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2013年四川地区某鸭场暴发的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和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的混合感染病例.疾病发生于20~25日龄雏鸭,发病率25%~30%,死亡率为20%~30%,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雏鸭肝脏肿大,出血.利用双重RT-PCR从病死雏鸭的肝脏组织中同时检测出DHAV-A和DHAV-C.这是四川省养鸭密集区第一次发现雏鸭混合感染DHAV-A和DHAV-C的情况.此外,对2009~2012年四川省各养鸭密集区鸭甲肝炎流行情况做了调查.一共从四川省养鸭密集区采集312份疑似鸭肝炎样本中检测出120份鸭甲型肝病毒性肝炎.其中基因C型鸭肝炎阳性率为75%,基因A型鸭肝炎仅为25%,未发现基因A型和基因C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说明2009~2012年我省鸭病毒性肝炎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为优势病原.2013年,开始出现DHAV-A和DHAV-C混合感染病例.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危害,这应该引起养鸭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戊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近半个世纪多次发生大规模暴发,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死率高达20%.近年随着基于构象型表位多肽E2的戊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出现,戊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现已在中国完成世界上首个Ⅲ期临床试验,其预防戊型肝炎的保护率达到100%(95%CI,72.1%~10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病毒型肝炎与HCC的关系。方法 对8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3例HCC患者中单纯型27例,硬化型47例,炎症型9例。结论 病毒型肝炎是HCC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对小鼠、新西兰兔的多点皮内注射及肌肉注射 ,然后测定其抗体效价 ,研究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性能。结果 小鼠在免疫 7d后开始产生抗体 ,两周抗体阳性率为80 % ,四周抗体阳性率达 10 0 %。新西兰兔从第二周后开始产生抗体 ,第三周达到高峰 ,抗血清在 1∶6 4 0 0稀释度的阳性率达 4 0 %。结论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免疫动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戊肝疫苗对人体的免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5,(11):13-13
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5种,按照顺序分别是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它们感染人体后分别可以引起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丁型肝炎(丁肝)和戊型肝炎(戊肝)。我国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比较多,新疆等内陆省份近年戊型肝炎流行也比较常见。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感染和传播,人食入病毒污染的食物与水后发病。因此,容易通过集体进食某一污染的食物而群体发病。1988年在上海流行的甲肝,先后造成30多万人发病,原因就是很多人食入污染的海产品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孩子比较多见,绝…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医学论坛》1979年11月21日报道:有人证实C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输血后的疾病。鉴别C型肝炎病毒抗原与临床上将疫苗试用于B型肝炎者密切有关。近年来,血液中心运用B型表面抗原扫描试验,还不能预防输血后的疾病。有85~90%的非A、B型肝炎者漏检,导致输血后发生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急性戊型肝炎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戊型肝炎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甲型肝炎,而且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肝功能损害越大,病程越长。单纯戊型肝炎预后良好,无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病毒是其病原,至少有4个基因型。基因1型和2型仅见于人类,3型呈世界分布,4型见于亚洲。3型与4型均能从人与猪分离到,猪是戊肝病毒的动物贮存宿主,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吉林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型别分布及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lSA法检测.结果 男性检出39例,女性检出21例,检出HAV23例,占38%;HBV25例,占42%,NCV6例,占10%;HVD未检出,HEV4例,占7%,HGV2例,占3%.乙型肝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丁型肝炎检出率为0.单纯感染56例;1例甲、丙、庚三重感染,1例为甲、乙二重感染.结论 甲、乙型肝炎仍为吉林地区人群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1.
儿童病毒性肝炎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6 6例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感染 12 7例占 76 .5 1% ,其中 HAV感染 4 8.8% ,HBV感染 16 .2 7% ,HCV、HEV感染均为 2 .4 % ,CMV感染 6 6 .3% ;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39例 ,占 2 3.4 9% ,其中双重感染 2 1.6 8% ,三重感染 1.81% ;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均未检出 HDV、EBV感染。急性肝炎 15 1例占 90 .96 % ,其中黄疸型 111例占 6 6 .6 1% ;淤胆型肝炎 7例占 4 .2 1% ;慢性肝炎 4例占 2 .4 1% ;胆管闭锁 1例占 0 .6 % ;重型肝炎 1例占0 .6 % ;肝硬化 2例占 1.2 %。甲型肝炎以 1- 3月发病居多占全年的 4 3.32 % ,急性肝炎均痊愈。结论 :1岁婴儿以 CMV感染为主 ,2~ 5岁以后以 HAV感染为主 ,甲肝、丙肝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均与 HBV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传染性肝炎还未有特效药治疗,最近试用的免疫治疗还在试验中,一般以休养、营养和中西医结合护肝治疗为主。因此临床上常供给大量葡萄糖,甚至无期限与无限度地使用。作者鉴于临床上不少病例,因供糖过多,而出现糖尿病对此问题曾对各型传染性肝炎作葡萄糖代谢负荷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肝炎患者是否有必要长期及大量供应葡萄糖,其结果作为临床家的参考。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用左旋咪唑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44例.其中急性无黄胆型24例.慢性活动型20例,对该药疗效与付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未发现重大付作用,使HB_sA_g转阴似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将乙型肝炎病毒(adw亚型)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HBAg及其前导序列(HBsAg+preS2)基因分别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为重组质粒pRHB和pRP,并将其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  相似文献   

15.
丙肝患者PBMC mIL-2R及T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患者膜白介素- 2 受体(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对 203 例抗- HCV 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 T 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HA) 诱导前后mIL- 2R 的检测. 总体结果显示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mIL- 2R 和 T 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 0. 01) .其中, 在静息状态和在 PHA 诱导状态,其 mIL- 2R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低下( P < 0. 01) , 但急慢性丙肝患者中T 细胞亚群及 mIL- 2R 表达水平类似( P > 0. 05) . 急慢性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 CD+3 , CD+4 百分率降低, CD+8 百分率增高, CD+4 / CD+8 比值下降( 从 P < 0. 05 降至 P< 0. 01) .说明丙肝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T细胞活化障碍, 并与肝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97例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结果:对97例不同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检测,其阳性率慢性乙型肝炎为6.0%,慢性丙型肝炎为24.0%,非甲-庚型肝炎为18.1%。结论:采用巢式PCR对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为本地区TTV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值得警惕的重要人兽互传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动物模型和自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简述了笔者的研究室在动物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进展。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作为一种人兽互传病——病毒性肝炎已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畜禽中的分布,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蔓延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可能与动物有关,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畜和家禽有关。动物病毒性肝炎的存在已对公共卫生造成显著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工作,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组织研究动物,特别是畜禽病毒性肝炎与人的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其间的传播问题,为防制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流行,保证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并尽快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VB-TF)治疗急性乙型肝炎50例,对照组50例用安慰剂,采用双育随机试验,治疗后,治疗组HBsAg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49/50和48/50,而对照仅为34/50和16/5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