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建设生态住区是南宁市实现“森林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南宁市城区的六个区为评价单元,建立南宁市生态住区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然后根据分值将南宁市六个区分为生态住区建设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三个不同类型,最后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增强南宁市生态住区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南宁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南宁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善与建设提出初步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南宁市城市森林的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指出南宁市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缺乏长期全面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体系尚未形成,大量使用草坪、绿化模式单一,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建议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要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城市森林特色;要将城市森林纳入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城市森林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不可逆转的城市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既有的城区林业功能不足问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可能对林业发展提供优先发展的机遇,林业发展应主动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把城市近郊森林建设成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体系完善的系统;并因地制宜,突出郊区森林建设,把郊区森林纳入生态网络。让拥挤的城市有一个缓冲区,让几近爆炸的城市人口有一个调节、放松、休闲、减压的更大空间,有效提升城市的品位,重点建设郊区几个森林系统。最终把南宁市建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创意产业对于城市的推动作用以及南宁市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然后借鉴生态位理论提出了产业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的发展对策分析框架。最后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水环境系统居于关键性的位置。本文谨针对南宁市区水环境系统的特征,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指出目前水系保护与处理中的不足之处, 结合南宁市具体情况, 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生态工艺对南宁市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及合理保护, 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以南宁市为例,识别市域内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应用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A rcM ap空间分析软件,综合考虑了水域、保护区、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以南宁市的绕城高速公路G7201以内的建成区的Landsat8影像为研究对象,在RS、Arcgis、ENVI以及Patch analyst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南宁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景观结构分布不合理,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南宁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比重最小的廊道绿地板块多、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建议南宁市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中,优化城市绿化格局,降低绿地破碎度,增强廊道绿地建设。通过带状的廊道绿地,使城市中的其他绿地类型连成一片,形成较好的生态走廊。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结合南宁市经济、资源、社会、人口、生态与环境、科教、文化与休闲七方面的已有数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南宁市在国家、广西区内各领域的地位,构建了符合南宁市实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均能值足迹为9.11 hm~2/cap,人均能值承载力为3.77 hm~2/cap,生态赤字为5.34 hm~2/cap,而利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的结果为生态足迹3.43 hm~2/cap,生态承载力1.18 hm~2/cap,生态赤字为2.25 hm~2/cap,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能值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诊断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隐患,为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借鉴,采用实地考察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运用压力(P)—状态(S)—响应(R)概念模型构建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潼南县22个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压力大,生态安全状态较差,生态响应微弱,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低.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用地规划选址生态安全评价、开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治理、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提高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番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沿海城市广州市番禺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广州番禺建筑用地面积从1979年的2.43%增长到1990年的10.03%,2000年的29.94%,2006年的37.82%;水田的面积从1979年的42.92%增长到1990年的49.19%减少到2000年的22.70%,2006年的17.97%,由水田为模地变成了建筑用地为模地。利用信息熵的方法得到各种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1979年各种湿类型的生态效应值都小于2.2,属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良好区,从1990年到2000年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分异,其生态效应值在2.2-3之间是相对较好区,在3-3.8之间是相对一般区,大于3.8是相对较差区;在2006年,模地由水田变为建筑用地后,湿地生态效应值都小于2.2。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2011年和2016年的各种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只有近海岸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在3~3.8之间,其余的都小于2.2。  相似文献   

14.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湘江城市段为对象,对区域性的本地生态足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提出一种研究方式.在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本地生态资源生产占用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出发,分析湘江城市段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再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生态足迹与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段在1999~2008年间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年均生态足迹是年均生态承载力的18.35倍.岳阳市的年均生态赤字最大,而长沙市的最小.社会经济对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正向驱动力明显强于负向驱动力.经济发展模式和食物供给需求是促使湘江城市段本地生态足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其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量度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该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2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广西人均占用生态足迹为1.3369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人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为0.3901hm^2,人均生态赤字0.9468hm^2.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按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状态,对广西2003-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广西生态足迹处于强势增长时期,到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会达到2.139hm^2,而当年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值为0.4322hm^2,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至1.7068hm^2,生态经济系统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鄱阳湖流域2005年、2010年、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修正Costanza方法定量计算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5年、2010年、2013年全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3 935.94亿元、5 855.94亿元、7 215.37亿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而水域面积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2)各子流域中赣江流域的生态价值最高,其次是鄱阳湖区,而饶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各流域内上中下游的生态价值分布特征也各有不同; 3)鄱阳湖流域生态价值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性,鄱阳湖及附近区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各流域之间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则是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辨析,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研究的历程及其存在的争论,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即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要以流域作为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19.
运用"P-S-R"概念模型,构建中山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安全值.结果显示,2006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响应子系统的安全值分别为0.160 1、0.267 7、0.273 6.中山市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701 4,属于"较安全"级别.表明中山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人文响应子系统的良好控制下状态较好,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但该值也濒临"临界安全值"等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以苏州市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William 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法对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人均生态赤字为4.541 2 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2008年的研究结果与199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苏州市的生态足迹虽然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但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却有所下降,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正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