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宝  张杰 《甘肃科技》2024,(2):75-79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工作的法定依据。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篆嘴村为例,从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居民点布局与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安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对村庄规划进行编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村庄重组是山区县新农村建设和调整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环节,是有效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脱贫战略与生态建设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村庄重组的基本思路、原则要求和中心村选择、基层村分类调控、城中村分类改造的框架性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分类工作多由主观经验主导,因此常常产生分类不明的问题,影响村庄规划布局工作的实施;在扩展型规划向着存量型规划发展的时代,村庄分类需要更加精细化、实用化.本文采用多级村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梳理村庄分类思路,通过对河北省滦州市榛子镇村庄布局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聚类分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榛子镇村庄多级分类结果,为村庄分类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LBS的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数字农业信息分类标准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需求。探讨基于LBS的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的内在构成。通过分析空间准入评价与空间管制决策指标体系,提出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分类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5.
韩直  张杰  韩嵩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640-6643
道路交通是时空问题,交通流在时间与空间上应具有相关性,为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使城市道路交通流管控时间与管控区域长度精确化。从交通流参数、道路长度、交通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占有率与空间占有率的定义出发,定义累计时间占有率与累计空间占有率,得出交通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道路交通流时空关系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计算管控时长与管控区域长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其可精确计算管控时长与管控区域长度,避免了管控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提高国土空间管控能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监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行政区分类与岸线功能区的分类方法,构建了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岸线保护四个评价维度的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基于开源地理空间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多模块、高效率的指标计算系统,提高了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评价的效率,对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河南省兰考县349个村庄和3321农户的调查数据,选取村庄的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村干部因素和农户个体因素4个方面8个影响因子,借助回归分析、热点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兰考县贫困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兰考县贫困发生率空间差异较大,贫困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且多集聚于乡镇边界.(2)人均耕地面积、距乡镇级政府的空间距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干部年龄、村庄患病比例、常年在外人口比例对于村庄贫困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3)贫困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扶贫措施的实施应将医疗、转移劳动力就业和实行三产结合考虑在内,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行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脱贫,逐步提高农区人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燕微 《科技信息》2011,(32):37-37,39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中公共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现今农村社区中公共空间类型与居民活动的关系,梳理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解决村庄公共空间重构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借鉴中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成模式,探讨了村庄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发展模式单一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村庄间合作协调性差等问题,基于专家咨询法、AHP层次分析法,分别从资源潜力、市场潜力、基础设施、支持系统4个方面分析村庄旅游发展潜力;并以地理空间邻近效应和集聚效应为理论基础,对金华市汤溪镇72个村庄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集群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A级景区村庄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景区村庄创建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案例区推进集群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构想和具体对策.对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村名是人们定义村庄的专有名称,不仅代表村庄的空间位置,还反映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本文采用地图法、统计法和分类归纳法从地理学角度对榕江县村名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动植物类、方位类、经济类、意愿类、姓氏类、军事类等,并分析了各类型村名的命名特点.研究村名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榕江区域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古村落遗存数量多,空间分布地域特色显著,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要素的分析,阐明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充分开发利用古村落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促进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奉节县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与类型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形、交通、规模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借助TOPSIS评价、SOFM网络模型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重庆市奉节县332个行政村(不含社区)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型识别,并对各类型村庄特征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村庄地形本底和交通区位值总体呈现中部高、南北低分布格局,村庄规模和资源禀赋分布特征不明显,二者具有负向对应关系,各村庄维度值空间聚集不显著,以中、中低等级为主;2)各村庄接近度值呈现中部高、南北低以及沿梅溪河线状高值聚集分布格局,各等级数量呈正态分布,总体以中、中低等级为主;3)利用SOFM模型法将研究区村庄划分为24种类型,各类型村庄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性.基于发展水平和4个维度,运用系统聚类法,将村庄类型合并为6种类型,数量上以Ⅱ、Ⅳ、Ⅴ和Ⅵ为主,占总数的78.92%;面积上以Ⅳ、Ⅴ和Ⅵ为主,占70.05%.综合来看,研究区村庄总体上在近年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今后仍需针对不同类型,采取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有序推进的策略促进村庄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村庄分类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精准化理念是新时期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要义。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精准化的要点在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基于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我国扶贫的精准化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实践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贫困认定边界的模糊性和识别要求的精确性之间的矛盾、贫困户的发展能力的有限性和脱贫任务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扶贫机构的松散式管理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之间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了识别精准化、帮扶精准化和管理精准化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上述难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精准化程度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贫困户分类系统,制定差别化的因村因户帮扶措施;二是建设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动贫困相关共享和扶贫决策优化;三是建立精准扶贫诚信体系,营造诚信帮扶和诚信脱贫的氛围;四是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监督作用,创新精准扶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 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强调“文化基因修复”与“景观基因修补”,这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形态重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文化传承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非常契合.2) 从聚落“双修”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理,认为政府、村民等多元主体对破坏的建筑基因、流失的文化基因、冲突的聚落空间基因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因等进行整治与改造,可促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序转型.3) 从聚落“双修”策略来看,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分级分区保护、活化文化内涵,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延续.提出恢复山水特色,优化绿地系统,强调生态文明,建立治理体系的环境基因修补策略;空间重组,优化用地布局,农旅联动,创新产业升级的布局基因修补策略;循序渐进,加强风貌改造,内修外补,实现有机活化的建筑基因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村改居”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和地理空间层面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政府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在组织结构、制度供给、制度实施等层面存在困境,国家宏观的制度结构和社区微观的制度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理性设计和选择“村改居”社区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平顶山学院新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近10年来学校周边东洼村、西留村和朱砂洞村3个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自2003年新校区启用以来,3个居民点用地面积均明显增加,其中东洼村增幅最大.近10年东洼村和西留村空间格局分散,趋于不规则化;朱砂洞村空间格局集中,趋于规则化.东洼村受高校新区影响最大,而处于同轴上的朱砂洞村和同半径上的西留村所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通道,是脑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单被试脑机接口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关于双脑协作的脑机接口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运动想象的双脑协作在线脑机接口系统,利用两套脑电放大器、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算法控制部分采用信息论特征提取算法,选取共空间模式的最优空域模式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实现了双脑协作控制鼠标移动并到达指定目标。本文采用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实际步长与理论最短步长比评价系统性能,4组(8人)的平均步长比值为1.32。研究提供了一种双脑协作脑机接口的设计方案,可用于协同控制多维度目标、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研究脑间同步、团队决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脑机接口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桂峰村为例,探索基于"参与式综合社区规划"的传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模式建构以及实施保障体系的构建.借鉴参与式综合社区规划的工作途径,通过内生动力的培育、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社区自治及多方协作为基础的长效机制建构,探索与传统保护规划相交融的、上下结合的传统古村落综合社区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