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关键技术员工是企业知识资源的重要载体。企业关键技术人员离职造成的企业知识流失问题,开始成为影响企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此,对雇员离职和组织知识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分别进行评述,并指出当前雇员离职研究体系应根据关键技术员工特征及其离职对组织知识流失的影响做出相应拓展。  相似文献   

2.
陈柳 《科技与经济》2010,23(5):83-86
当今高科技产业竞争存在一个重要特征,即市场竞争通常是由高科技企业内部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导致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创业行为既释放了企业家精神、促进了市场竞争,也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创新动机,因此在福利上体现出两面性。相应的政策目标是应当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分析知识型员工创业行为对社会福利增进和损害的2个方面,寻找到政策工具的最优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与员工工作动机、离职意愿、工作适应、工作满足、工作绩效等有显著的关系,故了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对企业的经营必会有所帮助。饭店中外员工工作价值观存在着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与影响,可以增进饭店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型员工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员工的高离职率成为制造业企业亟需解决的重难点.为降低制造业生产型员工的离职率,针对生产型员工特性,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抽取制造业生产型员工697名,自行编制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量表、情绪耗竭量表、工作要求-资源问卷,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的JD-R模型对离职倾向的成因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生产型员工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2个维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工作资源对离职倾向、情感耗竭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工作资源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情绪耗竭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企业通过提高生产型员工的薪酬水平、营造人才梯队建设氛围、提供组织支持、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帮助员工自我心理调节是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干预的主要措施,为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关键员工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关键员工的流失现象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对关键员工流失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留住核心员工的关键就在于:要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人们愿意为之工作的企业,从企业管理制度、工作激励、薪酬设计等方面来留住企业的关键员工。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了产生离职的主要因素,根据员工离职因素的不同特点和影响程度,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了员工保留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饭店业的巨大变革,饭店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员工作为饭店发展的核心资源,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苏州Y饭店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的深度访谈,仔细分析了员工离职的现状.研究显示:(1)女性员工离职率高于男性;(2)适婚年龄员工离职率较高;(3)年轻员工更容易倾向离职;(4)离职率与学历成正比关系.并阐述了员工离职带来的成本增加、工作流程被扰乱、工作业务受损、员工队伍不稳定等负面影响.从离职原因来看,经营理念、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是导致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保证员工稳定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员工离职、不离职两个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进行分析,建立计算人员离职成本的动态模型,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王小荣 《科技资讯》2007,(30):168-169
近几年来国内外频频出现企业核心员工跳槽,有甚者出现集体跳槽事件,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欲针对核心员工离职现象,并通过对核心员工的概念、特点以及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现状的阐述,剖析了核心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核心员工离职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留住研发人员是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对浦东新区研发人员的流动影响因素和离职原因与行为的分析,深入了解浦东新区研发人员流动的主要动因,提出企业研发人员稳定成长,形成积极、有益和有效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慧军  张瑞 《创新科技》2007,(12):54-55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方向。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因此,知识管理最终需要落实到对人的管理上,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智力资本不仅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稀缺性资源。如何有效的激励掌握着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提高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员工离职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军 《科技资讯》2010,(16):176-176
怎样才能留住人才,使离职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后顾之忧,从而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员工离职的概念入手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针对员工离职的原因提出管理对策,尽可能得把员工的离职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企业、员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桂琴 《科技资讯》2009,(14):178-178
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竞争是那些占据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一个企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发挥员工的干劲、能力和潜力。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有专业之长的高,中级技工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种员工的供需缺口,为员工的流动创造了需求并提供了可能。企业员工日益频繁的流动,成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对知识型人才,高、中级技工的争夺。这时,员工流失就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仅就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企业核心员工作为一种维系企业发展命运的可流失要素,其竞争必然日趋激烈。充分认识到核心人才流失对企业经营造成的风险,建立一整套针对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预防分析与管理机制,从而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成为一种必要。本文从分析企业核心员工的概念、特点、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流失原因以及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入手,从预防分析和风险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宁波地区星级饭店知识型员工高流失率现象,从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研究着手,分析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离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知识型员工高流失率成因及企业针对不同时期对员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玲 《科技资讯》2007,(22):226-227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型人才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竞争.如何合理使用知识型员工,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本文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效率的激励方式,并指出了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资源是知识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激励与发展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然而我国企业在知识员工管理,特别是知识型员工激励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完善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国芸 《甘肃科技》2013,29(15):100-102
当代企业的竞争是"人"的竞争,随着"80后"知识型员工进入职场并逐步成为核心员工和中坚力量,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8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频繁,对个人和企业都影响重大。通过分析研究,力求找出"80后"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内外部主要原因,提出有效降低离职率的对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型员工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降低因离职而给组织带来的损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从招聘、试用期考核、培训组织、内部管理、员工离职前及离职后等六大重要环节出发,总结出预防知识型员工离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新进大学毕业生员工主动离职模型。通过研究发现:该模型存在6条主要的离职路径;工作期望落差在新进大学毕业生员工中普遍存在,且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呈显著负相关;经济压力、自我概念、震撼的类型是离职路径间的调节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招聘甄选、人才开发与培养、人员保留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