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的鉴别方法较少的情况,在分析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之间的关系及现有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事故数鉴别指数非定长分段法,对山区公路危险路段(点)进行鉴别。最后选取云南省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鉴别方法合理有效,为道路安全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不能较好地符合车辆行驶特征的道路线形指标设计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和设计速度为80km/h的公路典型路段的划分方法,对车辆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运行速度进行了修正,重新提出了典型路段下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并总结了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协调性和连续性评价标准.最后,根据鹤大高速杏复段的线形设计数据,对K39到K49路段进行了运行速度的预测及修正,对该路段典型路段的线形协调性予以评价,找出线形协调性不良路段,提出安全性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洛阳市在建和已建公路安保设施,介绍了公路安保工程对于危险路段的设计制作,及结合原有交通设施对交通安全的警示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布江达县公路沿线泥石流频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和县内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暴雨型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特征和潜在危险性,同时探索基于FLO-2D模型模拟泥石流的方法在高寒、高海拔、强地质构造地区的适用性,本文运用FLO-2D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典型公路泥石流——结底岗村泥石流为例,模拟泥石流泥深、流速等方面的冲淤特征,确定泥石流强度并划定危险性分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以公路沿线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点评价”为基础,通过分析公路泥石流危险分区以及与受威胁路段之间的拓扑关系,定量评估泥石流危险性,可以合理的预测公路泥石流的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为工布江达县公路泥石流灾害分析、预警以及建设设计和公众疏散计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南地区一级公路的交通安全典型问题,提出了一级公路路线规划的原则.在对一级公路经过村镇路段交通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村镇布局的路线走向策略,以及基于接入口危险度的路线走向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分析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行驶方式,提出了平直路段变加速度的运行速度测算方法和预测模型.该模型很好地描述出汽车在平直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动态反映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与期望速度间的变化关系,经与汽车直线路段速度距离加速曲线图表对比,速度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平直路段变加速度法优化、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为公路运行速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某一级公路沉陷路段养护实际情况,分析了沉陷路段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可操作性及经济性,并根据实际养护施工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以后类似公路养护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地处陕西省、广西省、云南省的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深度调研,共获取2559条事故数据,然后基于上述事故数据,构建了多项logit事故严重程度模型,对导致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直接致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肇事驾驶人超速行驶、违法装载超限、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违法停车、车辆制动失效对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伤亡事故有显著影响。为改善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性,从根本上寻求已建成山区高速公路事故频发的有效办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晰公路交通中典型风险场景,提高公路测试场景构建和公路安全分析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收集不同区域代表性省份5年约60 000条公路交通事故数据作为数据源,筛选确定关键分类变量,分别针对7类典型公路路段和路口开展典型交通冲突形式聚类分析,共获取16类典型风险场景,然后构建场景风险特征表征参数,针对典型风险场景的风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入分析道路和环境因素对场景事故数量和发生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路表情况、防护设施类型、交通信号方式、照明条件、天气和能见度等因素都对部分场景的风险度有较大影响,路面状况因素对场景风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党枭飞 《科技资讯》2009,(21):38-39
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对驾驶员及行车存在着潜在危险,设置避险车道可有效预防失控车辆造成车毁人亡等事故发生。本文主要从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避险车道组成及避险车道的技术参数探讨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当前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在公路施工中全面加强施工路段安全管理,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具有里程长、交通量大、超荷载运行等特点,大部分已进入养护期,受地形地貌限制,养护作业区路段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在大量实地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心生理理论与数理统计法分析山区双车道公路作业区路段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规律,确定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作业区路段驾驶员注视时间阈值,最终分析出驾驶员不同注视点的注视时间值与心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区公路作业区驾驶员的注视时间阈值为381ms,路面障碍物、过渡段路面、前车车尾为驾驶员在作业路段关注最多的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区双车道公路具有里程长、交通量大、超荷载运行等特点,大部分已进入养护期。受地形地貌限制,养护作业区路段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在大量实地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心生理理论与数理统计法分析,山区双车道公路作业区路段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规律,确定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作业区路段驾驶员注视时间阈值,最终分析出驾驶员不同注视点的注视时间值与心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区公路作业区驾驶员的注视时间阈值为381 ms;路面障碍物、过渡段路面、前车车尾为驾驶员在作业路段关注最多的点。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贯彻交通部"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保障行车安全,确保安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宜昌市公路局成绩显著,危险路段排队查,整改战略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安保工程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通赞誉,值得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公路的改扩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由于地形的限制,山区公路存在较多的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频发,通过对长陡下坡路段的分析研究,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有效改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价公路交通安全,从驾驶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驾驶人行为特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确立了驾驶行为安全评价因子。针对评价因子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借助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中的云模型方法,利用单规则云发生器建立定量因子分值云模型,提出了基于生理特征的评价方法;采用虚拟云中的浮动云建立定性因子云模型,提出了基于心理特征的安全评价方法,结合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公路安全等级,并选取了4条典型路段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客观地反映了实地路段的公路安全情况,能为公路交通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库岸公路路基安全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风险分析角度,展开对三峡库区库岸公路路基安全风险的研究.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库岸公路路基安全风险单因素估计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针对特定路段的具体情况得出适合于本路段的各风险因素权重;进而通过对库岸公路路基各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且以渝巴路云阳境内白水滩至南溪段库岸公路为背景,根据该段公路的实际工程情况,对库岸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渝巴公路白南段路基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公路深路堑路段出现的主要病害进行分析,结合施工过程利用防护工程和排水工程进行综合处治,实现深路堑路段边坡稳定、降低路基地下水、增强路基强度和实现排水畅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湿地水文循环为基础,提出了湿地水系连通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选取延边地区2条公路5个路段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两个方面,分析公路构筑物、路基填筑方式等因素对水系连通性的影响,提出水系连通性的相关保护技术.结果表明,涵洞是否正常运行会对公路两侧水流、物质迁移及植被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所选取的路基填筑方式中,风化软岩+复合土工布路段对水系连通性影响最大,土工格栅路段次之,砂桩+复合土工布路段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驾驶员安全舒适度评价指标(驾驶负荷)在高原公路弯坡路段的变化特征,利用生物反馈仪等相关设备,在海拔大于3 000~5 000 m的高原公路选取符合标准的弯坡路段62段进行行车试验。定量分析了驾驶负荷与海拔、高原公路弯坡路段线形组合值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且建立了相关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高原公路弯坡路段行车过程中,驾驶负荷受到海拔与弯坡路段线形组合值的双重影响;驾驶负荷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上下行过程中,驾驶负荷随着弯坡路段线形组合值的增大而增大;在海拔与弯坡路段线形组合值的共同作用下,驾驶负荷变化更加明显,海拔越高、弯坡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负荷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