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立了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丹皮酚测定选用HPLC法,灵芝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3批乳剂中丹皮酚、灵芝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12和6.127 mg/mL,平均包封率为97.99%,含量稳定均一,包封率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丹皮酚纳米乳中丹皮酚和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丹皮酚及其磺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比较研究丹皮酚及其磺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测定了丹皮酚及其磺化物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活性及对过氧化氢(H2O2)、紫外线(UV)诱导红细胞溶血的影响.发现丹皮酚和丹皮酚磺化物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2.—、.OH及抗H2O2、UV诱导的红细胞(RBC)溶血的活性,后者的抗氧化效应更强,甚至在一定程度超过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抗坏血酸.可以认为丹皮酚和丹皮酚磺化物可成为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新资源.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的高效色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upelcosilTMLC18柱(4.6mm,5μm×150mm);流动相:甲醇-醋酸-水(58∶2∶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4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丹皮酚在(0.01~0.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9.87%,RSD为1.46%。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P-HPLC方法建立了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丹皮酚测定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 nm,;芍药甙测定所用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丹皮酚和芍药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2.2μg/L和0.042-1.060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0%和98.21%,RSD分别为0.97%和0.64%.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用本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皮中两种成分明显正相关,其中四川牡丹皮中两种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凤丹(Paeonia ostii)含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丹皮酚.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与凤丹存在密切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次级代谢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凤丹中丹皮酚的含量、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侵染率、曲利苯兰染色法测定菌丝量、湿筛沉淀法测定孢子密度.结果发现,凤丹根际丛枝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和菌丝量与丹皮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通过AM真菌的孢子密度、菌丝量、侵染率与凤丹丹皮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是凤丹中丹皮酚含量的促进因素,凤丹体内AM真菌侵染越强,根际土壤中AM孢子产生越多,土壤菌丝量越高,则丹皮酚含量积累越高.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次级代谢物生成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在药用价值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磺酸钠对蒌蒿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丹皮酚磺酸钠对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的保鲜作用.在丹皮酚磺酸钠处理浓度为1mg/L时,贮藏5d的萎蒿嫩茎体内MDA含量降至对照组的75.5%,Vc含量增加为对照组的147.3%,SOD活性为对照组的172.9%,POD活性为对照组的303%;在丹皮酚磺酸钠浓度为10mg/L时,贮藏5d的萎蒿嫩茎体内MDA含量降至对照组的77.5%,Vc含量增加为177.7%,SOD活性降至对照组的77.5%,POD活性为对照组的322.5%.实验结果表明:1mg/L到10mg/L处理浓度的丹皮酚磺酸纳,对于贮藏中的萎蒿具有如下作用:可以缓解活性氧自由基对植物体的伤害,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有效降低Vc的降解和水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有效成份丹皮酚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间苯二酚为原料,与乙酸乙酰化,再与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丹皮酚。利用水蒸汽蒸馏对所得丹皮酚进行纯化。结果:合成丹皮酚总收率为51.5%,经UV、IR、^1HNMR等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用HPLC法检测,其纯度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结论: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水蒸汽蒸馏处理得到了高纯度丹皮酚,该方法操作简便,原料廉价易得,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牡丹皮中丹皮酚的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渗漉法,结果乙醇渗漉法比水蒸气蒸馏法丹皮酚的提取率高。因此,进一步考察了乙醇渗漉法的乙醇浓度(75%~95%)、浸泡时间(12~36h)、渗漉速度(2~6ml/min)、乙醇用量(6~10倍)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4因素3水平)获取9个不同实验条件,并用HLPC法检测丹皮酚,对实验结果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得出结论。乙醇渗漉法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75%、浸泡时间12h、渗漉速度6ml/min、收集相当药材8倍量的体积,丹皮酚的提取率为最高95%。乙醇渗漉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流程简单,可操纵性强,得率高。确定的参数可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丹皮酚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具有固体分散结构的丹皮酚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丹皮酚缓释微球,考察微球的外观、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并以丹皮酚原料药为对照,根据大鼠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考察自制微球的体内外相关性。药物在37℃蒸馏水中12 h释放达到85%以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表明,制得的丹皮酚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分数相关系数较好(r=0.977 5),生物利用度是丹皮酚原料药的136.81%。该方法较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制备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同时测定加味逍遥口服液中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RP-HPLC法.采用Inertsil(ODS C18柱(4.6 mm×250 mmi.d.5μ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35nm.结果表明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5~38.25 mg.L-1、1.69~4.96 mg.L-1和0.585~17.55 mg.L-1;栀子苷的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8.7%(RSD=2.15%);芍药苷的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9.79%(RSD=0.31%);丹皮酚的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8.86%(RSD=2.41%).该法用于同时测定加味逍遥口服液中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丹皮酚与芍药苷的测定均以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5 μm, 4.6 mm × 150.0 mm)为固定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为10 μL;丹皮酚检测以甲醇-水(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芍药苷检测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显示,丹皮酚和芍药苷分别在浓度12.5~400.0 μg/mL和50.0~800.0 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都较好,6个不同产地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有所差别。该研究为牡丹叶质量综合评价及药效的科学解释提供了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为探讨不同产地来源牡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叶酸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叶酸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包封率,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封材料,用乙醇注入法快速制备叶酸纳米脂质体,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研究了叶酸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胆固醇和卵磷脂浓度均为0.03μmol/mL时,纳米脂质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当叶酸质量浓度为80.0μg/mL时可以得到较高的包封率,达到39.82%.电镜观察显示,制备的叶酸纳米脂质体颗粒多数呈比较规整的圆形或卵圆形,颗粒彼此分散,轮廓清晰,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33 nm.  相似文献   

13.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载体制备了丹皮酚(PN)的缓释骨架片。在载体中添加不同的释放调节剂,比较了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黏度的HPMC及其用量对释放的影响;通过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零级方程、Higuchi和Peppas方程拟合,探讨了药物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以微晶纤维素为释放调节剂所制备的骨架片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2 h释放31%,6 h释放66%,12 h释放99%。药物释放数据可以用Peppas方程(Q=Ktn)进行很好拟合,并且有0.45n0.89(n=0.6685),提示药物的释放机制为非Fichian扩散,即药物是通过凝胶层扩散和骨架溶蚀控制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GC-MS联用技术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首次对山东平邑产徐长卿的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地下部分(根及根茎)15种,地上部分(茎和叶)22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9.64%和96.51%,共有组分8种.徐长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丹皮酚和邻羟基苯乙酮,其中邻羟基苯乙酮为新发现的主要化合物.二者中丹皮酚的含量分别为88.45%和66.30%,邻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分别为8.89%和16.99%.徐长卿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含量比地上部分多,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紫花地丁中总黄酮提取微型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方法的比较,微型化学实验适合选做紫花地丁总黄酮提取化学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微型化学实验法提取紫花地丁总黄酮,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34%,平均回收率为99.7%.  相似文献   

16.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EA-FNL)的最佳制备工艺,验证其透皮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卵磷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水化时间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测定其粒径,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材料,进行24 h透皮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处方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7.83∶1,脂质体制备水化时间为2.1 h,卵磷脂与吐温-20的质量比为2∶1,平均包封率为75.66%,粒径为(178.60±4.59)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1,电位为(-30.60±0.92)mV,EA-FNL稳定性良好;EA-FNL 24 h累积透过量为9.54 μg·cm-2,24 h后皮肤滞留量为13.77 μg·cm-2;文中方法制备的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可控,在皮肤滞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氧化槐定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镜、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氧化槐定碱脂质体.氧化槐定碱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3.09、大豆卵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0 ∶ 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