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志清 《科技信息》2011,(34):417-418
某建筑材料制品厂的废水处理系统经常发生污泥膨胀..本论文通过分析该系统多年运行数据以及污泥性状,发现污泥膨胀和温度及负荷有关;通过实验证实,污泥膨胀的原因确实是由于低温和低负荷引起的;后通过小试模型,提出了调节污泥负荷和投加生物营养剂方法来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
ABC活性污泥法即是将污泥负荷分为高负荷、一般负荷及低负荷三个区间运行,根据污泥负荷与污泥容积指数的关系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净化效率,还防止了污泥的膨胀,是目前理想的生物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为普遍的处理工艺,而污泥膨胀是该工艺运行中最易发生危害最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发机理.指出了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有污水水质、溶解氧、污泥负荷、冲击负荷以及运行方式和处理工艺等.并归纳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徐孝明  汪葵 《科技信息》2010,(36):98-98
本文以丝状菌、运行参数、环境因子和废水水质作为污泥膨胀监测对象,提出用污泥沉降比、负荷、溶解氧、泥龄、温度、pH值及废水水质等指标来预警污泥膨胀,并给出了指示范围。  相似文献   

5.
马建强  王广卿 《科技信息》2011,(10):I0291-I0291
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污泥膨胀的水质、温度、pH、DO、负荷率等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污泥膨胀的几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丘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量八万吨,进水水质变化幅度不大.但在生产运行期间,由于实际需要,在工艺调节方面可能会造成水力负荷变化较大,污泥膨胀发生.致使污泥沉淀性能变差,SVI值不断变大,二次沉淀池内污泥界面上升,回流污泥浓度较低.如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控制活性污泥会严重恶化,对生产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五年的运行经验,采用沉降曲线法,能直接发映出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淀性能,对控制污泥膨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EGSB反应器污泥床工作特性及污泥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处理高浓度肠衣废水过程中,液体表面上升流速对污泥床工作状态的影响。在COD的质量浓度为5 135.4~5 630.0 mg/L,适宜的上升流速为1.60~2.62 m/h。在此条件下,反应器内的污泥床呈膨胀状态,无不良工作状况,容积负荷在221.60~310.24 kgCOD/(m3.d)之间,COD去除率最高达82.6%,处理效果良好。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污泥粒径也明显变大,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9~2.0 mm范围内;胞外聚合物的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关于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特点和引起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效防止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污泥膨胀的成因和生物选择器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絮体负荷设计方法,并论述了生物选择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污泥膨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污泥膨胀的最新成果与研究动态。系统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类型,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污泥膨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课题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氧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2 5mL血清瓶作为批量处理反应器,对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抗冲击负荷能力等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均在微氧条件下表现出高COD去除率、低污泥产率、高产甲烷活性和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厌氧颗粒污泥在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和抗冲击负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0 5 gCOD/LR·d的有机负荷,反应器内最佳加氧量为10mL(10 %添加的COD)。  相似文献   

13.
采用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盐度、不同有机负荷驯化下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污泥的沉降性能、COD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结果表明,SBR工艺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有机负荷在0.15 kgCODCr/kg MLSS.d,盐度在25 g/L NaCl下运行,CODCr的去除率达到86%,而在高负荷和高盐度环境下容易诱发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的探讨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于低负荷,低溶解氧和高负荷种情况,就污泥膨胀现象与污水水质及工艺运行条件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对污泥膨胀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如药剂法,环境调控,代谢控制及补充元素和选择器等,使污泥异常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供从事设计和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温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中颗粒污泥的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高温(55℃)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运行特性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OLR)在15.0 kg.m-3.d-1时,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平均产气量为15.1L.d-1.OLR最高可达24.0kg.m-3.d-1,COD平均去除率为88.5%,平均产气量为39.9L.d-1.颗粒污泥的颗粒化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运行至260d,直径大于2.00mm的颗粒污泥约占32%.颗粒污泥的有机组分主要是碳、氢和氮,无机组分主要是硅、磷、钙和铁.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污泥内核组成可能主要为磷酸钙或碳酸钙等无机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葡萄糖自配水研究了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形态,微生物相及优势菌群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有机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逐渐增大,污泥床底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干上部的污泥粒径,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运行初期甲烷丝菌属为优势菌群;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甲烷丝菌逐渐减少,甲烷杆菌占优势;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菌群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甲烷杆菌和甲烷丝菌上附着有部分球菌,反刍产甲烷球菌等多种产甲烷菌混栖.不同高度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相分布也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兰州雁儿湾污水厂工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兰州雁儿湾污水厂的工艺流程、水质特点和运行调控状况,分析了污泥负荷、污泥龄、溶解氧等运行参数,提出了建设生物滤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工艺启动和运行中棘手的问题,食品废水采用A/O工艺进行低温下启动运行时,出现了污泥膨胀的现象,研究对A/O工艺段水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16S r DNA克隆文库.通过对膨胀污泥微生物群落解析,探讨了污泥膨胀和工艺调控的关系.研究表明,厌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63.51%,Chloroflexi为16.22%,其中Thauera sp.占到总的细菌数的20.27%;好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36.08%,Chloroflexi为24.74%,Bacteroidetes为7.22%,出现了与污泥膨胀有关的细菌Uncultured Nocardia,Uncultured Leptolyngbya sp.,Thauera sp..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的进水温度低,厌氧段厌氧程度不够,可生化性差,部分重金属超标,好氧段的曝气量不足.建议通过调控工艺的进水温度,提高厌氧段的厌氧程度,提高好氧段的曝气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9.
低温条件下(15~3℃),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粒度、胞外聚合物(EPS)、脱氢酶活性、摄氧速率、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引起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是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度降低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分泌量呈增大趋势;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在15~13℃间降低变化明显;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丝状菌黏性物质分泌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应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气升式间歇反应器(SBA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讨在颗粒污泥成熟后,不同的污泥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所影响。在SBAR中,污泥负荷为1 kg/(kg.d)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效果均好于污泥负荷为0.6和1.4 kg/(kg.d)时,其SVI平均为28.04 mL/g,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37%和86.04%。当反应器运行77 d时粒径大于0.6 mm的颗粒仍占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