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调减振器及其模糊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辆振动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而且还影响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传统的劝悬挂由于其阻尼、刚度等结构参数不能随车辆行驶工况的改变而改变, 减小车辆振动、提高其行驶平顺性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阻尼可调的减振器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实现阻尼调节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根据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对以减振器工作缸上下腔压力差及其变化率为控制器输入的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混合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电流与阻尼力的数学模型和单自由度车辆随机振动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对磁流变液减振器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给出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车身加速度等参量的随机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器的驱动电流对车辆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的影响,对车辆悬挂质量垂直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磁流变液减振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具有非线性特性,通过调节减振器等效阻尼系数可以实现对车辆随机振动特性的调节,并且适当地增加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驱动电流能够降低车辆随机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均方根值,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将振动系统输出作为优化目标,把振动系统纳入汽车电控系统综合考虑,利用电流变效应,通过电控系统使电流变液在随机工况下实时改变粘性,从而改变减振器阻尼,在保证行驶安全性和悬架撞击限位概率在规定范围内的前提下,实现汽车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的自动优化控制,使振动输出在路面随机输入下时刻为通过调控阻尼所能达到的最小值,即平顺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是车辆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反映了车辆的乘坐舒适程度悬挂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车辆行驶平顺性传统的被动悬挂在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方面已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近年来人们开展了对非被动悬挂的研究,用电子控制方法提高车辆悬挂系统的性能本文从建立车辆系统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模型着手,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进行了分析,以国产BJ663旅行车悬挂系统的参数为例,得出了该车悬挂系统是既可控又可观测的结论由于车辆悬挂系统是既可控又可观测的,因而可以对车辆悬挂系统进行最优控制为非被动悬挂的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文章采用了一种直接把空气弹簧的非线性力放入系统模型中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在非线性模型上分别施加一般模糊控制和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并比较两种控制方法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平顺性分析,其结果发现运用非线性方法更能真实反映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振动响应情况,而施加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较一般模糊控制能进一步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某车型前麦弗逊式悬架,通过搭建麦弗悬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及平顺性仿真分析,得到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随机路面的振动分析数据,以此评价车辆行驶平顺性.通过逐步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值分析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进而得到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轮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最优算法得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挂统计意义上的阻尼最优控制律,并提出了根据车体响应加速度范围进行三级阻尼最优控制的策略:这三级阻尼分别满足车辆的最优行驶平顺性、最优综合行驶性能和最优操纵稳定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单轮车辆半主动悬挂阻尼的三级最优控制系统。两自由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模型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及悬挂动行程响应有一定改善,能提高车辆的综合行驶性能。该控制系统简单、可靠,可推广到四轮车辆悬挂上。  相似文献   

8.
为对某工程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可靠控制,针对单筒式油气弹簧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以及节流小孔面积的改变对阻尼的影响. 提出在防止悬架频繁击穿前提下改善车辆平顺性要求的控制思想,以悬架动挠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率为控制输入,建立控制模型,并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模糊控制器. 分别针对正弦路面激励、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激励以及瞬态阶跃路面激励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在悬架半主动控制的应用,不仅可减小悬架击穿的概率,也从统计角度改善了车辆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履带车辆半主动油气悬架最佳阻尼匹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不同行驶工况下半主动油气悬架最佳阻尼的匹配,建立了匹配目标和约束条件。基于多系统联合仿真方法,构建了动力学、液压、控制及道路等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仿真分析了比例节流阀节流面积对行驶平顺性、悬架动行程及发热功率的影响,得出了使驾驶员处振动最小的最佳阻尼参数。分析表明该值随路况恶化、车速增加而减小,为保证车辆最佳的行驶平顺性,需要设计更大的悬架动行程和散热功率。研究结论为履带车辆半主动油气悬架结构改进及阻尼优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1/4车模型对阻尼在振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阻尼消耗振动能量,通过阻尼控制降低悬挂质量加速度峰值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器.ADAMS、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显示,与实际非线性阻尼特性的被动悬架和现有模糊控制相比,基于该策略的控制器对车辆平顺性和操稳性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气平衡悬架幅频特性的特点,提出了其阻尼外特性非线性设计的原则.以提高整车的瞬态响应特性、平顺性、车轮接地性为目标,对某油气平衡悬架可调阻尼阀外特性进行了稳健性设计.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可调阻尼阀大阻尼状态下开阀前阻尼系数,可以提升车辆的操纵性和状态转换时的舒适性;应用田口方法设计了大、中、小三级阻尼阀外特性参数,使悬架的性能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12.
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平顺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车身的弹性变形对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依据相关试验法规,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试验,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利用验证后的整车刚柔耦合模型和试验设计技术,对悬架的弹簧刚度系数、减震器阻尼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车身质心处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12.6%,表明悬架系统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以明显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ADAMS/CAR建立空气弹簧城市客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车速和随机路面对客车平顺性的影响.采用Behnken盒式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悬架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进而提升平顺性.研究表明:前悬弹簧刚度和前后悬减震器阻尼对平顺性影响较显著;当前悬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降低,以及后悬减震器阻尼增加时,整车平顺性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由于悬架系统结构复杂,系统特性指标较多,各项指标相互关联,对车辆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从理论的角度提出悬架系统优化的目标函数是十分困难的,由此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虚拟样机模型,综合考虑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分别以稳态回转试验中的不足转向度、车身侧倾度和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中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从理论上说明前后悬架刚度、横向稳定杆扭转刚度、前后减震器阻尼等悬架参数对微型客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影响程度,找出显著因素,得到基于仿真试验的悬架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后期样车悬架参数的优选及调校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阻尼可调式减振器AMESim模型,通过对电磁阀式阻尼可调减振器的力学特性研究建立最初的减振器AMESim模型,然后通过实物测量得到AMESim模型的部分参数。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并根据减振器示功特性实验数据对阻尼可调减振器模型复原阀、流通阀的阀口参数进行辨识。最后进行阻尼可调减振器实际特性实验和AMESim模型仿真特性实验,对比阻尼可调减振器AMESim模型力学特性与实际阻尼可调减振器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减振器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估计减振器台架试验中难以测量到的动态数据,为汽车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履带车辆的履带行动部分,利用大型复杂系统动态仿真与设计软件(DADS)对履带车辆的精细建模,通过对履带车辆进行整体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履带国画悬挂系统阻尼与行驶平稳性的关系,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最佳阻尼比的概念,该方法可为半主动悬挂技术的阻尼控制设计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对Bouc-Wen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揭示了14个参数对模型阻尼力的影响.运用随机理论对Bouc-Wen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汽车悬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与传统线性阻尼器进行对比,采用非线性阻尼器模型能更精确描述汽车悬架的物理特性,通过对比半主动可调磁流变阻尼控制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on-off控制在正弦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各种动态特性,证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控制工程中的可行性,说明磁流变阻尼器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