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对分离自青稞白酒糟醅的菌株JZ2-1-12进行鉴定,研究其发酵液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运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JZ2-1-12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牛津杯法,以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指示菌,测定菌株JZ2-1-12发酵液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菌株JZ2-1-1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2)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菌丝出现畸形、分叉、断裂及粗细不均的现象,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微生物来源的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本研究以4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分别测定了18株分离自青稞白酒糟醅菌株的抑菌活性。运用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筛选到活性菌株JZ1-4-10和JZ1-1-9,均对4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菌活性,且均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青9A-2-6抑菌活性较高,抑制率分别为74. 12%和69. 22%。(2)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JZ1-4-10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菌株JZ1-1-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本试验研究表明菌株JZ1-4-10和JZ1-1-9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有望开发为马铃薯新型微生物抑菌剂。  相似文献   

3.
油茶病原菌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拮抗实验,研究了59个野菊内生真菌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及油茶稍枯病病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89.8%供试真菌菌株对油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拮抗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抑菌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菌丝内或分泌于菌丝外.筛选得到2个油茶病原菌强拮抗菌株,大茎点霉菌Y11和Y29.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明确察尔汗盐湖嗜盐菌CEH-ST79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效果,以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指示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牛津杯法和马铃薯活体实验测定嗜盐菌菌株CEH-ST79、发酵液及其提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体外及活体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CEH-ST79对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具有强抑制活性,抑菌带宽为0. 19~0. 33 cm;其发酵液提取物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带宽为0. 41~0. 70 cm;菌株CEH-ST79发酵液对病原真菌65B-2-6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73. 83%;菌株CEH-ST7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真菌65B-2-6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1. 0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CEH-ST79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本研究表明菌株CEH-ST79是一株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强抑制活性的嗜盐菌,可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生防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度嗜盐菌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作用,以从青薯9号病薯分离出来的镰刀菌为指示菌,利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对镰刀菌的抑制活性;经由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该中度嗜盐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A10201对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正丁醇相的萃取物对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8.57%。菌株A10201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A10201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白灵侧耳菌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菌株筛选效率及鉴定的准确性,利用ITS-RFLP标记辅助单核杂交技术对白灵侧耳与杏鲍菇的杂交菌株进行了筛选.对5份白灵菇菌株和4份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种间配对杂交,根据亲本菌株交配型将其分成7个组合进行杂交.结果表明:9份亲本材料共具有6个A因子和7个B因子.利用该技术对杂交处理后的菌株样品进行筛选,获得了3份杂交菌株11D、53D、70D,其中杂交菌株11D与53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相比较差异显著;杂交菌株70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XB130DB相比较差异显著,而与亲本菌株BL130DB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N对番茄和黄瓜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HN为生防菌作用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和黄瓜灰霉病病原菌,采用对峙培养、牛津杯法、平板稀释法等观察分析HN对3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机理.结果发现,HN对3种病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先接种HN后接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同时接种HN和病原菌的效果.牛津杯法证实HN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产物.HN菌体会破坏病原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出现畸形、扭曲、断裂,无菌滤液也会显著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尤其是对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这些结果均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HN能够产生抗菌代谢产物,抑制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2株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重寄生木霉(Trichoderma spp.)TR1、TR2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TR1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极易产生分生孢子;TR2菌丝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产孢受一定条件限制。光照和VB2能明显刺激TR2分生孢子的产生。2株菌在以大麦粉、黄豆粉、KH2PO4、复合VB为培养基,5%接种量、120r/min、pH为 6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TR1和TR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及水势分别为25~30℃、-232MPa和20~25℃、-454MPa.  相似文献   

9.
通过培养、解剖及显微观测,研究了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L1菌株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树菇L1菌株,子实体粗壮,肉厚,株平均质量达28.77 g,其结构为单型菌丝系统,是一株优良菌株.菌体不同部位的菌丝以及营养菌丝均无色透明,具分枝,有横隔和锁状联合,但各类型菌丝直径及排列方式有明显区别.菌柄菌丝直径最大,基内菌丝直径最小,菌柄菌丝及菌髓菌丝平行排列,菌幕菌丝相互无序交织.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引起葡萄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和分类地位,以及不同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扩增等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导致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所选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肟菌·戊唑醇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次之,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3.54和6.64μg·m L~(-1);嘧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2 383.81μg·m L~(-1).肟菌·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进一步用于葡萄炭疽病田间病害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白腐菌对秸秆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方法,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单一菌株生物降解及双菌株联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规律,白腐菌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7.64%,脱木素选择性为4.74.采用模拟大规模白腐菌堆积培养(厚度30cm)的方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培养30d,木素降解率为32.54%,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大规模生物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信阳板栗7种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侵染板栗果实(Castanea hungeana fruit),形成黑斑病,给生产和储藏带来损失选10%-40%。对板栗黑斑病进行病茸分离和鉴定,发现信阳板栗黑斑病常见7种病茸真茸,对这种病茸进行了生长温度测定、复感梁等研究,为最蚌防治黑斑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浆造纸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也是污染大户.生物技术辅助制浆由于其污染小、成本低而日益引进重视,白腐菌是应用最广泛的菌种.从中国制浆造纸业相关的生物制浆技术、白腐菌降解木质素机理、筛选、改良和应用等方面展开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漆酶(E.C.1.10.3.2)是一类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其可以催化对苯二酚(也叫氢醌)氧化生成对苯醌,也常被称为对苯二酚氧化酶。漆酶一般存在于真菌和植物中,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底物专一性,在印染和环境有机毒性化合物的降解、专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以及造纸领域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实际工业应用。考察了白腐菌的培养和产漆酶条件,对白腐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选。结果显示,以小麦皮为碳源,硫酸铵和尿素为氮源,白腐菌生长产酶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8℃,pH值为3.5~6.0,培养基的C/N比以20合适。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木质素沉淀物和葡萄糖时对白腐菌液体发酵产漆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体发酵液中加入10 g/L的葡萄糖、6 g/L木质素时发酵产漆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颉抗病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广东省番禺和五山两地种植的水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水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镰刀菌Fusarium spp..同一地区从感病品种和生长不良水稻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种类相对丰富.水稻根和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的种类有差异,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根部,一些内生真菌的分布呈现出器官特异性.通过平板颉抗试验,发现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有4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水稻病原菌活性,其中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比例最大.一些内生真菌的抗病原菌活性与产生铁载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生产食药用菌的最佳培养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猴头菌、金针菇和白木耳为实验菌株,重点研究了摇瓶种子培养基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在最佳深层发酵培养基中,猴头菌、金针菇、白木耳菌丝体转化率分别可达85.6%,83.4%,68.1%。  相似文献   

17.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松树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7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3种松苗中,菌根菌对马尾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为黑松,再次为湿地松.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504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EG;Pt2对马尾松和黑松的促生效果较好;Pt1和ZJ对3种松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505和HX仅对马尾松的促生效果较明显.菌根菌对松苗促生作用的大小与菌根形成状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捕食线虫真菌自发产生捕食器官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zapek,PDA,CMA,WA四种培养基上,从21株捕食线虫真菌中筛选到7株在无线虫诱导条件下能自发形成捕食器官的真菌,这些菌株是:J8-1(Arthrobotrys lligospora var.oligospora),MW17-2(A.javanica),J31-1(A.vermicola),J34-1(Dactylella leptospora),XZ9-2,XS2-2,O1-1(A.  相似文献   

19.
从蛇足石杉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通过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菌株,利用三点接种法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菌株TL作为供试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以及显微摄影技术进行形态观察,对照《真菌鉴定手册》,经鉴定为半知菌亚门( Amon imperfect fungi )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 Link ex Fries)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最终发现对供试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药物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