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空气质量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借助统计软件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西北不同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空气污染类型,通过比较得出中度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的结论;通过EVIEWS软件建立了适合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空气质量之间的Panel模型,发现短期内环境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为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值法,结合2004年西北五省相关评价指标值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农业用水效率等10个指标为影响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其中,新疆在五省区中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最高,宁夏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以非期望产出为切入测算我国2013-2017年间各省区煤炭产业静态环境生态效率并对其进行动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DEA模型,超效率SBM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非期望产出和存在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问题; 2013-2017年间中国煤炭产业静态生态效率有逐年变好趋势但仍表现为非DEA有效,地区分布上北部沿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和西南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值排名相对靠后;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是带动煤炭产业动态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较具发展优势的省份,要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生态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环境状况的改善.以辽宁省14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辽宁省14市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了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和关联模式,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5年,辽宁省14市的生态效率值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整体生态效率水平偏低,中部东部西部,生态效率增速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14市的生态效率整体存在非显著的空间负相关,高低聚类和低高聚类单元较多,随机性较大,2005—2015年邻域单元生态效率从低低聚类变为高低聚类,生态效率空间差距有所扩大;经济产值、产业结构和生态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生态压力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萍  郑金龙  孟蕊  赵海燕 《河南科学》2019,37(3):447-452
采用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DEA-SBM模型通过测算分析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以产业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效率逐年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北京、天津两地与河北省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京津两地生态效率水平发展较好,河北省较为落后;河北省内各市的生态效率水平有一定差距.并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此推动京津冀生态效率提升,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相似文献   

9.
以2016年西北五省区县域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西北五省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变异函数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异程度最小,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异程度最大;说明人口密度在南北方向上的差异程度最强,均衡程度最弱。对西北五省区变异函数进行拟合得到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自然条件是影响西北五省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社会因素重塑了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格局。西北五省区的贫困落后不只指"地"穷,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应从多维度出发采取措施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正> 西北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五省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边境漫长、资源丰饶,但经济落后、环境脆弱、开发度低,是我们急待发展和整治的区域之一。如何发挥西北地区自然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资源优势与开发现状自然资源是西北地区经济腾飞与繁荣的基础,其资源利用优势与开发现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