧,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表明该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特征,更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说明该盆地是一个发育于大陆壳这上的复理石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4.
十红滩铀矿床位于中国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西山窑组为最重要含矿目的层之一。明确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盆地找矿和地浸采铀均十分重要。通过对矿区西山窑组碎屑岩岩石学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可知西山窑组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以岩屑砂岩为主,为近物源沉积产物;母岩经历了较强风化作用,其成分特征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物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相关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5.
惠州凹陷珠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深入探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时期物源属性、源区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特征,以8口井18个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数据为基础,对珠江组沉积物中泥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珠江组源岩以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其中东部区域为长英质和基性岩的混合物源,西部区域为长英质物源,南部区域为长英质物源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东部区域的物源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西部和南部区域的物源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南部区域处于还原条件,水体较深,西部区域水体次深,而东部区域处于氧化条件,水体相对较浅;东部区域盐度较高,而西部和南部区域盐度较低;珠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湿热的气候条件,其中西部和南部区域湿热程度较高,东部区域湿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冀中富油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的研究,将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按盆缘类型划分为高盆缘型和低盆缘型两种;并且对廊固、霸县及饶阳三个凹陷各个时期的盆缘类型进行了判定。在整个Es3-Es4发育时期,廊固凹陷大部分时期属于高盆缘类型,霸县凹陷既有高盆缘型也有低盆缘型的特征,饶阳凹陷均为低盆缘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凹陷相同构造带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高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粗粒的近岸水下扇,中央洼槽带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广阔并发育湖底扇;低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较细粒的扇三角洲,中央洼槽带发育规模较小的滨浅湖;二者之间缓坡带沉积特征没有太大差异,都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最后分析得出箕状断陷湖盆沉积特征差异性主要受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Sm-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εNd(t) values and Nd model ages (TDM) of 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Central Tianshan Belt (ESCTB), Xinjiang, a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sedimentary provenance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εNd(t) and TDM values of these samples range from -4.00 to +6.36 and from 1.29 to 2.29 Ga, respectively. These feature valu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Archean Tarim Craton. Their average εNd(t) values of the Weiya, the Kumishi and the south to the Dikar samples are -2.46, +2.06 and +1.37, respectively. Nd model ages of the Weiya samples vary between 1.86 and 2.29 Ga, but those of the Kumishi and the south to the Dikar samples show a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 at 1.6~1.9 Ga and the youngest Nd model age is 1.29 Ga. Those 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se metasedimentary rocks could be derived from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leoproterozoic crustal source and a participation of young arc materials, rather than Archean Tarim Craton. Furthermore, the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these two sources were paleo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Thus we can deduce that the Kumishi and the south to the Dikar metasedimentary rocks were formed proximal to the arc side of the back-arc basin, but the Weiya metasedimentary rocks were closer to the continental side of the back-arc basin.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直河蛇绿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河蛇绿岩是在北祁连造山带中新发现的,该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以构造岩片为接触关系.蛇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具有某些岛弧特征,基性岩类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超基性岩为亏损地幔源和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混合成因,稀土分配型式不同于典型洋脊玄武岩,源区为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的混合源.北祁连自寒武纪末大陆裂解,完成大陆裂陷向洋盆的转化,至奥陶纪形成沟弧盆体系.直河蛇绿岩属于弧后盆地扩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