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超速离心和Sepharose 2B或6B柱层析技术,纯化了中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NPV)VHA273毒株的多角体、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免,在0.65%和1%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了免疫双向扩散与免疫电泳。试验表明,VHA273毒株的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虽然各自与其同源抗血清产生沉淀反应,但此二者之间并无血清学关系,试验还表明,VHA273毒株(mNPV)感染中国棉铃虫后产生了大量mNPV与少量sNPV,其多粒包埋与单粒包埋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分别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由此初步认定,VHA273原毒种繁衍的mNPV与sNPV,在血清学性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VHA-273和HA-MEV是两个不同来源的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株。前者是从我国湖北省荆州地区获得。后者最初来自苏联。为了探寻对这些病毒敏感的细胞系,建立起较优的病毒——细胞体系,用这两个毒株分别感染了七种鳞翅目昆虫的八个细胞系。这些细胞是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BCIRL-HA-AM1、美国棉铃虫(H.zea)的BCIRL—HZ—AM3、烟夜蛾(H.virescens)的BCIRL—HV—AM2、黄条行军虫(Spodoptera ornithogalle)的BCIRL—SO3—HNU1与BCIRL—SO4—HNU2、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的IPLB—SF—21、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TN—368(CLI)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BCIRL—PX2—HNU3。此外还用VHA—273感染过另一种实夜蛾(H.Subflexa)的BCIRL—HS4—HNU4。病毒接种物包括稀释的病虫血淋巴以及具有感染性的细胞培养基。不论是病虫血淋巴或具有感染性的培养基都能使敏感细胞受染。病毒的复制以培养的细胞在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多角体为标准。发展最快的,在接毒后三天,核内即可见到多角体,但大多数在一周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对VHA—273敏感的包括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和小菜蛾的三种细胞系,对HA—MEV敏感的有草地贪夜蛾和粉纹夜蛾的二种细胞系。其他各种受试细胞对这些毒株敏感性很低或不敏感。将已复制多角体后的细胞用超声细胞破碎器处理以释出多角体,三次重复计数的结果为:VHA—273在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小菜蛾细胞内复制量分别为13×10~5PIB_s/ml、11×10~5PIB_s/ml、2.7×10~5PIB_s/ml;HA—MEV在草地贪夜蛾、粉纹夜蛾细胞内复制的量分别为3.8×10~5PIB_s/ml、3.5×10~5PIB_s/ml。用细胞培养复制出的病毒多角体稀释成不向浓度,感染对本病毒敏感的美国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每种浓度试验用虫25—50头,其致死中浓度为VHA—273:830PIB_s/cm~2,HA—MEV:478PIB_s/cm~2。当浓度为1000PIB_s/cm~2时,VHA—273与HA—MEV感染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4%和82%,浓度为5000PIB_s/cm~2时,其死亡率均达92%。  相似文献   

3.
用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小菜蛾的BCIRL—PX_2—HNU_3、美国棉铃虫的IMC—HZ—1和IMC—HZ—3三个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这三个细胞系对VHA—273都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以及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体、具有套膜的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不含病毒粒子的空多角体.此外,还可见到一些多角体上有一种特殊的唇形结构,它可能是多角体内的特定部位存在空隙或折叠所致。本文还就病毒的形态发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棉铃虫病毒(VHA—273)感染棉铃虫细胞的原代培养,成功地复制了病毒核多角体. 供感染用的细胞已长成单层,并经过四次换液,病毒接种物是采用病虫的血淋巴. 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进行较快。4—5天即巳完成。多角体的数量也较多. 培养的细胞在接种病毒的第二天,即开始发生病变,此时细胞肿胀,胞核膨大。第三天,核内开始出现大量的多角体,占满了整个胞核,第四天起,部分细胞开始解体,通过镜检,可在培养液内看到许多游离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一个核多角体病毒毒株是VHA—273,它的毒力较强,且较稳定,对它的生物学测定,已有过报道;它用于较大面积的大田防治试验,也获得一定的效果。在它侵入宿主体内的形态发生,也做过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几种动物培养细胞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从细胞水平探究它的安全性,本试验用多粒包埋型(MEV)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感染了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以观察病毒对这些细胞的致病性。同时还用这种病毒感染了该病毒的宿主细胞——棉铃虫卵巢细胞,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除棉铃虫卵巢细胞中出现了病变并复制出了多角体外,所感染的其它各种细胞均未发现细胞瘸变和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九香虫血淋巴能否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将20,30,40,50mg/L的九香虫血淋巴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其细胞组蛋白-DNA片断吸光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SGC-7901与MCF-7的细胞组蛋白-DNA片断吸光度随九香虫血淋巴浓度的提高而增加;2)同浓度的血淋巴处理后的细胞组蛋白-DNA片断吸光度MCF-7大于SGC-7901,表明九香虫血淋巴对SGC-7901和MCF-7均可能诱导其细胞凋亡,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此外还说明MCF-7较SGC-7901对九香虫血淋巴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60kDa,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杆状病毒与原核生物特别是细菌的几丁质酶具高度同源性,暗示杆状病毒的几丁质酶基因与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有更为接近的讲化关系,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9.
菜蛾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株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发展起来的细胞系已经建成并命名为BCIRL-PX2-HNU3.BCIRL-PX2-HNU3是由20个剪碎的全蛹经过消化处理,培养在TC-199-MK 培养基中建立起来的.原代培养只历时48天就开始了第一次转代,由于细胞增殖快而稳定、此后即按1∶2的分裂比值,每周转代三次,待转代100次后,改按1∶10的比值转代,每周一次,至目前为止,该细胞已传至115代.BC1RL-PX2-HNU3细胞仅疏松贴附瓶壁,容易从瓶壁脱落.转代时,不需用消化酶.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以园形和卵园形为主.28℃时,96小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0小时±2.06.1×10~5/毫升细胞培养8天后,最大密度可达1.3×10~6细胞/毫升.该细胞系细胞的染色体粗短,多为多倍体,具有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性状.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作等电聚焦,该细胞系与一些其他细胞系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BC1RL-PX2-HNU3细胞系对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nica)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病毒VHA—273敏感,并能复制出多角体.另外,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感染该细胞系,6天后,电镜切片证实培养的细胞胞质内出现了颗粒体病毒的蒴伏体,但在随后的多次试验中,未能重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urvivin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siRNA)能否增强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转染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hNIS)对131碘的放射敏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NE-2-hNIS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沉默效果.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131碘孵育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SurvivinsiRNA转染CNE-2-hNIS细胞72h后,细胞的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i-survivin组较SiRNA-NC组细胞增殖率降低,131碘孵育后,Si-survivin组较SiRNA-NC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显著沉默CNE-2-hNIS细胞的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NE-2-hNIS对131碘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用细胞临界生长密度法对棉铃虫蛹卵巢细胞系SFE—HA—8212进行克隆化,获得8株克隆细胞系.各株克隆细胞系各自的形态较为均一,但相互间在形态、生长特性、对病毒受纳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其中一株CS细胞对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的受纳性明显高于SFE—HA—8212细胞,形成多角体的细胞比率、多角体的产量、游离病毒粒子的产量及多角体蛋白的产量均有提高,是研究和应用HaSNPV的有效系统.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能够诱发草地贪夜蛾Sf细胞株发生早期死亡现象.依据死亡过程的细胞形态变化,DNA降解的梯状电泳特征以及对不同抑制剂敏感性的差异,可以初步断定该死亡现象为程序性死亡.早期死亡伴随着病毒DNA复制与子代病毒生成的中止.同时发现野生型ACMNPV的共感染能够有效地抑制早期死亡的发生,并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性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A transposon-shuttle vector Hanpvid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wild-type genomic DNA fromHeliothis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aNPV). It could replicate inE. coli cells as a large plasmid and remain infectious when being induced into insect cells. Hanpvid comprises HaNPV DNA and a transposon cassette which includes a miniF replicon, a kanamycin resistance gene (kan), lacZa and an attachment site for Tn7 (attTn7). Recombinant virus rHa-FaGP was obtained after transposition of a donor plasmid carry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gfp) and polyhedrin gene (ocu) into attTn7. SDS-PAGE analysis shows that both gfp and ocu ge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Heliothis armigera cells. Green Hemolymphocytes can be seen under a fluorescent microscope 4 d after recombinant virus rHa-FaGP infected the third-instar larvae. The infected larvae show strong green fluorescence 6 d post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棉铃虫后的血淋巴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被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cinensis)感染之后,在第16小时左右血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以浆细胞和粒细胞增多为主,通过比色法测定在感染后不同时期血淋巴的酯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第4天变化极为显著,并采用凝胶电泳技术,进一步测定有关病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将anti-ras核酶基因R8克隆于不同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导入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质PA317,得到具一次感染性的缺失性病毒,通过测定病毒滴度选择R8基因的高效重组转录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6.
取纯化病毒人工感染的中华绒鳌蟹(Erioeheir sinensis)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呼肠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蟹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该病毒能感染中华绒螯蟹的肠、肝胰腺、心脏等多种组织.在感染组织的细胞质中可观察到55nm的无囊膜球状病毒,但观察不到病毒包涵体.随着病毒的增殖复制,可观察到细胞核中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线粒体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内脊消失,粗面内质网异常发达。溶酶体大量出现等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树脂铸型法研究木质部导管的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树脂铸型法(resin casting method)用于藤本和灌木共五种植物导管的内部结构研究。干燥的小木块用苯乙烯包埋,完全聚合后,用过氧化氢/冰醋酸(1:1)溶液和浓硫酸溶液交替处理,完全去除细胞壁成分,得到的导管树脂铸型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能清晰,精确的反映出纹孔道,纹孔室,螺纹加厚,导管分子端壁及尾等三维立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97-1999年连续3年新疆伊犁地区棉铃虫大发生,对上述棉铃虫大发生年份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棉铃虫的防治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棉铃虫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