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根据宣钢大量现场数据及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炼铁工序能耗的组成和消耗水平。通过实际对比和对宣钢设备、操作、原燃料条件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钢铁行业各工序平均能耗以及钢铁行业原燃料结构,对钢铁行业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原燃料结构、能耗特点和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钢铁行业节能发展的重点进行了讨论,并针对炼铁工序焦比、煤气利用率、二次能源回收等重点环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对于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有着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钢铁企业物流对能耗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单元入手,分析了各生产单元之间和工序之间的物流约束关系,导出了企业物流递推公式·根据基准工序能耗的概念,建立了能耗方程,导出了物流对能耗影响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一股或多股物流变化对各生产单元及企业的能耗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废品物流和返回物流增加,能耗增加;炼铁返回率对烧结主流量和炼铁能耗量以及总能耗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武钢炼铁系统建立多级能源投入产出模型,采集并分析武钢炼铁系统2010~2013年生产及能源数据,通过该模型计算焦炭、烧结矿及铁水的能值与能耗,运用吨钢能耗e-p分析法计算工序节能量,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一年的能源需求量。结果表明,降低焦化、烧结、高炉工序能耗,加大回收余热、余能等二次能源的力度,增加喷煤量以提高煤焦置换比以及优化生产结构等措施均有助于该炼铁系统的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5.
赵家彦 《科技信息》2008,(34):171-171
烧结工序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8.3%,仅次于炼铁,是钢铁生产的第二耗能大户。本文通过分析,提出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对降低钢铁生产的吨钢综合能耗,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钢铁企业能耗瓶颈诊断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钢铁厂物质流和能量流对能耗同时产生影响的问题,建立了能耗瓶颈诊断模型. 模型分别用钢比系数和工序能耗衡量物质流和能量流,其功能是将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分解为钢比系数的变化和工序能耗的变化,从而将两种因素的影响相分离,寻找能耗瓶颈. 模型分析通过三步进行,分别针对总流程、区域和工序,形成了系统的分析体系. 同时,提出了贡献指数的概念,以定量地描述各个因素对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大小. 利用该模型对某钢厂2001年和2007年的能耗指标进行实例分析,找出了相应的能耗瓶颈为炼铁区域和轧钢区域钢比系数的增加与炼钢区域工序能耗的上升,并提出了增加热送热装比、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等节能对策.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钢铁工业特别是炼铁系统开展硫素流分析的意义,并建立了工序的硫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铁前各工序(焦化、烧结、球团、炼铁工序)的硫素的来源和去向,提出了炼铁系统进一步减排SO2的主要方向和措施,对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钢铁企业长流程CO2过程排放模型,给出总排放和工序排放的计算方法.计算发现:国内某800万t产量规模的典型钢铁企业CO2总排放在2007年达到1561.64万t,吨钢排放1.85t CO2;工序排放从大到小依次为炼铁、焦化、烧结、轧钢、炼钢、熔剂焙烧和球团工序,其中炼铁和焦化工序排放分别占总排放的58.83%和11.25%.为了评价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和CO2减排关系,提出钢铁企业CO2综合排放因子和能耗碳饱和指数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为了减少CO2排放,钢铁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总体能耗,还需要降低能耗的碳饱和指数,能耗碳饱和指数与能源结构相关,能源结构中CO2总影响系数大的能源种类消耗量越大(例如焦炭),碳饱和指数越高,越不利于CO2的减排.这说明实现钢铁生产的生态园区化、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加强钢铁生产的能源转换功能对钢铁企业减排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勇  任明欣  张兴宇 《科技信息》2013,(13):418-419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能耗差不多占整个企业能耗的10%,是仅次于炼铁的第二大耗能工序,而烧结工序中有50%左右的热能被烧结主抽烟气和冷却机废气带走,其中烧结机主抽烟道烟气余热占烧结工序能耗的13%~23%左右。这部分余热利用潜力是很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在保证烧结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根据废气温度级别,利用梯级取热的方法将热量重新分配,提高废气余热品位和利用价值,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兴澄特钢的一些主要工序: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的能源物质消耗和耗能工质消耗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基于相同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得到生产每吨产品的工序电耗、能耗以及折算的全流程吨钢电耗、能耗值.特炼分厂电炉炼钢年产量2002年为79.18万t,2004年为91.60万t,增长15.69%;电炉吨钢冶炼电耗由340.20kW·h·t-1降至166.30kW·h·t-1,降幅51.12%;而全流程吨钢能耗由289.51kgce·t-1上升到615.44kgce·t-1,增长1.13倍.  相似文献   

11.
最小耗能原理不能由普利高津的最小熵产生定理拓展而得到,最小耗能原理只适用于非平衡系统的非平衡定态.  相似文献   

12.
微机售电管理系统由安装在供电局的售电管理系统、用户使用的“电卡”及单相智能电能表组成。由“电卡”把供电部门与用电单位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现行用电制度的改革。介绍了硬件、电卡写读原理及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辽宁科技大学艺术系部分琴房的通风系统设计,针对房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综合技术经济两方面因素,比较几种方案最终确定了系统形式。根据有关理论要求进行了通风量的计算,合理地进行了管路的布置,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噪声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有限,传感器节点之间节点的能量消耗不均衡,使得整体网络生命周期缩短.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过程中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能耗均衡高效的数据收集算法.该算法将网络部署区域划分为大小不等的栅格,并根据节点剩余能量以及采用簇首轮换的方式,然后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节点能量消耗均衡度且可以大大延长网络寿命.仿真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典型数据收集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能耗均衡度和网络生命周期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覆盖空洞问题,提出了考虑能量的基于移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空洞修复策略。采用概率感知模型建立联合探测概率密度函数,通过探测概率和剩余能量评价网络状态,从而确定覆盖空洞。提出了节点虚拟移动的空洞修复方法,在得到每个空洞位置后放置一个虚拟节点直至计算结束后调整移动节点位置,节约了移动节点能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探测并利用移动节点修复覆盖空洞,消耗较小的网络能量,提高了网络覆盖率和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上海市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分析法对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碳排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为0.49.分渠道的研究表明,老龄化通过生产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消费渠道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多、家庭趋于小型化及家庭户数增多促进了碳排放量的升高.老年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更大使得人均生活能耗更高.从老年人用能行为来看,老年人生活能耗可能更高,但考虑到收入因素对老年人消费的约束时,老年人生活能耗变得不确定.最后,提出了未来碳减排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的分析,指出能耗大的根本原因。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改造中的应用,通过计算说明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火电机组的在线能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开发的火电机组在线能损分析软件的功能与结构,它可以使运行人员实时了解机组热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掌握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及时做出决策,有利于节能降耗。该软件是在中文Windows3.2环境下用VisualBasic3语言编写的。根据用这个软件在一台125MW机组上得到的能损分析数据和对8台机组运行参数的数据分析,建议监测汽轮机排汽的湿度,并根据排汽湿度来调整匹配好新蒸汽或再热蒸汽的温度与压力,以防止汽轮机末级叶片水蚀,保持机组在高效率下长周期运行。这项技术对我国电厂的节能降耗工作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并联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特别严重,为此本文以其3个主动执行器的电能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对3-RRR平面并联机器人进行尺度优化。在3-RRR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分析了3-RRR机构常见的4种工作模式。采用粒子群算法确定3-RRR机构的连杆和平台质量的最优值。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工作模式下,优化后执行器的力矩值均较小,消耗的电能得以降低,其中工作模式2的性能最佳,在执行相同的轨迹跟踪任务时,其执行器跟踪误差收敛较快,消耗的能量最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中对能源"量"和"质"分析的不足,应用(火用)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化石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建立了建筑能源利用环境影响(火用)分析模型,并对中国建筑能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利用中约2/3的环境影响是化石能源消耗,1/3的环境影响是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