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给出了桅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耦合的模态运动的表达式 ,并用解析法分析了简化的桅杆模型的参数共振 ,最后用数值积分法对一实际的桅杆结构进行了参数共振分析 ,得出了很合理且有意义的结论 ,对桅杆结构的自参数共振进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桅杆结构的自参数共振分析@何艳丽 @王肇民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桅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耦合的模态运动的表达式 ,并用解析法分析了简化的桅杆模型的参数共振 ,最后用数值积分法对一实际的桅杆结构进行了参数共振分析 ,得出了很合理且有意义的结论 ,对桅杆结构的自参数共振进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桅杆结构中纤绳的参数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桅杆结构中的纤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一端运动下纤绳的非线性振动理论模型,并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其参数振动特性。研究表明,纤绳倾角,预拉应力、阻尼比和激励振幅对纤绳的参数振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桅杆结构的振动与稳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任意布置的论杆,按空间受力状态,非线性特征,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桅杆的内力,变形和整体稳定。以多自由度空间体系计算桅杆的横向、竖向和扭转振动,自振频率和振型,以及桅杆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桅杆焊缝风振疲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一地区风荷载的分布规律 ,得到不同方向不同风速的累积时间 ,模拟风压脉动时程曲线 ;建立桅杆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 ,计算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得到不同方向不同风速作用下纤绳节点板焊缝的应力循环次数和应力幅 ;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 ,得到总应力循环次数和等效应力 ;以节点焊缝的极限疲劳循环次数作为随机变量 ,基于可靠性理论 ,计算得到不同服役期节点焊缝的疲劳可靠性 .  相似文献   
6.
递阶结构系统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动设计易于控制结构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系统的特性的结构系统-递阶结构系统,分析了它的特征和优越性,讲座了合适的表达方法;重点推导出了分阶模态集结法的有关表达式;详细进行了频域分析;以二自由度体系为代表进行了具体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质量比子系统可以在明显减小主系统动力响应的同时有效地减小子系统的响应,使递阶段结构获得比传统结构更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粘弹性阻尼器控制高层建筑地震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拟力实模态叠加法对粘弹性阻尼器控制下的高层建筑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依据最优耗能原则,确定了粘弹性阻尼器在建筑中的最优位置。编制了时程分析程序,以算例验证了粘弹性阻尼器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控制的有效性和最优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纤绳单元和具有剪切变形的梁单元,考虑几何非线性特征,用有限元法分析任意布置的拉绳塔在静力、温度变化和支座沉降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还分析了拉绳塔的动力特性和输入地震波的响应。文中的理论分析得到模型试验的验证,并通过计算例题与习用的方法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以建设中世界最高输电铁塔——— 346 .5m高、5 0 0kV江阴大跨越塔为工程背景 ,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和风振响应进行了研究 .采用外形、质量、刚度分离的处理方法设计了大跨越塔模型 ,塔线体系为两塔三段线模型 .用自由振动法测得单塔和塔线体系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 ,进行了多个风速下单塔、塔线体系在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的风洞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揭示了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和风振响应特点 ,为实际工程抗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邓洪洲,王肇民研究了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提出了求取结构系统疲劳主要失效模式的方法,并讨论了系统失效概率的计算等问题.最后以一海上平台为工程实际算例验证了文中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