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系统介绍了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系统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预处理溶液集热/再生流程,相对传统集热/再生器理论计算发现其溶液浓度差可提升90%,蓄能密度增加50%.从理论上构建了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与辐射供冷复合空调系统的工艺流程,并对填料塔除湿和再生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其传质系数的表达式.从热力学角度找出溶液除湿冷却系统理论再生效率和理论性能系数的表达式.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理论再生率可大于1.0;当环境温度为35℃,热源温度由60℃升到100℃时,理论性能系数提高1.0.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采用大比表面积、表面冲有网孔的塑料孔板波纹填料的热源塔,并通过构建横流式热源塔实验系统,开展风量密度和淋液密度等对孔板波纹填料热源塔热质传递性能的研究,并与常规人字波纹填料热源塔热质传递性能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孔板波纹填料表面的网孔结构促进液膜在填料两侧的交叉流动及液膜表面的扰动;相比人字波纹填料,当风量密度为2.5 kg/(m2·s)时,孔板波纹填料的传热系数提高9.5%,换热量为人字波纹填料的2倍,为热源塔热质传递强化及紧凑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HDAHT)循环系统,该系统在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中再生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第二级再生器.HDAHT系统可以将高温废热源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至有用温位.对HDAHT内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COP随着蒸发温度、低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溶液中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吸收温度、高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本循环的系统性能系数COP达到了0.61,是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的1.2倍.所得到的这些规律将为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设计系统优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IEC)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CS),该系统通过IEC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空调送风.研究表明:用LDCS进行空气调节是完全可行的,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工业废气余热、燃气发动机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且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在热源温度为70℃时可达0.8;具有优异的蓄能特性,蓄能密度一般大于1 000MJ/m3,与常规蓄能模式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在设定工况下,系统热力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5.
在直径为600毫米的不锈钢制填料塔中,对φ50毫米的聚丙烯多面球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的测定。流体力学试验是用空气水系统进行的,实验范围为:空塔气速0.5~4米/秒;喷淋密度0~90米~3/米~2·小时。传质试验是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实验范围为:空塔气速0.5~1.5米/秒;喷淋密度5.6~70米~3/米~2·小时;进口气体中氨含量为0.5%(体积)左右。为了鉴定这种填料的性能,在同一设备中于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测定了φ50毫米的井字筋鲍尔环的数据以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这种多面球填料的流体阻力比鲍尔环平均约大一倍左右,但是它的传质性能较鲍尔环优良,其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约比鲍尔环大13%~50%。如能设法在保持现有传质性能的基础上使阻力降低,则多面球填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填料。  相似文献   

6.
在直径为476 mm的有机玻璃塔内对新开发的HSX型填料进行冷膜实验,测试不同比表面积的HSX型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并将HSX125型填料与Mellapak125X型填料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SX125型填料无论在湿塔压降、液泛气速及传质效率上均优于Mellapak125X型填料;当喷淋密度L=28.11m3/(m2·h)时,HSX125型湿塔压降比Mellapak125X平均降低30.8%,等板高度平均降低16.2%;在实验操作条件下,HSX125型填料的液泛气速平均升高5.6%。上述结果表明,HSX型填料经波纹结构优化后,在保证填料塔大通量的前提下也保持了其较高的传质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换热系数方面对直接接触式储能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传热流体进口温度、传热流体进口流量、蓄能介质进口温度、蓄能介质进口流速、喷口尺寸等因素对直接接触式储能器内换热系数的影响,介绍了直接接触式储能器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直接接触式储能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φ400毫米有机玻璃试验塔内,用空气—水对φ38毫米聚丙烯共轭环填料进行流体力学性能的测试,求出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填料因子及泛点填料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良好.传质试验是以空气对CO_2水溶液进行脱吸的,试验结果表明共轭环填料的传质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5种工艺体系进行了离心传质机离心强化传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旋转填料床内相间传质的平均传质单元高度为0.010~0.030 m,与传统填料床相比,其传质性能强化了1~2个数量级,而且旋转填料床内的相间传质可以在更接近平衡的条件下完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污水处理所用填料的技术特征,自行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组合填料,通过平行实验测定了亏氧清水中该组合填料和其他3种填料塔的氧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组合填料具有优良的氧传递性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4种填料氧传质系数的计算式。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最后对同种填料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亏氧清水和餐厅污水中的氧传递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餐厅污水中的氧传质系数小于亏氧清水中的氧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研究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特别强调保证能源安全供应是能源战线的一项首要任务、基本任务和长期任务,同时要大力节约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扩大能源国际合作,推动能源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其相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减小化石能源用量、增大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份额成为构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介绍了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当前重点关注的有关基础科学问题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静电学中的能量问题作了几点探讨,并且对一些主要公式进行了对比,指出了静电场的能量是电场固有的,否定了超距作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节能利能与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能源在工业生产与民用生活中消耗量日益增大。我国的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能源利用率很低,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有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战胜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按目前开采能力和探明储量计算,我国煤炭可开采作用150年,而石油仅20-30年,所以当今必须重视研究能源发展的新思路和模式,开发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未来的世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发展并最终成为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5.
该文剖析了静电能,自能,相互作用能和电场能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能效标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范围,分析了能效标识制度与节能的关系以及实现节能的管理机制,讨论能效标识制度在国家节能补贴政策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加强能效标识制度节能效果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能源发展趋势及主要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历史,展望了能源发展的趋势.在详细论述了我国能源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节能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节能的潜力,提出了节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资源、政策、技术、经费支持、从业规模等方面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急需解决的激励政策和产业引导、稳定发电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男子撑竿跳高主要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图片、录像等手段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一些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差距,提出针对性的手段,试图提高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领域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为此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战略层面加强了能源领域研究,围绕“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及“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5个优选主题,部署了一批前瞻性科技项目。7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各优选主题落实情况良好。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对能源领域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战,需进一步强化科学统筹与优化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