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分年龄组比较发现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按职业、婚姻分组比较可见婚姻和职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按人格特征分型比较显示.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高.各种不良症状得分低.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人格特征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精神质P和掩饰倾向L两个维度上和非残疾人具有一致性,在情绪稳定性N得分明显高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E的得分明显低于非残疾人。说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分年龄组比较发现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在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从结果上看,残疾人内倾这一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非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有由外倾各中间型集中的趋势。在情绪稳定性方面,残疾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情绪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硚口区140名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生活感受和生活需要的配对调查分析,探讨了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及与非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其构成比和非残疾人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布具有一致性;在婚姻、职业、经济收入等构成方面低于非残疾人水平,但均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情况;在现患疾病、医疗费用、生活感受等方面与非残疾人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生活需要方面,肢体残疾人对工作的需要占26.43%,对医疗保健的需要占20.00%,两者共占46.43%。非残疾人主要生活需要为住房,占22.86%,且有13.57%无任何需要。分析提示:工作和医疗保健是肢体残疾人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质量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39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SCL-90得分,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分上差异无显著性;在应对方式上,除求助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肢体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具有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的权利和义务。在与肢体残疾人员沟通交往过程中,应考虑他们身心存在的特殊性,及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与肢体残疾人交往礼仪的见面礼仪、交谈礼仪、拜访与接待礼仪以及由于生理功能的缺陷在交往中其他方面的礼仪,分别概述了健全人在与肢体残疾人交往过程中应注意或遵循的礼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本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了合肥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287名中职生。发现:(1)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除躯体化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2)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女生社会支持得分低于男生;(3)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其社会支持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4)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中职生,其社会支持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独生子女中职生;(5)不同年级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均较低;(6)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家庭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最后提出了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师毕业生焦虑倾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0名高师毕业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特质焦虑方面,文科得分显著高于理科(P<.05),独生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P<.05);2状态非焦虑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状态焦虑组(P<.05);3特质焦虑组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特质焦虑组;4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有较高预测力。结论:高师毕业生焦虑与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非焦虑组的高师毕业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显著好于焦虑组的高师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传统残疾观割裂残疾人身心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其社会属性,从而将残疾人边缘化,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特殊群体。残疾人体育也与之相适应,围绕着生物维度展开,以康复为基本使命。“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新残疾观对残疾做出全新的理解和诠释,强调残疾人需要身心群的整体发展, 强调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新残疾观赋予体育以促进残疾人和谐发展、融入社会的新使命。残疾人体育已经成为构建协同共生的体育生态环境和促进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独立照料模式,以及不完善的保障系统使得家庭扶助成为残疾人经济支持、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的主要保障.家庭扶助这种保障形式不仅极大地影响着残疾人自身的生活,而且会使其后代在成长过程中,打上了其父母以及生存环境的烙印,继而形成生活教育贫困的积累,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而教育具有反贫困功能,为此,需要关注残疾人群后代的教育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2.
刘晓洪  陈和利 《奇闻怪事》2009,(10):32-32,34
从江西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中查询15-59岁残疾人相关数据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未扫盲者占29.58%,扫盲率为69.28%,残疾人未扫盲者所占比例相当于同龄人群未扫盲者比例(7.46%%)的4倍。不同年龄、地区、性别、残疾等级、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未扫盲的比例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13.
为通过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理压力、心理适应研究,可以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压力、心理适应状况以及心理压力、心理适应能力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大小.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CSAS)>对新疆8所本科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心理压力方面,贫困生在家庭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两组学生在心理压力其他维度和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贫困生在性心理障碍和强迫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两组学生在心理健康其他维度差异均不显著.在心理适应方面贫困生在学习适应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在心理适应的其他维度和总分差异均不显著.除抑郁和依赖维度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压力维度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心理适应各维度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贫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面临较多家庭压力,具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心理压力大小和心理适应能力强弱均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侯芬  韦祥刚 《咸宁学院学报》2013,(8):120-121,127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61名高分组和59名低分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四个分项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低分组受试在四级考试的四个分项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差异最大的是听力,最小的是综合部分;高、低分组不存在评估策略使用的显著性差异,但在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的使用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且高分组使用这两种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文章据此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警察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425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国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警察职业倦怠提供现实依据。结果发现:①从整体看,我国警察情感耗竭达中等程度,人格解体程度较高,职业效能感水平也较高。②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男女之间、不同警种之间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工作年限不同的警察只在情感耗竭上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婚姻状况不同的警察只在人格解体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学历水平不同的警察在职业效能感上有差异,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示范高中学生家庭环境状况,本研究按整群、分层、随机的原则,采同自编家庭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按统一的方法对示范高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除矛盾性外,示范高中学生其他家庭环境量表(FES-CV)各因子平均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除成功性和控制性以外,各分量表和常模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家庭环境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收入、人口、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环境量轰部分因干显薯性相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对贺州学院71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2)二年级本科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平均得分都高于一年级本科生,且在行为不当维度及总量表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3)理科学生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且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及总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低分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量表上平均得分都极其显著地高于高分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充分就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根据2012年7月份安徽省5个县的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残疾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增强残疾人人力资本、探索残疾人组合就业新模式以及树立"四自"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充分就业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根据2012年7月份安徽省5个县的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残疾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增强残疾人人力资本、探索残疾人组合就业新模式以及树立“四自”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残疾人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扶助作为残疾人经济支持、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的主要保障,这不仅极大地影响着残疾人自身的生活,而且也使其后代在成长过程中,打上了其父母以及生存环境的烙印,继而形成生活教育贫困的积累,形成新的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是改变他们坎坷人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在分析发达国家有关残疾人群后代的教育保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对新疆残疾人群后代的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