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说明了遗产旅游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各地旅游实践分析遗产旅游对社区的环境、社会生活及文化的消极影响,阐述了社区参与在维护遗产原真性、维护社区居民利益主体权、提高旅游规划可行性和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出了社区参与是遗产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原真性是影响古村落旅游地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认知-反应-视角,忽略了游客情绪体验的作用。文章根据情绪评价理论,引入怀旧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情境涉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收集6个古村落旅游地571份游客问卷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原真性对古村落旅游地形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怀旧情绪维度中的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分别在原真性与古村落旅游地形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历史怀旧的中介效应大于个人怀旧;情境涉入对原真性与怀旧情绪之间的关系起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情境涉入水平越高两者间的正向关系越强;情境涉入还进一步影响怀旧情绪的中介效应,即当情境涉入水平更高时,怀旧情绪在原真性和旅游地形象间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3.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展示给公众和后人,而旅游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大众旅游会对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从而使遗产资源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但是原真性、科学、合理的旅游在更大层面上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文章分析了当前开平碉楼遗产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开平碉楼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空间关系是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对旅游地发展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遗产型旅游城市作为较高等级的旅游地,其空间关系经历了较完整的演化过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文章借鉴生态位理论,运用数理模型、层次分析、德尔菲、大事件等方法,以黄山、上饶、南平三个遗产型旅游城市为例,研究了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1979年至今,黄山、上饶、南平三市空间关系经历了混沌无序(1979—1989年)、竞争产生(1990—1999年)、竞争加剧(2000—2008年)和内部合作、外部共生(2009—)四个演化阶段;2)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演化遵循由资源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基本规律,在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完成,旅游市场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旅游城市将进入较稳定的共生发展阶段;3)随着旅游地逐渐进入成熟期,合作与共生成为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主要演化趋势,但仍存在再次产生竞争的可能,并推动旅游地螺旋向上发展;4)在资源和市场饱和阶段,未来研究将从政策、资本等角度切入,并就高速交通等新兴地理要素对遗产型旅游城市空间关系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大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大遗址"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它既可以使大遗址遗产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研究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梳理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该研究体系主要由居民感知维度与内容、感知差异及其判别指标分析、居民群体和类型划分、居民感知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居民社区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感知、居民感知与旅游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等构成.针对古村落旅游地分析认为,社区旅游是促进古村落社区发展能力和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古村落旅游社区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区居民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  相似文献   

7.
始于2008年的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运动引发了众多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理解.该文从形态与设计,材料与材质,用途与功能,习俗、技术和管理制度,位置与环境,语言和其他非物质遗产,精神与情感,其他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等体现遗产原真性信息的八个方面,对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进行了分析.得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实践遵循文物修复的原真性原则又有所突破,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李乔 《科技信息》2012,(17):177-178
本文通过对原真性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归纳和提出对原真性概念的完整认识,分析已经出现在重要国际遗产文献中的原真性组分,并通过对民居建筑保护性改造与原真性保护相互之间机遇与冲突的影响分析,建立两者的新型互动关系:保护与改造的关系——辩证统一;保护与改造的节奏——循序渐进;保护欲改造的过程——可续持久;保护与改造的发展——同步协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及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播,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方法理论分析与国际宪章解读,结合实证举例方法。结果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旅游产品的主题化与系列化、再现遗址地景观、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旅游功能、提供考古体验旅游产品等为主要开发策略的。结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遗产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是多样的,核心是遗址文化景观的修复与再现。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遗产旅游产品设计还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产品开发的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Stakeholder理论,提出旅游者、旅游社区、旅游开发商、政府、压力群是旅游地在开发和管理中的五大利益攸关体。在对旅游社区与其它利益主体利益关系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制度设计,实施旅游地利益的合理分配,以促进旅游地利益各方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古村落遗存数量多,空间分布地域特色显著,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要素的分析,阐明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充分开发利用古村落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促进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托文化意象要素,探索场所精神重建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的耦合策略,更好地传承场所文化和场所精神。方法使用野外调查、查阅文献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原真性、场所精神与游憩体系的逻辑关系实质是对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共识与契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耦合式发展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路径。结论注重场所精神,优化遗产游憩空间体系,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杭州这一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而旅游地吸引力正是判断其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杭州工业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计算出其吸引力得分,据此提出杭州运河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历史地理考察和文献研究,从统万城的格局、被废弃和延续、所指示的环境变迁、遗产保护等方面对统万城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统万城是胡汉交融的产物,是匈奴人在世界上兴建的唯一的至今依然存在的古都,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产物.统万城的兴废是中国北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标尺.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应该以“原真性”为基础,协调好申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泰山是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但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贡献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几年,旅游地泰山在四种力量的驱动下,通过实施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和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的策略,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内涵,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作为开发行为之一,依据其开发规模对旅游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可持续旅游开发与地域发展的相互协调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发,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必须要与地域产业、地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共同体的三个侧面进行相互联系,使旅游开发不单成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也要成为地域建设的推动力,从而确立可持续旅游开发在建设富裕的、易于地方居民居住的旅游地域的综合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旅游商品开发的根系所在.在旅游商品开发的过程中,广西要围绕民族性、地方性,重视旅游商品的原真性,突出其独特性,加强原产地产品保护,并在包装设计上尽量本土化.同时,利用集市为旅游消费者营造极富民族特色的购物环境,从而使广西旅游商品的开发"根"基稳固,提高广西旅游业的总体收入.  相似文献   

18.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旅游给遗产类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摩擦与矛盾最为明显突出.基于文化遗产和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探讨,笔者初步研究了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演变,以及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模式选择等问题,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良性运作.作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西安市为例,探讨了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选择和产品谱系设计等问题,旨在为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灾害旅游与旅游灾害的构想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著名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发生地已被人类开发为旅游地,另一些有潜力但目前尚未开发的可视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开发灾害旅游项目既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还可以变“害”为“宝”;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引发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找出旅游灾害发生的条件、规律,制定防灾措施及灾后赔偿处罚条款等是旅游灾害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古民居是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合体,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其地域范围的限制以及本身资源特点,古民居旅游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面积小、旅游活动无法展开等造成的旅游容量小的问题,以福建闽清宏琳厝古民居旅游开发为例,从不同侧面探讨社区参与对古民居旅游地旅游容量的影响。并探讨社区参与对旅游容量扩大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