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分析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对《生命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拓展其学术视野.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研究生课程《生命分析化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素质对一个国家长期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专业核心课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研究者以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课程为试点课程,改变传统技能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创新理念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从教学、考核、反馈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和实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基础薄弱突出等问题,探索开展基于课程项目驱动的专业硕士教学创新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和前沿问题开展讲座和设立选题,同时体验研发环节、开展探究活动,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基于课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学习层次、研究层次与研发层次的多项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助于尽早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众多高校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重要任务。通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而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自学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要真正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在于以方法论取向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分析《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实际处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方法论取向在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其次,通过分析科学研究方法论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展示方法论取向的内在本质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阐明在课程教学中方法论取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是军队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深度理解和剖析研究生个性化教育可以加强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本文针对解放军院校研究生教育现状,探讨适应新形势的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该文在对国内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的发展现状研究基础上,探讨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结合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分析现有实训教学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的建设要求和方法,提出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实践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古今结合、中西比较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几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西南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研究生学术seminar组内例会实践,探讨了学术seminar对培养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学术seminar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旨在为学术seminar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更广泛推广及规范化应用提供理论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史对物理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引入物理学史的教育,其教育作用表现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动。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构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自然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既要保证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又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特点。分析当今西部高校研究生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现状,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探讨研究型课程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以研究型授课、研究型学习和研究型应用为核心内容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培养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西南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研究生学术seminar组内例会实践,探讨了学术seminar对培养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学术seminar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旨在为学术seminar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更广泛推广及规范化应用提供理论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甚至会造成学生产生逃避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借鉴计算机相关软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可以较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对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抬高导师的门槛,强化导师责任制;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应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由线下授课全面转为线上教学。该文针对研究生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特点,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算法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课程基础理论统一框架下,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考核评估等方面设计多元化的在线教学方案,全面融入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总结了研究生在线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江西省高校抽样得到的376份有效问卷和分层回归方法,探讨了创新政策、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工作经验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政策感知、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正向调节政策、同学关系等外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将样本分别按照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分类回归后对比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变化,发现创新政策、社会支持、个人主动性及其调节效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会因学生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而异。这表明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支持政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激发研究生个人主动性是提升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绩效分析是企业管理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和学习内容之一,要在教学中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上好这门课程,最有效的就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探索、在体验中提升的教学创新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即注重教学方式的设计和改进,又可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评价。因此,对于研究生教学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与水平对其学业的完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构建"教师-教材-学生"、"讲授-测验-实践"、"问题-研讨-点评"等"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高校学报是地方高校重要的学术载体,对它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学报编辑参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及改革,有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高效构建。通过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和学报的良性互动,在大幅提高硕士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和拓展优秀稿源。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理工版)和《化学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前者对后者教学改革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导师素质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五个层次"结构模式.其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素质的高低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师创新意识和教育理念是前提,治学态度和道德素养是保证,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关键,教学技能和指导方式是核心.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学型向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生成为在校生的主体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研究生的科技成果并予以激励,有助于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潜能.研究生科技成果评价与激励应坚持客观公正与质量优先的原则.为使理、工、文、史、法、管理等不同学科学术成果具有可比性,可参照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按照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学科方向不同期刊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排名的国际做法,依据影响因子对发表在相应期刊的单篇论文进行奖励;对于社科类,则可参照中文引文索引期刊排名,依据国内准则进行.论文评价主体应由第三方认证委员会独立构成,评价程序应制度化.为引导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以及确保重大激励效果的呈现,论文提出应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学术氛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