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非破坏分析酱油的主要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PLS)相结合建立 数学校正模型, 对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 总酸以及食盐进行快速、 无损定量分析, 并对酱油的色度进行预测, 同时讨论了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对PLS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建立的数学校正模型能得到最佳的预测效果, 在对预测集18个样本中的氨基酸态氮、 总酸、 食盐的含量和色度进行预测时, 所得的预测集相对标准 偏差分别为1516%, 1811%, 1798%, 1893%. 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可以用于酱油中主要 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位滴定法,对六安市售13种酱油进行分析,测定出市售酱油中的总酸及氨基酸态氮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7.69%.  相似文献   

3.
以青金桔原粉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热处理的青金桔果粉近红外光谱(900~1700nm)信息,经不同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法建立β-胡萝卜素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靑金桔果粉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经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在1300~1700 nm范围内光谱信息构建的PLS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8、0.14和0.05,校正集决定系数(R2c)、交叉验证集决定系数(R2cv)和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分别为0.95、0.87和0.95。由此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潜在实现对青金桔果粉中β-桔胡萝卜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1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三七提取过程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及波长选择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三七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之间的校正模型,通过交互检验标准偏差、校正标准偏差、决定系数和主因子数优选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提液和2提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99.66%、99.66%、99.54%和98.49%、97.74%、97.71%,验证集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含量接近.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可用于三七提取过程指标成分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PCA结合马氏距离法剔除近红外异常样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合马氏距离法对近红外校正样品集中的异常样品进行剔除,从校正集的60个食醋样品中剔除了12个异常样,用剩下的48个样品建立了总酸、挥发酸的校正模型,并对预测集的15个食醋样品进行预测分析,以相关系数(R)、预测均方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Er)为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预测集R分别为0.9759,0.9383;RMSEP分别为0.0938,0.1635;Er分别为1.34%,2.80%.与原始校正集所建模型相比,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设计的伏安电子舌系统对白猫、雕牌和超能3种品牌洗洁精溶液进行了检测。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电子舌系统可以对样本中是否含有洗洁精以及其品牌进行区分,并且发现各样本主成分得分值点在PCA图上按照浓度梯度呈规律性分布。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别建立了3种品牌洗洁精溶液浓度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数据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 9以上,预测精度较高。该研究为洗洁精残留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印刷品颜色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印刷品颜色检测模型.对近红外光谱获取的144个样本光谱曲线,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维数为5.选取的主成分作为光谱优化特征子集以替代原来复杂的光谱数据.随后,将144个样本数据随机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在103个定标集样本数据基础上建立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应用此模型对41个预测集样本颜色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LS模型得到样本的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的预测决定系数(R~2)为99.74%,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636%,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印刷品颜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GB-18186-2000的方法对味甲天牌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等进行了测定,使用乙醚为溶剂对酱油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外标法对酱油中的主要挥发性醇、酯、酸、酚类风味物质进了测定,结果显示该酱油中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含量较多,4-乙基愈创木酚也在产品中被检测出,它们分别为酱油的主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藤茶中二氢杨梅素近红外定量模型,用于其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集45批藤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并作为参照,以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 PLS法)对特征谱段进行优化,建立二氢杨梅素的定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光谱预处理选用矢量归一化法(VN),确定9000~8500 cm-1、8000~7000 cm-1、6000~5500 cm-1为建模谱段.内部交叉验证中,校正均方差(RMSECV)为2.38%,决定系数(R2)为92.16%;外部验证中,模型对训练集预测均方差(RMSEE)为0.993%,对验证集预测均方差(RMSEP)为2.87%,其决定系数为90.67%,相对预测偏差(RPD)为3.27.当样品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范围为9.77%~46.13%时,平均预测回收率为97.57%.结论:所建模型预测能力好,可用于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86个土壤样品高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去噪、一阶微分变换以及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反演模型.结果表明,获得的五种PLS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其中,主成份个数为10时,R+MSC的PLS模型效果最好.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5,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0.95.验证模型的决定系数R2=0.7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2.03.利用PLS模型对预测集进行预测,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0.8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1.71,预测标准差SEP=1.73.PLS模型可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uzhou Yulu, a Chinese fish sauce,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two pretreatment methods, i.e., purge and trap (P&T) GC-MS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followed by GC-MS, were compared. P&T-GC-MS method determined 12 components, including sulfur-containing constituents (such as dimethyl disulfide), nitrogen-containing constituents (such as pyrazine derivatives), aldehydes and ketones.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fol- lowed by GC-MS method detected 10 components, which were mainly volatile organic acids (such as benzenepropanoic acid) and esters. Neither of the two methods detected alcohols or trimethylamine. This study offer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determine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fish sauce through modem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VSDE)和直接溶剂萃取(DSE)法对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浓缩,并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14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7种、醇类12种、醛类16种、酯类36种、呋喃(酮)12种、酮类13种、杂环化合物14种、酚类8种、吡喃(酮)6种、吡嗪类4种、吡咯(酮)3种、含硫化合物6种。研究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酯、酸、醛、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其中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多。此外,与日式和韩式酱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相比,1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在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中被检出。  相似文献   

13.
常用食品强化铁锌对儿童铁锌缺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明铁和锌在膳食中供给不足,造成这二种元系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在儿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9%和50%。选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酱油作为载体,用人体易吸收的葡萄糖酸亚铁,葡萄糖酸锌作为强化剂制成强化酱油,缺铁、锌儿童各40例服用一个月以后,结果表明:血清铁、锌明显上升,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VSDE)和直接溶剂萃取(DSE)法对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浓缩,并利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试验共鉴定出14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7种、醇类12种、醛类16种、酯类36种、呋喃(酮)类12种、酮类13种、杂环化合物14种、酚类8种、吡喃(酮)类6种、吡嗪类4种、吡咯(酮)类3种、含硫化合物6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酯、酸、醛、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其中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多;此外,有16种日式和韩式酱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在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中被检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黑豆酱油的生产工艺及制曲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通风状况、菌种选择、制曲周期、杂菌等主要影响因子,并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米曲霉As3.951的影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为酱油生产工艺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豆皂苷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大豆为原则,研究大豆皂苷的提取及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豆皂苷的变化。大豆皂苷采用乙醇浸提、正丁醇萃取、丙酮沉淀的方法提取,再用D101树脂柱纯化;用沪酿3042曲子发酵酱油。通过薄层层析法(TLC)、紫外光谱法(UV)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3种方法分别研究发酵6、18、24及36d样品中大豆皂苷含量及组成的变化;测定了酱油曲子中的7种酶活性。结果表明,酱油曲子中α-D-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最大,α-L鼠李糖苷酶的活性最小。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大豆皂苷中的某些高糖链组分被降解为低糖链组分,并且在30d以内大豆皂苷的含量逐渐增加,30d以后又开始减少;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酱油的发酵天数和来控制其中大豆皂苷的含量,得到对人们健康更有利的富含低糖链大豆皂苷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嗜盐四联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用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嗜盐乳酸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四联球型,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接触酶反应阴性,能从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NaC l含量为18%的培养环境下乳酸产量达2.2%;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筛选菌株与嗜盐四联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初步确定其为嗜盐四联球菌.  相似文献   

18.
以L-谷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微球,并对制备的印迹微球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表征.萃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球可实现L-谷氨酸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萃取容量为140 μg/g.结合MISPE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可实现酱油中L-谷氨酸的快速分析检测,线性范围为1.47~58.9 μg/mL,检出限为44.1 ng/mL,加标回收率为77.8%~82.2%.  相似文献   

19.
米曲霉是我国传统酱油生产用关键菌种.关于米曲霉菌株选育的研究主要包括,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技术研究、酶学特性研究、产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为研究重点.虽然,研究均显示经过改良的菌株性能超过了原始出发菌株,但是成果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理论分析.我国科研人员仍需努力,加强对米曲霉菌株在工业化生产中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