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研究了玉米粉经米根霉和乳酸菌发酵后玉米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玉米粉中淀粉和总糖含量降低,而可溶性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8.6倍和16.5倍,还原糖分别增加了5倍和4倍;发酵后玉米粉的保水力分别增加了45.7%和63.0%,谷蛋白溶胀指数最高分别增加了80%和90%以上,溶解度分别增加了2.6倍和2.5倍,改善了玉米粉的延展性、透明度和吸水力等加工性能,使其咀嚼性、弹性等食用品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籽浸提液、脱脂乳粉为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功能酸奶——葡萄多酚酸奶。从葡萄籽浸提液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对发酵速度和品质的影响,葡萄多酚酸奶配方的确定,葡萄多酚在酸奶加工中的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葡萄多酚酸奶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葡萄多酚酸奶的工艺为葡萄籽浸提液在灭菌前添加;适宜添加量为占葡萄多酚酸奶体积分数0.07;最佳配方为乳酸菌接种量为占葡萄多酚酸奶体积分数0.05,糖的质量浓度为100 g/L,环糊精的质量浓度为10 g/L,发酵时间4 h;葡萄多酚除在杀菌工艺中有所损失外,在发酵过程中非常稳定;葡萄籽浸提液对酸奶后酸化过程有轻微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不同催化剂和试验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改良催化剂及实验条件等措施来提高可发酵糖及糠醛的产率,找出常压下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以质量分数35%的硫酸和700℃下高温活化1h的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当液固体积质量比为60,二氧化钛和狼毒质量比为2.5时,蒸馏4h糠醛产率可达8.79%.并对两步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使可发酵糖产率达44.5%,并使糠醛产率达6.24%.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戊糖发酵制备乙醇的产率,利用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研究了嗜单宁管囊酵母的驯化工艺和发酵条件对乙醇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41.23%,乙醇得率提高了118.83%,戊糖和己糖利用率分别为89.55%和85.2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90g/L,初始pH5.5~6.0,接种量(体积分数)8%,发酵周期96h。在该发酵条件下,酒精得率可达0.346g/g。  相似文献   

5.
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kinensis) R8-1产生L-乳酸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碳源和不同含量碳源对产酸的影响,以10%的葡萄糖、30℃下210r/min振荡培养72h,得到的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5%,对糖的转化率为80.64%:以12%的玉米粉为碳源发酵60h,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18%,对糖的转化率为78.4%。静置培养时乳酸产量要比通气培养时低得多。发酵产物经旋光分光仪、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测定可确认为L-乳酸,为同型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6.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7.
适合能源甘蔗酒精发酵酵母生理及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蔗汁作为培养基,研究了酿酒酵母Y01的生理及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发酵蔗汁产生酒精,蔗糖酶活性为237.84 μmol/min*mL.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 ℃,代时为1.8 h,最适发酵温度为32 ℃.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4%的酒精、质量分数为35%的糖.以质量分数为18%的甘蔗汁作为发酵培养基,发酵72 h后,发酵液中酒精体积分数可达10.63%.  相似文献   

8.
以豆粕、花生粕、棉籽粕为对照,测定了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并用浓盐法提取其RNA。结果表明,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30 g/kg,仅次于豆粕,高于花生粕和棉籽粕;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3个对照样品,分别为对照样品的6~7倍和7~8倍;游离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亮氨酸(Leu)等5种,而对照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只2~3种;粗纤维、粗脂肪和总糖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样品;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中RNA质量分数为68.8 g/kg,高于啤酒酵母菌。提取得到的RNA制品纯度达到67.7%,与市售酵母RNA纯度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农副产品下脚料豆渣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杆菌为主的复合菌剂,通过微生物好氧与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以豆渣为主的物质发酵实验研究,通过凯氏定氮法对发酵前后的豆渣进行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测得豆渣的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9.76%提高为28.06%,发酵后为发酵前的1.42倍.试验证明微生物发酵能有效降解豆渣中的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乳酸菌为菌种,活化培养后固定于海藻酸钠、琼脂、明胶-戊二醛三种载体上,分别选取不同的接种量、胶珠直径、载体浓度、CaCl2浓度等因素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36h为时间范围恒温下进行发酵;通过还原糖量和酸度的测定,衡量不同条件对乳酸产量的影响,最终选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 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
苦荞麦挂面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苦荞粉、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预糊化处理,谷朊粉、碳酸钠、魔芋精粉添加量对苦荞麦挂面质量都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处理是提高苦荞麦挂面苦荞粉含量的前提条件,谷朊粉、碳酸钠、魔芋精粉添加量分别为3%、0.4%、1.2%。  相似文献   

13.
按苦荞心粉65%、面粉30%、谷朊粉3.5%、食盐1.5%的比例,添加碳酸钾和魔芋精粉,通过均匀试验探讨制作高含量苦荞挂面配方以及干燥方式对苦荞挂面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添加碳酸钾和魔芋精粉可以降低苦荞挂面的熟断条率和烹饪损失率,延长苦荞挂面的烹调时间;碳酸钾和魔芋精粉添加量为苦荞心粉、面粉、谷朊粉、食盐总质量的0.30%和0.60%时,可以保证苦荞挂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丸粒化土壤对中华羊茅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配方的丸粒化土壤为生长基质,分别测定了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幼苗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以丸粒化土壤为培养基质的中华羊茅幼苗时期的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提高幅度较大,可溶性糖含量升高42.9%,淀粉升高14.6%,可溶性蛋白质升高39.9%,综合评价后认为:丸粒化土壤更有利于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乳酸发酵饮料的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玉米粉乳酸发酵饮料中的糖含量 ,以 Hypersil-NH2 为分析柱 ,乙腈 -水为流动相 ,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 ,可以将饮料中果糖、葡萄糖、乳糖和多种低聚麦芽糖较好地分离 ,并测定其各自的含量 ,所得结果良好 ,变异系数为 0 .81%~ 2 .5 %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6~ 0 .9999,回收率为 97.0 %~ 98.5 %。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将菌种以孢子悬液的形式接入灭菌生川乌、生附子、制川乌、制附子药材中,30℃固态发酵培养7 d提取生物碱,对照组为未发酵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发现发酵药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原药材:生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0%、0.0195%、0.0320%,而发酵生川乌中分别为0.0231%、0.0039%、0.0117%;生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750%、0.0670%、0.0550%,而发酵生附子中分别为0.0633%、0.0552%、0.0291%;生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5%、0.0075%、0.0078%,而发酵生川乌+附子中分别为0.0202%、0.0022%、0.0026%。该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助于降低川乌、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化率,研究阿魏酸酯酶酶化发酵饲料的制备及其对肉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发酵饲料较优配方(质量分数):菌柄干物质为12%,玉米蛋白饲料为26%,棕榈仁粕为11%,谷壳粉为16%,瓜尔豆粕为5%,玉米粉为5%,糖蜜为0.3%,益生剂为0.1%,发酵饲料中粗蛋白为22.48%.相对于基础日粮,酶化发酵饲料对肉鸡的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利用率分别提高5.59%,38.31%,10.36%,16.52%,29.25%,18.99%,且肉鸡对酶化发酵饲料养分利用率比普通发酵饲料高.  相似文献   

18.
黄伞菌丝体发酵型醋饮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伞发酵液、蔗糖为主要原料,通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对黄伞菌丝体醋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酒精发酵选择接种量10%、时间72~80 h、温度30 ℃为宜;醋酸发酵选择接种量11%、温度33 ℃、摇床转速160 r/min、起始pH值5.5、时间80 h为宜;黄伞菌丝体醋质量分数12%,再添加白砂糖和蜂蜜使其质量分数分别达8%和5%可得到酸甜可口、风味独特的黄伞菌丝体醋酸饮料.  相似文献   

19.
苦荞发酵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我国苦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其营养保健功能,并概述了几种主要苦荞发酵食品,如苦荞酒、苦荞醋、苦荞酸奶等的加工工艺及开发现状,提出了研究与开发苦荞发酵食品的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