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榆林市近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演变过程。以榆林市1997—2012年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1997—2011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2个点,经济发展指数平均每年上升0.03个点,研究期末耦合协调度为0.406。榆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类型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榆林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建设其生态环境,以期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庆市沙坪坝区1998—2017年的城市化水平子系统与生态环境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变趋势。【方法】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模型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 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在1998—2017年间均保持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0.044增加到2017年的0.983;2)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研究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2003年间上升,2003—2006年间表现出下降,2006年后呈波动增长;3) 沙坪坝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的时态演变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进一步可细分为3个时段:1998—2004年、2004—2006年、2006—2017年,分别为上升趋势、小幅下降趋势、波动上升趋势:4) 在1998—2017年间,耦合协调类型从基本不协调逐渐过渡到高级协调。【结论】明确沙坪坝区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的现状及动态演变规律,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策略,对区域城市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贵鑫  范洪帅 《河南科学》2014,(9):1868-1874
基于青岛市、深圳市2005—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学离差原理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两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互动关系;相对于深圳市而言,青岛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但水平较低;综合来看,青岛市和深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发展趋势整体良好,但与深圳相比青岛城市化发展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量较小,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其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慢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以协同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数的定量分析模型,对1988—2017年新疆沙雅县人工绿洲的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1988—1994年,沙雅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绿洲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度从1988年的不协调逐步发展成为良好协调;1995—2007年,3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有所恶化,系统整体协调度不断下降,到2007年协调度转变为勉强协调;2008—2017年,因为社会效益子系统的发展速度持续回升,3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改善,系统整体协调度也回归了上升的趋势,绿洲发展规模与结构从勉强协调转变为协调和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亳州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评价2003—2017年亳州市城市化和水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亳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亳州城市化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综合指数的增幅明显加快,是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水资源利用水平变化起伏较大,2003—2011年整体呈现趋势性下降,2011年以后表现出趋势性上升,主要受水资源量等要素的影响;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度2003—2009年呈现波动上升,增加幅度大,2009—2017年耦合度整体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有小幅波动;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从2003年的中度失调阶段发展到2017年的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1996—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判定标准对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在1996—2008年处于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在2009—2015年处于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由此表明辽宁省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虽然近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开始向好,但离高水平的协调耦合关系仍任重而道远.最后讨论了非协调性关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97—2011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虽然在有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的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协调度来看,和田地区的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由1997年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经历了1998—2009年的基本耦合阶段,2010—2011年进入了磨合阶段,同时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类型经过中度协调类型达到了高度协调类型.总体来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度测度模型,测算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978~1993年为不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度基本为负值,1994~2004年为基本协调阶段,协调度递增为正值;2004年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少部分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协调度基本为正值,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协调性,以神农架为中心的鄂西山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协调度值也较高,但表现出较底层次的协调性,而其他广大地区的协调性较差,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济南、淄博、泰安、济宁4市2005~2012年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月、季节变化特征与年变化趋势、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等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泰安空气质量总体优于淄博、济宁和济南,济南空气质量最差;(2)4城市具有明显相似的APl月、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7,8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低,1,2,11,12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高;API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API季节均值最低;(3)泰安、济宁APl年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质量在逐渐恶化;济南APl年均值整体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淄博APl年均值呈现倒u型变化,其年际变化最大;(4)4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人颗粒,在8年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均达78%以上,次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主要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为例,遵循典型性、科学性、可获得性的原则,运用频度统计法,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面选取14个城市化指标,从压力、状况、治理方面选取14个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在市区尺度上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协调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海2000—2009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的阶段,虽两者的协调度呈现一种波动式的变化,但在总体良好发展的态势下,偶有出现协调度下降的状况也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生态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协调二者的关系,走生态城市之路,是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武汉市具体情况,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生态和环境综合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总体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生态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规律的基础上,依托GIS技术,结合数字地图、计量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县域生态城镇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为促进生态城镇建设决策的科学化与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方法,在对其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进行探索,揭示其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与规律,可为协调其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阳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安阳市城镇化的特点,采用1999—2012年安阳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数据,分别对14年来安阳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指标计算,计算二者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安阳市14年来每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类型,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的19个行政区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民族统计年鉴》数据,在无量纲化处理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模型建构,从而将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指标量化.在复合指标体系与单一指标下,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水平测度,最后利用坐标四分法直观分析了19个民族行政区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