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周虹 《科技信息》2012,(24):9-9
晁错政论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在《论贵粟疏》中阐述了贵粟与惠商的经济思想,这对汉初的经济复苏有重大的作用,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而巩固了汉初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2.
晁错认为,政治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开其资财之道也”,主张统治者要“贵五谷而贱金玉”;针对当时社会经济存在的“蓄积少”、“本轻末重”等问题,晁错提出了人粟拜爵的主张;而对于匈奴的不断侵扰,他又提出了移民实边的建议。晁错的这些思想对当时乃至以后历代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贵粟疏》是晁错给汉文帝的奏疏,文章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对汉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重新审视它产生的历史环境和其中蕴含的经济思想,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周虹 《科技信息》2012,(20):30+32-30,32
本文从晁错政论散文的保存、创作、继承发展和影响四个方面论述晁错政论散文,通过对晁错政论散文的论述,大家对晁错及晁错政论散文有所了解,从而肯定了晁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贾谊、晁错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贾谊主要活动于汉文帝刘恒统治(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前期,十年有余。他曾多次上书提出法家主张,受到文帝的重视。公元前168年贾谊病死,终年不满三十三岁。晁错主要活动于汉文帝统治后期和汉景帝刘启统治(公元前156年—前141年)初期。当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为太子家令,被誉为“智囊”;景帝即位后,对晁错很信任,起初任为内史,第二年就升为御史大失(副丞相)。晁错继承了贾谊的思想,先后向文帝、景帝一再提出“削藩”政策,这就引起了诸侯王割据势力的恐惧和怀恨。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等七国割据势力,果然借杀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武装叛乱。由于内奸袁盎等人离间陷害,景帝一度动摇,晁错被杀。不久景帝明白过来,下决心平定了叛乱。贾谊、晁错先后所建议的法家政策措施,继续得到了推行。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7.
<正> 文帝、景帝、武帝时期的思想方略 《史记· 太史公自序》曰:“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韩,公孙弘以儒显”。这说的是汉初几位大臣的思想方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曹参(?──公元前190年),他从刘邦起兵,因屡建大功 而为重臣,曾任齐相九年,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后继肖何为汉丞相,举事无所变更,“肖规曹随”,躬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4,(8):46-46
正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援引文献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史记·孝景本纪》解析经典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政权,分封了许多诸侯。后来各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景帝时,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削藩建议并被采纳,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不满而联合发起叛乱。"七国之乱"给后人许多启示,如做事不可以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史记》中的军事人物入手,从司马迁力主统一乱世、废除暴政、赞扬反抗暴秦的战争,热情支持弱小国家抗击强大国家的入侵,高度赞扬反击匈奴的骚扰与侵犯的战争以及帝王要善于择任将相、将帅必须具备“五德”爱兵如子、治军严明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司马迁的卓越的军事思想。最后指出《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而且也是供后人研究军事的极其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西汉景帝的时候,下面的刘姓王都很强大。于是,汉景帝采用了晁错出的主意,收回了这些刘姓王的一些领地。这下子,刘姓王不干了。吴王刘濞串通了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一共七个王,于公元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来叛乱。汉景帝一看没有办法了,只好杀了晁错。可是,人杀  相似文献   

11.
《孟子字义疏证》的体例和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的方法及其在训诂学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义。《疏证》中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抉摘宋明理学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  相似文献   

12.
西汉史上的陵县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陵县,即以帝陵、后陵(本文不考察后陵)为中心,为安置徙民而设置的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已开徙民实陵之先河。而以诸陵为中心置县,大规模安置徙民,则始于西汉。汉九年,高祖接受刘敬建议,徙齐楚旧贵于长陵,此后迄至宣帝百余年间,相沿成例。陵县在由来、地理位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学经典,历来被列为中国兵书之首,它在世界军事理论研究中占据突出地位。《孙子兵法》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军事思想,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服务思想。通过梳理、总结、概括,《孙子兵法》的心理服务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帅心理素质选拔思想;二是心理攻防思想;三是心理调节与疏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古老的民本思想为《论语》继承,并且系统成"仁政"。"仁政"尊重"民"的人格,以"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为原则,要求对统治者进行约束,包含了丰富的自由要素,蕴含了抵抗专制的丰富资源。当然,孔子本身主张等级差别、精英治国,与现代自由主义思想颇多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陈立立三、中国的重民思想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为民思想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一)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这种思想可溯源于殷商时期,儒家经典《尚书·盘庚上》记载:“重我民”。儒家另一经典《...  相似文献   

16.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7.
军事     
。343论孙武、孙腆“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潘富恩、施昌东/八习81·3·6~130344论“穷寇勿迫,,/蓝清洁//1984·1·115~1180345《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赵智奎//1985·l·53~62。346《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刘文梯//l 988·1·100~1070347《蒙古秘史》军事思想三探/赵智奎//1 990·4 .23~2803魂s论军队革命化/贺瑞/八991·2(增), 152~156、132军事~~  相似文献   

18.
清朝乾嘉时代,是训诂学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训诂思想、训诂理论和训诂方法臻于完善成熟、科学严密的时代。这一点,从训诂大师段玉裁(1735—1815)的《广雅疏证序》,可见一斑。 《广雅疏证序》,可以说既是阅读或研究王念孙《广雅疏证》这部训诂要籍必不可少的入门向导,更是清代训诂思想、训诂理论、训诂方法的精粹总结。属文虽短,却微言大意,影响深远。文中所提  相似文献   

19.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孙膑兵法》是孙膑聚徒讲学时其弟子整理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而成的一部军事著作。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潜心研究,认为《孙膑兵法》并非出自孙膑及其弟子之手,其成书也不在孙膑时代。它是汉初某位爱好兵书的文人或孙膑军事思想研究者假托孙膑之名撰写的一部军事著作。这一新结论并非否定《孙膑兵法》的军事科学价值,它旨在为史学界进一步研究孙膑及其军事思想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