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我国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域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位也就非常显著,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种;但在生境比较偏湿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楠属的种类显著增多;而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整个区域,高等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有148个属之多.举世闻名的子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喜树等均分布于此地.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反映群落外貌最主要的标志是生活型和叶的性质.从生活型谱分析可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接近于热带雨林.叶的性质也是如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明显,上层是由壳斗科、茶科、樟科中的中高位芽植物层片组成,其发育状况反映了群落的成熟状态.层中有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层片,但不占主要地位,存在于林窗之间,是季风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的一种森林群落。森林外貌终年绿色,林冠整齐呈波浪形。建群植物由叶片革质、无毛、具光泽、椭圆、凋叶、中型的常绿乔木组成。由于叶片与光照保持垂直的角度,所以有人又称为“照叶林”。最早认为在加那利群岛以加那利月桂树(Laurus danariensis)为优势种的群落尤其典型,故又称为“月桂树林”。我国学者按其建群种又称“常绿栎类林”或“樟栲林”。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五个地点的常绿阔叶林的调查,对其种类成份、外貌和结构的特征,作了汇总分析。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常绿阔叶林所在的环境条件,说明我国常绿阔叶林是在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根据五个地点21个样地的统计,组成浙江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束植物共约428种,分属于105科,225属。在双子叶植物中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的种类最多,它们均是构成林木层的基本成份。群落的优势种集中在少数的属中。如壳斗科的 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Quercus,山茶科的 Camellia,Eurya,以及樟科的 Machilus,Cinnamomum,Lindera,Litsea 和杜鹃花科的 Rhododendron 以及蔷薇科的 Photinia 和 Prunus 等。同时还分析了常绿阔叶林区系的地理成份,分析表明它们与热带区系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与热带东南亚植物区系存在着较悠久的共同历史。温带、东亚分布类型的属的较高比例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之一。中国亚热带特有种类的大量存在进一步表明了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特有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磐安县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乔木树种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各树种的重要值判断,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乔木组成种为东南石栎(Lithocarpus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其中东南石栎和木荷为主要优势种.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优势度相对较高;其生活型以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1.82%),小型叶次之(占29.09%);叶型以单叶占有较大的优势,达到89.09%;叶质以革质叶占优势(56.36%),纸质叶次之(40.00%).生活型及叶的特征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水平结构整体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说明群落中种内和种间竞争激烈.依据胸径级别频率分布的形状,7个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可以大致归纳为:倒金字塔型、倒“J”型、纺锤型和双峰型.其中,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的东南石栎、米槠、青冈和紫楠及呈纺锤型的华东楠,因为缺乏幼苗和幼树,在演替过程中种群将衰退;而呈双峰型的红楠和呈倒“J”型的木荷,因有较为丰富的幼苗储备而将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五个地点的常绿阔叶林的调查,对其种类成份、外貌和结构的特征,作了汇总分析。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常绿阔叶林所在的环境条件,说明我国常绿阔叶林是在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根据五个地点21个样地的统计,组成浙江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束植物共约428种,分属于105科,225属。在双子叶植物中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的种类最多,它们均是构成林木层的基本成份。群落的优势种集中在少数的属中。如壳斗科的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Quercus,山茶科的Camellia,Eurya,以及樟科的Machilus,Cinnamomum,Lindera,Litsea和杜鹃花科的Rhododendron以及蔷薇科的Photinia和Prunus等。同时还分析了常绿阔叶林区系的地理成份,分析表明它们与热带区系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与热带东南亚植物区系存在着较悠久的共同历史。温带、东亚分布类型的属的较高比例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之一。中国亚热带特有种类的大量存在进一步表明了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特有类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群落外貌、结构、种类成分、重要值、动态与演替等特征,分别对查湾两种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行初步分析.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是甜储林;非地带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类丰富,结构复杂,藤本植物粗壮、高大.  相似文献   

9.
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典型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O结果表明:该木荷群落种类组成有32科4 2 属46种,以乔木占数量优势,其中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山茶科( T h e ac e ae )飞松科( Pi n ac e ae )为优势科,木荷(Schimα s 叩erbα ) 飞马尾松( Pinus mαssonianα ) 飞杨梅(Myricαrubrα ) 飞短柄袍( Quercωglanduliferα var . brevipetiolatα ) 为优势树种; 层问植物较少,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生活型组成则以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 7 1. 74% )。该群落的外貌由小型叶 (69.57% )飞单叶( 8 0 . 4 3 % )飞草质叶( 6 0 . 4 3 % )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O 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O 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木荷+米槠群落中植物各器官的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从生活型来看,不同生活型其叶的热值差异显著(df=47,P<0.05),常绿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落叶阔叶乔木高于常绿阔叶灌木; (2) 主要植物在幼苗时期各器官热值普遍较幼树、成株时期高,在幼苗时期通过极强的光能转化能力,用于主干的高度生长; (3) 石栎、米槠、栲树及苦槠的萌生植株和实生植株各器官的能量配置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闽北建溪流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处福建省北部包括蒲城等六县的建溪流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区系成分、外貌、结构、主要种类的综合特征和群落演替趋势等特点。据统计49块样地共10,600平方米面积的群落种类组成中,含维管植物216种,分属于64科123属;其中单种与寡种属分别占总数的66.7%与27.6%。植物区系以包括泛热带、热带分布的成分占优势,分别达科、属总数的45.3%与53.3%。全流域区树种以栲树、苦槠、甜槠与木荷为主。基于对群落区系成分、外貌与树种年龄结构等分析表明,该区群落是从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成分、群落外貌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 调查植物计58科100属140种。植物种类以樟科、壳斗科、未兰科、山茶科、杜英科和山矾科为主。对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统计表明,热带分布的地理成分占总属数的73%,温带分布的则占24.4%。而种的地理成分则以中国亚热带特有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61.5%。 常绿阔叶林中高位芽植物占86.4%,以常绿成分为主。叶性则以中小型叶、革质、全缘单叶为主。群落结构较完整,可分林木、下木和草层等,藤本植物较发达,一些树木有小型板状根发育,为中亚热带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3.
重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群落组成结构及其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大头茶3类群落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同时,用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了其结构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缙云山四川大头茶林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3类群落中,热带成分表现为常绿阔叶林(A)〉纯林(C)〉针阔混交林(B);而温带成分则为B〉C〉A。3类群落生活型都以常绿高位芽占优势;叶型谱中,A和C以中型叶为主,B以小叶为主。3群落结构都以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第三纪孑遗植物缺萼枫香群落样方,开展群落学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生长维管束植物177种,分属65科128属,科属组成较为复杂.在该地区,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丰富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并含有较多古老属种.群落外貌由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中落叶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可以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树冠分布较为连续.天目山缺萼枫香群落是以落叶成分为主的、由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古老性和残遗性.缺萼枫香林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南部和中亚热带北部,种类组成表现较强的替代规律,随纬度升高落叶成分比例增加,常绿树种由适生冷凉气候的种类替代,常伴生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应进一步研究缺萼枫香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演变历史,探讨枫香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冰期对第三纪森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井冈山、云居山、莲花山、庐山、大岗山、新建、永丰等地亲自考察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有关植被资料,对江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进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比例为60—90%,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高位芽植物占的比例分别为60—70%、70—80%、80—90%。随着纬度的降低和生态系统顺向演替,伴随着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比例增加,地上、地面、隐芽植物成分递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粤西黑石顶相近年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与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在16龄及24龄时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低,而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在16龄及26龄时均达到较高水平.杉木林在16龄至24龄期间群落密度变化不大,始终稍低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始终以杉木占据优势,生物量与基面积逐渐积累增加.次生林在演替初期,群落密度远高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但随演替的进程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6龄到26龄的10a间优势种的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生物量与基面积增加很少,群落演替发生迟滞.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次生林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杉木林最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应用Simpson优势度指标,测定了陕南碑坝常绿阔叶林生态优势度,结果表明,该区常绿阔叶林生态优势种群单一,群落组成简单,且生态优势度指标具有明确的群落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模拟了常绿阔叶林的4种不同受损程度(间伐大树、清理下木、清除地上植被以及植被和表土完全破坏),各设1个20 m×20 m的样地, 并与设置的1个对照样地比较, 研究其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 同时针对受损常绿阔叶林恢复缺乏种源的特点, 开展播种、植苗人工恢复试验. 三年来的追踪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样地在群落物种组成、外貌及群落结构上均不相同, 呈现出不同的恢复动态.  相似文献   

20.
深圳梧酮山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深圳梧桐山鸟类进行调查,该地区夏季岛类群落的主要鸟类42种,由3个分布群落组成,即由脚农耕、水库灌木林;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灌草丛,研究了各生境类型之间的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岛类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分析了生境与现存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