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行人突然侵入道路时的驾驶人生理负荷问题,通过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虚拟场景的仿真驾驶试验,获取了22名被试驾驶人的心率表征参数。采用心率增长率和心率变异性LF值对驾驶人的心理负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车行驶速度一定时,行人侵入距离减小时驾驶人的心理负荷逐渐增加。相比于正常心率,35.8 m、27.5 m和19.2 m侵入距离情况下的被试平均心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83%、24.83%和29.6%。侵入距离一定时,车速增加时被试的负荷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30 km/h、40 km/h和60 km/h情况下平均LF值分别为776.38 ms2、744.47 ms2、704.57ms2。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行人侵入距离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自车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外环路对不同车流对象的服务功能,解决两互通式立交之间因间距不够引起的各种交通问题,建立了两独立互通式立交之间的最小净距模型。分析了驾驶人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发现、识别、分析、判断等心理、生理反应过程,建立了驾驶人车道变换模型,根据调查资料得出运行速度与驾驶人变道转角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驾驶人在寻找可接受间隙期间行驶的距离,得出了两互通式立交净距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离较近的两互通立交之间宜适当减少非必要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分别为100km/h和80km/h时,互通立交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 410m和880m;大型车比例较高或交通组织混合严重的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宜适当增加180~200m。  相似文献   

3.
为美化高速公路行车视觉空间,增强公路景观规划的可操作性,分析公路自然景观资源属性,针对走廊带沿线自然景观资源的序列性,运用有序样品的最优分割法(OSOS)划分高速公路自然景观段落;通过行车单调性试验和景观节点设置间隔试验,推导出景观节点设置间隔公式,计算人文景观节点位置;最后以西安—宝鸡高速公路为例,用研究的方法划分自然景观段落,计算景观节点位置,并确定各景观段落主题。研究结果表明:提出OSOS法划分自然景观段落符合工程实际,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人文景观节点的设置间隔宜为V85/12km,以节点为控制点、景观段落主题为主导,设计景观节点处的景观要素或景观小品;有序样品的最优分割法和节点控制法,能够有效指导高速公路景观段落规划与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驾驶人心理因素在信息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根据模糊数学和拓扑心理学原理,以数名驾驶人的驾驶信息为样本,分析了道路空间距离对驾驶人驾驶心理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在道路空间距离变化规律形成过程中,驾驶人心理量生成基础和变化原因。当实际道路空间距离分别为25、75、125m,车辆速度分别为0、20、40、60、80、100km/h时,进行了道路空间距离判识试验,并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隶属函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大,驾驶人的判识距离与道路实际空间距离的差值不断减小,下降速率不断增大;当车速大于40km/h时,随着道路实际空间距离的增大,判识距离下降速率逐渐减小;随着道路实际空间距离的减小,驾驶人心理疆域边界接触允许时间也在不断变小,碰撞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城市绿地设计,提出在道路绿地设计尺度上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修复与补偿,在道路绿地设计时从绿地系统、道路绿化、道路设施设置、景观视觉等几方面进行补偿设计。  相似文献   

6.
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与驾驶员心率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横向宽度和角度对驾驶人心率变化的影响,选择横向宽度20~55 cm、角度0°~180°进行室外实车试验。采用心率变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的横向宽度和角度安全舒适性的指标,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心率变化率随着标线横向宽度增大而增加;标线角度为130°~150°时心率变化率增大,在150°时达到峰值;当角度为30°~45°时心率变化率较小。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初期,标线横向宽度对驾驶员心率影响较大;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后期,标线角度对驾驶员心率影响较大;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末期,横向宽度和角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化率的的影响关系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城市道路绿化交通安全功能,提高绿化植物对行车视线诱导的可靠性。【方法】通过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以双向四车道为基本线型,构造两个数学模型; 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连续景观的直线段模型,另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最佳曲线曲率感知效果的曲线段模型。【结果】在道路直线段,车速分别为30、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形成连续景观感受的绿化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1.74、2.32、3.48、4.64、5.80 m。在道路曲线段,车速分别为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保持对道路曲线曲率最佳感知效果的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2.49、3.56、4.25、0.44 m。【结论】在城市道路直线段,以L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 在城市道路曲线段以相同设计速度下LL'的最小值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同时保持较高的曲线曲率感知精度。  相似文献   

8.
姚成丽  贾志辉 《科技信息》2010,(31):I0311-I0312
本文将长春市五大城区有代表性的30条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道路植物配置的景观和生态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上述道路植物配置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从评价结果中总结出长春市道路绿化最佳配置方式,为城市道路绿化改善和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构景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景观在隧道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洞口景观构景元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构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隧道洞门类型决定了洞口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借助洞门装饰、肌理、颜色、亮度、线型等元素的整体表现发挥洞门外观的构景效果;经过暗化和柔化处理的洞门墙面,可以减少对光线的反射,降低洞口亮度,减缓洞门压迫感;洞口绿化通过生态防护和栽植绿化达到生态修复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借助植物自身的吸光能力和低反射率对洞口进行减光处理,营造舒适的行车环境,是目前公路隧道景观设计的主流;洞口铭牌、小品建筑、彩色路面等诱导系统具有信息导向作用,通过造型、色彩、位置及风格的合理设置能够正确发挥视线诱导功能,提高驾驶人注意力;考虑地域文化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洞口景观设计可以缓解驾驶人心理紧张感,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挑选5名男驾驶人和3名女驾驶人,通过测试获得不同性别驾驶人在通过秦岭某段隧道时的心率增加率,分析不同性别驾驶人心率的变化,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隧道纵坡与驾驶人心率增加率、隧道纵坡与速度的关系模型,定量比较了驾驶人在不同隧道纵坡时的心率增加率。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隧道纵坡的坡度对驾驶人的心率变化率有相当大的影响;并计算得出试验段隧道的安全坡度和上、下坡的汽车安全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