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老庄思想及儒道互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功利的,道家思想则是出世的、超然的;儒家主张阳刚,道家强调阴柔。二者的互补与融合,对铸就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封建社会的士人和官吏,处于顺境,儒家意识占上风;处于逆境,道家意识来抚慰。或儒或道,各取所需。道家的贵柔守雌学说作为儒家刚毅进取精神的补充,作为一种智慧,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不是无为,而是达到“无不为”的手段和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策略,至今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68-168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的活力,它承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以“大音希声”,“自然无为”,“自娱”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对彤成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简论儒家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并与道家、法家的生态理论作了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儒家生态观体现在其 “天人关系”理论系统中, 基本思想可以用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生生不息”四句话概括, 而其核心是 “万物一体”论, 其策略原则是 “和谐用中”。道家主张 “自然无为”, 法家则主张 “尽地力”, 各有其合理性。但在当今时代条件下, “纯任自然, 无为不争”之说不足取, “尽地力”之教不可取, 而 “万物一体”、“和谐用中”的生态思想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应当坚持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人意蕴是科学的道德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它有利于人们增强道德修养、增强家园意识,有利于人们以和谐统一的价值观指导生产和消费,保护生态系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薛宝钗的典型服饰分析,从现代审美角度出发,揭示中国服饰文化艺术注重“师法自然”、“中庸节俭”、“天人合一”思想和精神本质。倡导人们取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时尚审美的精华,摒弃糟粕,从而提高自身的形象、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作为中华审美文化的灵魂,当它实践于文学艺术,便会滋育一种“宇宙情怀”。从神秘体验中升华出神圣“宇宙情怀”,《红楼梦》与《边城》的景象描写堪称典范,它们分别以精湛的艺术表现诠释了自然“神秘”中的神圣“天人合一”,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宇宙情怀”这种文学精神的写作传承。  相似文献   

9.
逸的精神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最富有传统美学意味。庄子“逍遥游”其实就是“逸”的精神的反映。中国书法“逸品”的最初的逻辑起点正在于此。逸品的四个特点:第一,隐的状态,虚的品格,模糊的趣味;第二,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艺术倾向;第三,完全自由的豁达的精神境界;第四,以简为尚,炫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在中国倍受青睐与道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它主要表现在画家与自然的亲近而产生的“天人合一”;对自然而不雕琢的喜好;欣赏时的“澄怀味象”以及“气韵生动”境界之追求等四方面。山水画可以说很好地阐释了道家的审美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1.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我国两位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韩美林和靳埭强,设计的作品,正是艺术与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从道家文化的研究入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质是要统治者“无为而治”,重视发挥民众力量,以实现“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以达到“功成事遂”.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同“温州经济模式”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从老子的“无为”思想审视温州经济模式,对于深入认识和进一步推广温州经济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朴素的辩证法,告诫人们凡事不能苛求,而应顺其自然,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的奥妙所在,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行动指南。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立森的成功人生轨迹经历了弃“乐”从“文”的伟大转折,他在种族问题上豁达开朗,治学态度严谨,仅凭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蜚声世界文坛的事实似乎十分巧合地印证了中国道家哲学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5.
意象性审美特征贯穿着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它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道家观念和儒家学说给了它丰厚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特征使得中国雕塑注重精神力量的表现,讲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象,中国雕塑艺术也以这种充满了传统哲学魅力的审美特征满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至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承受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中国意象性审美特征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大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代雕塑家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满口余香的诵读美感,感人情境的塑造,语文课外那个海阔天空的文学世界等语文教学的水土的流失,最终戕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天性,丧失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借鉴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追求“无为”的语文教学境界,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的核心“道”论、道家思想的“无为”论、辩证论、神仙论都积淀在汉民族的心灵上,成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儒道释经典译注》简介张芳彦儒道释三家学说,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修身养性”以申仁义,道家“修真炼性”以主无为,佛门“明心见性”以达。分别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发展,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三者相推相荡,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灿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和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戏剧艺术理应遵循于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维",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文化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地方戏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地方戏曲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戏剧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20.
袁宏道的诗文观与老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理论界对公安派的研究一向比较重视佛教禅宗的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公安三袁的影响是巨大和根本的。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文观,与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