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观察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选取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先给予止血处理,将输血过程延迟进行,观察组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立即输血,若需输血则于24 h内进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TT、PT、TT及Hb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FIB、PLT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产后出血患者应根据凝血指标合理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FIB)对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选择肝硬化患者125例,利用MELD评分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病情评估的CUT-OFF值。与MELD评分≤9分组相比,MELD评分10-19分组和评分20-29分组PT、TT均明显延长,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MELD评分20-29分组较10-19分组PT、TT延长及FIB含量下降均更明显(P0.05);APTT在MELD评分≤9分组与10-19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MELD评分≤9分组和10-19分组相比,MELD评分20-29分组APTT明显延长(P0.05)。PT、APTT、TT和FIB用于鉴别诊断MELD评分20-29分组与≤9分组和10-19分组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6.25s、41.05s、16.25s和1.64g/L。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MELD评分阶段密切相关,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玎瑚(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PT、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I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三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20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PT、APTT及FIB ,然后将标本分别放置于室温、4℃~20℃ ,室温及4℃标本分别于1h、4h、8h、16h、24h、48h、72h重复检测 ,-20℃标本分别于1w、2w、4w、8w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室温时 ,标本放置24hP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4hAPT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8h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4℃时 ,标本放置48hPT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24hAPTT和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0℃时 ,标本放置2wPT和FIB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放置1wAPTT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PT、APTT、FIB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室温放置不宜超过4h ,4℃放置不宜超过24h ,-20℃放置不宜超过1w。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急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模型,从血液酒精毒理学角度探讨TSAH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相应实验组,共5组,按不同的处置方式建立动物模型,并检测大鼠血液乙醇浓度(BAC)、凝血4项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急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酒后2 h差异显著(P0.01);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不明显(P0.05);急性酒精中毒大鼠各时间点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同程度下降,0.5、1、2 h差异显著(P0.05或P0.01);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值升高(P0.05或P0.01).急性酒精中毒大鼠TSAH发生率与BAC呈正相关(r=0.985),PT、TT及APTT与BAC变化呈正相关(r=0.756、0.829、0.743).结论 BAC与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TSAH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急慢性酒精中毒情况下,大鼠头颈部遭受轻微外力打击而发生TSAH酒精作用或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对凝血酶原时间(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病人进行PTT、APTI检测。第一次结果显示异常、重复检测一次,结果无显著差异,排除仪器及试剂因素造成的偶然误差影响,除外因不规范标本采集造成结果异常的病例,重抽血复查结果正常。结果:1120份标本有74份有误差,占6.6%,其中PT长18份;PT缩短4份;APTT延长58份;APTT缩短12份。结论:不规范标本采集可干扰PT、APTT检测,造成延长或缩短。  相似文献   

10.
宋月华 《甘肃科技》2014,(8):137-138
探讨了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价值。分别对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早孕期组凝血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结果整个孕期都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动态监测妊娠期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联用β-乳香酸(β-BA)对血瘀证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和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HSYA(100 mg/kg)组、β-BA(200 mg/kg)组、联合用药(HSYA 50 mg/kg+β-BA 100 mg/kg)组,每12h给药1次,连续7 d。第5次给药后给予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7 mg/kg)2次,间隔4 h,中间给予冰水刺激以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末次给药30 min内取腹主动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和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指标(WBV)。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 s,5 s,30 s,200 s切变率全血粘度普遍升高,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SYA组、β-BA组、联合用药组大鼠1s,5s,30s,200s切变率全血粘度降低,血浆TT、PT、APTT延长,FIB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YA联用β-BA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凝血功能和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中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的变化和检测外周血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探索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同凝血功能参数关系,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和病情判断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42例,均为受伤后12 h内入院、诊断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文献按ICP大小,将患者分为:ICP正常组(6~15 mmHg)、ICP轻度增高组(15~20 mmHg)、ICP中度增高组(20-40 mmHg).以我院健康体检者17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参数,ICP监测仪监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正常组、轻度及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PT(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P<0.05或P<0.01),ICP轻度和中度增高组外周血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和D-D(D-二聚体)水平上升(P<0.05或P<0.01),ICP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TT(凝血酶凝固时间)水平增高(P<0.05),ICP正常组、轻度和中度增高组Fg(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ICP正常组比较,ICP中度增高组患者外周血PT、APTT时间及D-D水平增大(P<0.05).结论 急性中型颅脑损伤后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异常,随着ICP的升高凝血功能异常更加明显,因此,凝血功能参数指标的变化与ICP变化有相关性,可以提示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陈振东 《甘肃科技》2023,(4):122-124
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在定西市中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2组,对照组64例行常规输血检验,干预组64例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比较输血质量评估结果、输血前后凝血因子检测结果。干预组采集标本准确[(86.63±10.19)分]、符合输血指征[(84.37±9.74)分]、输血前项目检查[(87.02±10.16)分]、申请单正确填写[(88.18±10.39)分]、完整记录输血过程[(90.01±8.26)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2.41±11.04)分、(73.49±11.25)分、(71.63±10.95)分、(75.23±10.25)分、(76.34±11.47)分](P<0.05)。输血后2 h,干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输血前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APTT、TT均大于输血前2 h(P<0.05),FIB小于输血前2 h(P<0.05);输血后2 h,干预组PT[(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 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 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自体输血技术与少白细胞异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手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于术中进行少白细胞异体血液回输(血液来源为中心血站),观察组在术前2周内采集自体血,于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1)术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无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前列腺素E2(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体输血技术避免了少白细胞异体输血给手术患者带来的免疫细胞抑制,且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有关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资料甚少,拟初步建立这两种动物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树鼩、猕猴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树鼩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19.27、17.34、30.51和27.88 s。猕猴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20.81、9.82、18.73和33.56 s。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的PT值、Fi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PTT值、TT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人工饲养树鼩和猕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氯诺昔康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择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每mL0.8 mg;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及48 h的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L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组病人术后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Ramsay镇静评分均不超过3分,在术后各时段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 h L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24、48 h二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 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L组和N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各组的呕吐发生率均为33.33%.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术后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第1 d.氯诺昔康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及凝血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助降温使雄性BALB/c小鼠维持亚低温(30~33℃)4h并自然复温后,对照组及亚低温组(亚低温后2h、24h、72h三个时间点)分别取血并检测血凝、生化、血液细胞学和电解质指标。结果表明部分肝功能指标在2h出现一过性改变,AST和ALT高于对照(P0.01),TP和ALB低于对照(P0.05),仅ALP始终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肾功能指标BUN、Cr、UA亚低温后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红细胞指标RBC、HGB、HCT%、MCHC上升(P0.01或P0.05);Na+、pH、Ca2+升高(P0.01),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在使用戊巴比妥钠协助降温致亚低温时应注意对肾功能指标及红细胞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络复欣颗粒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浆并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吸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以ADP为诱导剂,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2 min、4 min、6 min血小板聚集百分率,计算出最大聚集百分率以及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血络复欣能够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PT、TT、APTT,并显著降低Fib的含量,且显著降低以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血络复欣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以及抑制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