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针对火电厂化水检测中难以建立数学模型以实时精确控制温度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化水温度的特点,确定模糊控制规则表,实现了系统控制的目的.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仿真实验表明,模糊控制方法在超调、响应时间方面比PID控制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田亚雷 《工程与建设》2007,21(5):679-680
文章研究了暖通空调末端设备系统的模糊控制,分析了温度偏差变量与控制量的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算法.根据Matlab的对暖通空调的模糊控制仿真与PID控制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其模糊控制响应时间为60 s,室温的变化小于0.1,模糊控制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精度明显优于PID控制.  相似文献   

3.
以智能粘度仪水浴目标温度Td,水浴实际温度T与目标温度Td的误差e,温度偏差e的变化率△e,以及目标温度Td与水浴外部环境温度Td的差值e出为决策变量,结合DSP的PWM控制方式,设计了一种主模糊控制算法和辅助模糊控制算法相结合的粘度仪水浴温度复合模糊控制方法.当温度误差|e|>温度阈值M1.时,采用Bang-Bang控制;当温度误差|e|>温度阈值Mε且|e|≤温度阈值M1时,采用主模糊控制算法;当在水浴温度平衡点附近时(即|e|≤温度阈值M1),利用辅助模糊控制对主模糊控制的修正和补偿,采用辅助模糊控制与主模糊控制结合的控制方法.同时给出了控制算法与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动态响应快、超调小等优点,达到了稳态误差≤0.05℃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柴油机的双层主动隔振系统,提出了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模糊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柴油机双层隔振的半主动控制模型,设计了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制定了模糊控制规则,运用MATLAB软件对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联合建模并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控制相比,半主动模糊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城市主干道模糊控制方法.根据单路口模糊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城市主干道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模糊线控制方法.给出了城市交通多路口模糊线控制仿真程序框图,经过仿真得出结果,改善后的平均延误大大地减少,说明递阶模糊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模糊控制表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模糊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在一些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比经典控制方法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在模糊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求解方法是个很复杂的任务,为此本文提出了“模糊截集”的概念,通过“模糊截集”简化了模糊控制表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智能体和模糊控制的道路交叉口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gent技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建模,着重介绍了交叉口Agent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策略.在交叉口控制中应用模糊理论和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对模糊控制规则应用蚁群算法进行优化,使得交叉口Agent具有自学习能力.编制交叉口Agent的仿真程序,将所研究模型的控制效果与传统模糊控制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模糊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
模糊PID控制在变频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PID并联控制策略对空调房间温度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对设计的变频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合仿真图,对模糊控制、PID控制、模糊PID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控制空调房间温度,可使控制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环境试验室送风系统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试验研究了基于送风加热器调节的送风温度与测试室温度的模糊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收敛速度快;基本模糊控制方法收敛较慢,存在稳态误差;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大,但收敛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对于具有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测试室温度控制回路,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小、稳态误差小、控制效果最好.可见,对于无滞后环节的被控过程,采用PI控制方法即可满足要求;而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非常适用于具有大滞后环节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温室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环境控制的特点,介绍了温室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重点介绍了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模糊控制推理机制,给出了执行机构的模糊控制规则.测试结果表明了本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考虑纤绳振动桅杆结构的随机风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4振型自由度索单元的基础上,推导出在强迫振动下纤绳动张力实用计算公式和振动桅杆的扩阶计算方程。推导过程中,考虑了纤绳在空间的耦合振动以及纤绳和杆身的相互作用。通过空间风荷载的模拟,给出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桅杆风振响应时不能忽略纤绳非弦向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频测力天平技术,分别对有附属结构和无附属结构的三边形桅杆杆身进行了均匀流和两种紊流下的风洞试验,得到了桅杆的平均风力系数、均方根力系数和顺风向、横风向及扭转向风荷载谱.分析了雷诺数、紊流度、风向角、附属结构等对风荷载系数的影响,对比了试验体型系数和不同国家规范关于桅杆及其附属结构体型系数的规定.谱分析结果表明,顺风向风荷载谱和脉动风速谱的基本特征相同,横风向、扭转向风荷载谱主要由低频部分的紊流激励谱和高频部分的旋涡脱落激励谱组成,无附属结构模型旋涡脱落谱有一个峰,峰值折减频率在1.8左右,带附属结构模型在90°风向角下出现两个明显的旋涡脱落谱峰,峰值折减频率分别在0.9和2.2左右,探讨了格构式塔架旋涡脱落谱的特性以及附属结构对其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振动状态向量离散分析方法,研究了桅杆结构的风振响应。当考虑纤绳非线性对桅杆结构的影响时,采用高斯截断理论使非线性方程线性化。通过对一实际工程和风洞试验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随机振动离散分析方法能准确计算出结构响应的均值和方差,并且风洞试验的结果揭示了桅杆结构随机风振响应更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我国荷载规范对风荷载计算的规定 ,应用风荷载最不利作用原理 ,模拟静风力在桅杆模型上几个最不利位置施加静荷载 ,在不同的加载方向、不同大小静荷载作用下进行静力试验 ,测出若干节点的应变情况及各纤绳张力的增量 ,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了桅杆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桅式结构的风振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桅式结构的风振系数进行了研究,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纤绳和杆身的风振系统公式,应用于实例计算,其结构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桅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耦合的模态运动的表达式 ,并用解析法分析了简化的桅杆模型的参数共振 ,最后用数值积分法对一实际的桅杆结构进行了参数共振分析 ,得出了很合理且有意义的结论 ,对桅杆结构的自参数共振进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风机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风机超速区变参数综合惯性控制方法.首先,分析风机传统综合惯性控制方法,针对电网频率的二次跌落问题,对风机超速状态下的惯性响应特性进行研究,使风机具有更好的转速恢复能力;然后,针对风机实际运行状态与惯性控制系统参数间的动态匹配问题,以频率差值和频率变化率为考量标准,制定模糊规则,实现风机惯性控制更优的动态响应,并进一步减小电网频率的二次跌落.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newable technology,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ulti- MW wind turbines are being developed with a variable speed-variable pitch ( VS-VP ) technology. The main objective of adopting a VS-VP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the fast response speed and capture maximum energy. But the power generated by wind turbine changes rapidly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fluctuation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are of high order, time delays and strong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many uncertain factor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ll dynamic processes of wind turbine, a kind of layered multi-mode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is presented which is that three control strategies: bang-bang, fuzzy and adaptive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 ar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and expected performance of wind turbine to capture optimum wind power, compensate the nonlinearity and improve the wind turbine performance at low, rated and high wind speed.  相似文献   

19.
双柱悬索拉线塔在强风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动力失稳现象,准确评估它的动力稳定性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根据双柱悬索拉线塔塔柱的受力特点,将其简化为下端铰支、上端弹性支撑的等截面柱;接着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偏微分运动方程,并通过Galerkin方法将其分解为常微分方程,然后根据鲍洛金提供的方法建立临界频率方程,从而得到塔柱的主要动力不稳定域;最后从实际工程中选取双柱悬索拉线塔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此算例中的塔柱不存在参数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20.
针对±800 k V悬索拉线塔立柱的静力稳定性问题,首先基于广义变分原理推导斜拉线的等效弹性模量公式,然后根据应变能相等得到了立柱的等效截面属性,再根据悬索拉线塔立柱的受力特点,将其简化为下端铰接、上端弹性支撑的等截面压杆,最后基于压杆稳定理论得到拉线塔立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与初始预拉力和风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背风侧立柱在垂直线路方向以及迎风侧立柱的静力计算长度系数可取值为1;风荷载及初始预拉力对背风侧立柱沿线路方向的静力计算长度系数有较大的影响,当初始预拉力较小时,其静力计算长度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迅速地增大,但当初始预拉力超过某值之后,背风侧立柱的静力计算长度系数受风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