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中下游54个市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度间和市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显著。(2)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的生态效率评价值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升-降-升”的演变趋势,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地区两端生态效率较高,中北部地区生态效率较低的格局。(3)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全局自相关特征显著,局部空间关联集聚特征不显著。黄河中下游市域生态效率的Moran’s I值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空间依赖性先减弱后增加再减弱。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以非期望产出为切入测算我国2013-2017年间各省区煤炭产业静态环境生态效率并对其进行动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DEA模型,超效率SBM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非期望产出和存在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问题; 2013-2017年间中国煤炭产业静态生态效率有逐年变好趋势但仍表现为非DEA有效,地区分布上北部沿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和西南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值排名相对靠后;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是带动煤炭产业动态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生态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通过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城市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区域的生态效率整体上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科学技术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主要增长点;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影响明显。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控制来自生活、工业的污染;要发展信息和自动化产业,以绿色、集约、高科技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本和人力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环渤海为研究案例地,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2004-2014年的城市代谢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与Super-CCR模型的比较发现,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更能反映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的真实情况.(2)时间序列上,2004-2014年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总体波动上升,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贡献显著.(3)空间格局上,2004-2014年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较高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内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热点区由辽中南地区下移到辽宁西部以及京津唐区域,且胶东半岛热点群凸显.(4)城市开发度、城市生产效率对城市代谢有正向促进作用,环保力度、行政级别对城市代谢的作用须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4个县市为研究区,运用超效率非期望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探讨2004—2017年伊犁州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伊犁州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在时间上呈波动平缓下降趋势;24县市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4—2017年效率低值区向伊犁州东北和西南方向扩张,逐渐演化为高值区零星分布,低值区聚集于伊犁州中部和东北部.各县市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仅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新源县、昭苏县、沙湾县农业生态效率平均水平达到有效;伊犁州农业生态效率在2005—2010年、2011—2017年分别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伊犁州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整体呈正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幅度较高的县市有和布克赛尔县、伊宁市、沙湾县、吉木乃县,增长幅度较低的县市有哈巴河县、福海县、奎屯市、尼勒克县;技术进步指数推进伊犁州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综合技术效率指数抑制其增长,主要原因是伊犁州规模效率指数增长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的分析,构建了在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投入效率测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分别从空间与时间上测算了在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的投入效率.从空间上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投入效率差异较大,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沿长江上游至下游,各城市群的投入效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环境约束下的投入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群,但其效率变化指数却不如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从时间上看,2000年至2013年长江经济带整体投入效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但投入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不是效率上的变化,说明环境政策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省2010—2019年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DEA模型和Mala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技术效率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松弛测度(SBM-Undesirable)模型,选取柴油量和汽油量作为投入指标,公路集装箱运输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公路集装箱运输燃油效率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03—2014年间江苏省公路集装箱运输燃油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效率高低顺序依次为苏南、苏北和苏中地区.研究时段综合燃油效率总体偏低,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从2003年的0.643 5波动变化到2014年的0.611 6.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的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均呈现下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呈现波动上涨趋势,总体上,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841,表明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最后,从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提出江苏省公路集装箱运输燃油效率改善途径,以期为公路运输能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评价了 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obit模型,验证了该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与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仅有6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均值达效率前沿面,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超效率DEA)计算出中国30 个省在不同时期的生态效率,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ESDA)研究中国生态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生态效率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效率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效率低;2004—2012 年全局自相关 Moran’sⅠ值均为正数,表明省域之间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2004—2012 年生态效率的空间聚集程度先略有缩小后加强;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生态效率的“热点”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大西南、大西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等密切相关,基于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为国家制定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相关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R模型为基础,首先计算了2013年西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值,进而计算出综合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各区域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与四川省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有效;其他3个省(自治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虽然均为无效,但效率值均接近1,说明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4个省(市)土地利用产生的生态效率均不佳,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在合理选择反映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收益与附带产生环境影响指标之后,分析了投入过剩与产出不足的原因,设计出了基于经济与生态综合效率的西南地区土地利用产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生态效率衡量经济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绿色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视角,建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包络法的CCR和BCC模型对金砖国家2005~2014年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的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同期巴西、俄罗斯的生态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印度、南非的生态效率值呈上升趋势.金砖五国大多数年份与生产前沿面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进一步分析金砖国家的投入冗余量发现:各个国家在大多数年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O2和能源投入冗余,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后从生态环保理念沟通、绿色贸易合作、生态创新技术合作等方面提出改善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10):1759-1765
通过建立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安徽省的城市化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城市化效率水平不高,存在DEA无效城市.根据Malmquist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城市效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一般来说,城市化效率越高的城市,下降速度越快,造成城市化效率变化无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技术变化的无效性.建立投入导向模型,采用投影技术分析投入要素的非集约性,结果显示,安徽省非集约性具有全面性且程度较高,整体达到50%~100%,属于强非集约型,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这也是安徽省城市化综合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绿色发展内涵,构架了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借助Super-SBM模型测度了沿黄城市群2010—2020年绿色发展效率,研究了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是有效率的,后期在波动中有所回升,低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大部分年份是显著相关的,整体变化趋势为“LL”集聚空间分布。黄河流域应当重视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对近20年西北五省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检验西北地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西北五省的总体生态效率围绕1上下波动,呈先升后降趋势。环境规制对西北地区生态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产生一定负效应但不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与人口密度对提升生态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此阶段西北地区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提升资源利用率、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发展结构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蔬菜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3—2006年期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上下波动,2007—2008年开始呈持续上升趋势,规模效率下降是造成技术效率损失扩大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一般,生产要素投入冗余较多,规模效率不高但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为提高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除合理配置蔬菜生产中的要素投入,还应适当提高我国蔬菜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20.
李薇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12):775-783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33家出版传媒上市公司2022年的经营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分析公司的经营效率。结果表明,超半数公司的综合效率无效,需进一步在企业管理、技术投入和企业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配置资源。通过投影分析得到综合效率非有效企业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供各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