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彦红 《科技信息》2011,(13):826-827
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全面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指导原则。它是党委领导下的公安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发展。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的内容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同时,依靠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依靠群众性自治组织,依靠全礼会的力量,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教育的、义化的、行政的、法律的符种手段,打击犯罪、改造罪犯,挽救失足者.外积极地逐步消除犯罪的原岗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首先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历年来,党和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极为关怀和重视,这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更是促进煤矿企业顺利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工作,它有不少区别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鲜明特点:一是它所处的环境是教书育人的学府;二是它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是具有高知识水平的人群。所以要搞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按照“治标必行治本”的原则,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在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就此谈几点工作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张博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2):34-34,64
在崇州市公安局“两课”实习期间,通过深入的学习调研,了解到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该局结合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新特点,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崇州”的主题,以务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一心一意为民办事,面对复杂的形势采取了“严打”,“严防”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社会治安取得了明显的的成效,为崇州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解析安全生产方针新内涵,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生产方针从二个方面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一是在原来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它的政治、文化、社会和道德的功能;二是在原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规律认识的深化。推进综合治理进程必须做到:一是要从安全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提高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自觉性;二是必须坚持以安全发展为主题,坚守发展红线;三是应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其中强调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权威和作用”,以保证实现“社会秩序安定,社会风气更加健康向上”,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7.
宋涛 《科技信息》2010,(17):417-417,41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们党确立的治国安邦基本方略,是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探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8.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前提,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着重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正确处理与生产、质量、进度、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得生产活动得到安全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百色学院被授予“2007年度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  相似文献   

10.
安全生产问题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建筑领域施工安全问题却十分严重,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此本文就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实以及如何有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保障校园安全秩序,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育人环境,必须加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稳定组织、完善制度、齐抓共管,搞好综合治理工作使学校在安定的环境中不断深化改革,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矿山事业发展也相当迅速.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成为矿山安全工作的主旋律.分析了矿山安全生产的具体的现场情况,浅谈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措施,利于维持山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兴国 《科技信息》2008,(3):318-318
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对提高职工群众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法制意识,弘扬社会正气、见义勇为,保卫国家财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做好当前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空间形成的“虚拟社会”中网络违法犯罪案(事)件数量大、难以发现和防控、取证困难、查处无据等难题,研究“虚拟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借鉴现公安机关对现实社会治安的理论和“五要素模型”,提出完善“虚拟社会”的立法,规范虚拟社会秩序和治安管理体系,利用技术手段遏制违法行为等措施,构建以预防为主的“虚拟社会”治安管控的思路,从而,提高公安机关综合治理虚拟社会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保障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适应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不断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因此,贯彻和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党就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制订正确的方针、措施和对策;必须面对实现四化的历史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困难、问题,树立“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下大力认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惟此,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之结出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我国非常重视有关犯罪预防治理策略和技术的研究,国家早就把它列为重点科研课题着手进行,并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归属为犯罪预防学范畴。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现代犯罪预防学科研队伍,也涌现出许多来自于第一线的富有实践经验而学识渊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在预防犯罪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努力使犯罪预防学造福于人类。在现代犯罪预防学中,目前兴起一门“罪错预防矫治综合技术”的专门学科,其成果应用在国内外已经迅速普及和发展。开展“罪错预防矫治中心技术服务”专业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二、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7.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总结了我党“七大”以后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确定了适合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本文认为,“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贡献有四个方面:适时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方针和新模式;对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相似文献   

18.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不能仅仅依靠该地区内各城市“独善其身”,而必须走一体化综合治理的道路,这也是“长三角”地区各方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一体化综合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从体制、经济、规划、监督技术等诸多层面予以展开.有鉴于此,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宋言奇先生就如何构“长三角”区域生态安全一体化综合治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湖南安全与防灾》2006,(10S):24-25,32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平安湖南的宏伟目标,组织编制的《湖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一五”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重大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的形势,新情况,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其主要方面有三:一是要从“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的战略高度使学校和每个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要从实际出发,用心确定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目标、新内容,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三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机制上创新,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和保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