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星  张莉  崔春玲 《科技资讯》2014,12(21):185-186
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省份,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相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就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外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人口迁移不仅是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更是一系列国家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互碰撞的复杂结果。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各国应加强收集、共享与气候有关迁移的可靠数据,对移民相关政策制定应着力于改善目的地移民安置和生计问题。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现有国际研究趋势,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危机更加突出。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脆弱性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护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应受到普遍重视。然而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自然保护区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措施,造成其保护珍稀资源的功能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期使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唐石 《科技资讯》2013,(25):144-144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环境问题,并且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相关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本文从研究方法、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技术、水文模型接口技术以及水文模拟技术来阐述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与此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社会生态系统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具体分析,认为目前河北省社会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通过对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依此提出创建河北省优良社会生态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数字不仅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给传统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平台经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平台经济的研究热点为起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题目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首先从平台经济的特征与相关监管的调研分析对平台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解读,从中提炼相关问题,其次结合当前平台经济领域学术界与社会关注较多的反垄断问题对平台经济的垄断特点与风险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平台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最后对未来平台经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平台经济领域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的毛皮兽计有38种,隶属6目14科.文章分析了河北省毛皮兽的区系组成和数量状况,将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结合起来研究毛皮兽资源,对全省毛皮兽的产值、产量进行了分类.回顾以往毛皮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科学中的未解之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资助遍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地球科学部,极地计划办公室,生物科学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工程学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数理科学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室,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技术部等,资助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8月,NSF主任办公室联合上述资助部门,发布了题为《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报告,从天空、陆地、冰域、海洋、生命和人类等6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展示了NSF资助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科学中的未解之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资助遍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地球科学部,极地计划办公室,生物科学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工程学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数理科学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室,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技术部等,资助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8月,NSF主任办公室联合上述资助部门,发布了题为《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报告,从天空、陆地、冰域、海洋、生命和人类等6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展示了NSF资助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适应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识别标准是编制适应气候变化清单的基础, 是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明确人类所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内涵;结合适应技术定义, 确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核心识别标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针对性, 其关键在于将技术的适应方面与常规方面区分开来。另一方面, 对比分析适应技术与减缓技术, 明确有效区分技术的减缓效果与适应效果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识别的重要标准。依托识别标准, 不但可以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已有的适应技术进行识别筛选, 也可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厘清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时空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探测、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0-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率高于2010-2020年.(2)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境内,范围不断收缩,冷点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南部;经济增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天津沿海、河北东北部及河南省内,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内.(3)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良好与基本协调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轻度与严重失调区趋于山区、省域边缘区分布态势,零散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省内.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将古论今和以今推古中的纽带作用和华北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就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而言,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气候时空变化规律性问题等.作者对七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认为:总体上整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相吻合,但大区域范围内气候变化穿时性在华北地区也有体现,这可能与我国季风气候有关.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这种气候变化不稳定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50年来河北省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分析,提出河北省农业的应对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发展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培育抗逆性强优质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灌溉,协调用水,增强抗御气候变化而造成的缺水局面的能力;实施虚拟水资源战略,合理农业布局;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应急方案,强化监测网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灾害恢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对气侯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生态固碳,多部门联动,推进低碳城乡化,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发展战略,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巴黎协议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但如何有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是很必要的.本文对比分析多家机构针对我国公众关于气候变化认知的调查结果后发现:我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事实的了解较清晰,关注度较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依赖度较高,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高,但对于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只有模糊认识,对气候变化原因和科学机制认识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气候变化公众认知研究应着重两方面:一是组织多学科的较大规模的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综合调查,以获取更充分更全面的数据;二是构建高效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传播体系,切实解决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和公众认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民族生态学也在研究少数民族地方社区如何利用传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民族生态学田野调查方法,在乌蒙山特困区对一个苗族自然村进行了逐户访谈,分析这一传统的苗族社区对于气候变化的主观感知情况,比较对照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结果表明:(1)乌蒙山气候变化显著,当地苗族村民的气候感知与科学的气候数据资料基本吻合,可见该苗族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准确,故此其公众感知可以作为理解社会回应行动的出发点,这为阐明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和适应过程提供了一个传统知识的新视角;(2)中国西南气候敏感区的苗族社区,是通过其长期与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传统知识,来应对气候变化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干扰.乌蒙山苗族社区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粗放农业模式和生物多样性机制,继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表明传统知识在传统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陈涛  张泓波 《科技与经济》2012,25(1):106-110
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科学研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减排国策对本国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公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参与者,一方面他们的认知会受到政府出台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异同,分析两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状况,可以为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严重的气候变化。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低碳经济。采用1989~2009年辽宁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应用EViews6.0软件并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辽宁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业资源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芳芳 《甘肃科技》2012,28(5):9-10,16
林业资源变化对区域自然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气候变化资料、林业资源普查资料和政策文献资料检索,使用综合分析法、对比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区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该区林业资源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人工种植、政策变化等,其中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对该区林业资源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括介绍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从研究方法、气候变化情景生成和水文模拟技术等3个方面,阐述未来全球变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及其成果,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