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癫痫发作通道选择方法需要提取特征,然后人工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基于所选特征训练分类器实现发作检测.为优化特征提取与选择过程,提出一种具有自学习特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癫痫脑电通道选择与发作自动检测组合模型.该方法利用卷积自编码器对癫痫脑电数据进行自适应特征提取,获得代表不同通道的特征子集;依据费舍尔准则筛选出特征子集与脑电通道;通过基于参数迁移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癫痫发作脑电信号的检测.使用PhysioNet网站中的CHB-MIT数据库中8例有效数据量较为充足的病患脑电数据对组合模型进行有效性评价.对比该方法与基于方差、方差差异性和随机筛选方法得到的结果,在测试集上对癫痫发作检测的准确率、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92.79%、93.07%、5.16%,均优于其他方法,且模型收敛速度所需的迭代次数平均仅为其他方法的10%.该方法在癫痫脑电发作检测效果和模型训练成本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且在进行脑电通道筛选时不需要手动提取特征,同时也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等其他脑部疾病辅助诊断个性化检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癫痫发作自动检测方法都是在脑电的低频段进行而忽略高频成分这一现象,利用长时程头皮脑电的高频成分对局灶性癫痫患者进行癫痫发作检测。首先将19通道的脑电数据在一个滑动时间窗内利用小波分解提取出高频γ波段,再利用有向传递函数算法来提取信息流特征,求得流出信息强度特征用以降维,然后将此波段的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通过五重交叉验证得到癫痫发作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利用高频检测脑电癫痫发作的正确率为98.4%,平均选择性为60.7%,平均敏感性为93.4%,平均特异性为98.4%,平均检出率为95.9%;通过和使用其他子频带进行癫痫发作检测的结果对比发现,γ波段有着更高的分类效果;表明了对于局灶性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其γ波段的流出信息强度显著性集中和增强在某些脑区。研究内容验证了癫痫发作与脑电中高频成分有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癫痫脑电信号分类类别以及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使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对脑电数据进行信号重构,得到5 个频段的节律信号,再利用非线性指标近似熵和线性指标波动指数共同作为癫痫信号的特征值,充分提取信号的特征信息。随后使用梯度提升树算法对得到的特征数据集进行多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对癫痫脑电信号的三分类识别率为98. 4%。较传统Adaboost 算法,该方法采取了GBDT(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作为分类算法,成功利用更多的数据集,并且使得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以反复癫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是通过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对癫痫发作脑电自动识别的一种技术。如何设计合适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是有效完成癫痫性发作自动检测的关键所在。文中系统总结了用于癫痫性发作自动检测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分别从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非线性动力学、图论、癫痫计算模型6个方面将已有的癫痫脑电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归类,并对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脑电图是大脑电活动的记录,已成为检测癫痫发作的一种有效工具。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以挖掘癫痫脑电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癫痫性发作自动检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种新的脑电信号相似性的分析方法,进而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定义了待测脑电与模版脑电之间的最大余弦相似度为癫痫脑电特征,并将其应用于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采用BONN和CHB-MIT两个公开数据库来验证该文所提方法的性能。和已有方法相比,该文所提自动检测方法将检测准确率从97. 53%提高至99. 85%。该文所提出的脑电信号相似性分析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6.
脑电癫痫波的自动检测与分类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课题。现存的算法大都着重于对棘、尖波形的检测 ,而忽略了慢波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为满足临床要求 ,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脑电癫痫波自动分析系统。系统采用“分层次、多方法”的检测策略 ,兼顾了各种癫痫病理波形 ;整个处理过程综合应用了自适应预测、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启发式规则等多种信号处理方法。经临床数据测试 ,该系统对癫痫波的总检测率达 83.6 % ,误检率为 1.1%。通过分层次处理 ,运用多方法的结合 ,可以提高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 ,减少计算量 ,适合对长程脑电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中,脑电信号的去噪对检测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ICA与小波阈值的癫痫脑电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ICA将多通道癫痫脑电信号分解为若干独立分量;其次基于独立分量与脑电信号间的夹角余弦识别含噪独立分量并用小波阈值对其去噪处理;最终,在去噪后的癫痫脑电信号与原始癫痫脑电信号中提取样本熵作为脑电特征,并结合超限学习机完成癫痫性发作的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去噪后癫痫脑电信号上的分类性能均优于原始癫痫脑电信号,该文所提方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动去除脑电噪声的效果。同时,该方法避免了去噪过程中对噪声人工辨别及干净参考噪声选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使用脑电进行情绪识别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脑电的低信噪比、不平稳性以及受试者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不同受试者甚至单个受试者的脑电图情绪特征都会存在差异性,导致脑电样本在特征空间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模型泛化性能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提升算法(boost)和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的双策略训练方法交替更新脑电情绪识别模型,梯度下降法在模型推理过程中更新网络参数,使损失最小化,提升算法用于更新脑电样本权重。在DEAP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效价、唤醒和优势度3个维度上的准确率分别为71.25%、71.48%和71.80%,且在跨被试数据集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有效调整了脑电样本特征的分布,使其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了情绪识别模型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分类癫痫检测算法因特征维数多而导致识别率不理想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FrFT: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和非负矩阵分解(NMF: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癫痫脑电自动识 别算法。 首先采用 FrFT 对脑电信号进行时频聚焦, 并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 (STFT: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提取脑电信号的时频特征; 再应用 NMF 对提取的时频特征进行降维; 最后将降维后的特征输入到支 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中进行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识别正常、 癫痫发作间 期和癫痫发作期 3 类脑电信号, 其分类准确率可达 98. 8%。  相似文献   

10.
在脑电信号的实时采集过程中,噪声伪迹会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产生较大的畸变。利用Copula理论结合AR时间序列模型研究脑电信号与引起其畸变的噪声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尾部相关性的脑电噪声自动检测算法。根据检测结果,对受干扰的数据段进行了ICA噪声去除处理。本文方法能够自动检测受干扰影响的数据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ICA算法的迭代次数,提高了数据实时处理的效率,适用于脑电信号的实时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晶  徐光华  张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1):1364-1367,1386
针对头皮脑电信噪比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癫痫发作预测算法.首先对头皮脑电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去除伪差,保留包含主要癫痫预测信息的固有模态分量,然后用Kolmogorov测度来反映大脑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变化,并发现在癫痫发作之前,仅位于病灶区域附近导联的Kolmog-orov测度明显降低.通过对3例癫痫病人共5段长程头皮脑电信号的分析表明,这3例病人的平均发作预测时间为338 s,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19.2%,因此该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癫痫患者脑电信号具有非高斯、非线性随机特性,应用高阶累积量技术对癫痫患者的脑电信号进行双谱估计,研究了在不同发病阶段的脑电信号的高斯偏离程度,以获取更加敏感和准确的临床监护和发病预报参量.用参数模型法进行双谱估计,并根据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双谱估计值和有效的脑电相位信息.用功率谱对高阶谱进行规范,规范化结果可作为相关系数,通过估计双相关系数找出它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开始发作和发作期,双谱的等高线图具有明显的尖峰,在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双相关系数值要比癫痫发作前和发作后的系数值高得多,使得脑电波的非高斯性和非线性增强.双谱分析为癫痫脑电信号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双相关系数有望成为临床监护、预报癜痫发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的癫痫脑电信号自动检测方法对减轻医生负担并提高癫痫的诊断效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论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区分正常、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脑电信号的高性能三分类系统。采用Daubechies 4小波构成的4级提升式小波变换将脑电信号分解为不同子带信号,求得不同子带信号的近似熵、Teager能量、局部波动率、自回归系数、Hurst指数特征值;利用Fisher得分法进行特征选择,提高分类精度同时减小计算复杂度;基于二叉树多分类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对脑电信号分类,实现正常、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信号的自动检测。实验表明,系统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100%,优于现有的分类识别方法,提出的三分类系统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为癫痫及癫痫发作的临床检测提供了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变量希尔伯特频域模型的癫痫发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发作具有突发性和反复性,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为了对癫痫发作进行有效地预测,提出了多变量希尔伯特频域模型的癫痫发作预测方法.将希尔伯特边际谱、希尔伯特边际谱的变化方向和希尔伯特加权频率组成一个三维特征向量作为多变量希尔伯特频域模型,输入到支持相量机中,实现癫痫的发作预测,最后采用癫痫发作预测特征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变量希尔伯特频域模型分析方法预测δ波和θ波的癫痫发作,癫痫预测范围在30~45 min,患者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应对;癫痫发作周期在5~10 min,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降低焦虑程度;与多种相关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具有较低的错误预报率和较高的预测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epileptic seizure prediction is proving the existence of a pre-seizure state that can be detected using various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In the analyses of 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recordings of four epilepsy patients, the short-term changes in the measures of complexity and synchrony were detected before the majority of seizure events across the sample patient population. A decrease in complexity and increase in phase synchrony appeared several minutes before seizure onset and th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focal region than in the remote region. This result was also validated statistically using a surrogate data method.  相似文献   

16.
基于CNN-BiLSTM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睡眠分期存在的依赖人工特征提取、无法识别长时关联数据中的时序模式、模型对EEG时序数据分期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将原始数据通过改进M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形成类平衡数据,再通过CNN表达其高级特征,并馈送至BiLSTM中挖掘各睡眠阶段间的依赖关系,实现睡眠数据分期特征的自动学习和睡眠周期判定.在Sleep-EDF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NN-BiLSTM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2.21%.同时引入改进的MSMOTE过采样技术缓解因数据不平衡所导致的少数类睡眠期判定不准确问题.在原始数据集类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了睡眠数据自动分期,有效提高了睡眠分期模型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癫痫脑电信号的自动检测对癫痫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脑电信号采用单一特征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变换与样本熵组合的癫痫脑电信号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S变换;然后对变换后脑电信号各节律的幅值分别求其波动指数,将其与原始信号计算得到的样本熵组合为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癫痫脑电信号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准确率可达到98.94%。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癫痫患者的脑电信号有效识别,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脑电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和迭代随机森林相结合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局部均值分解将脑电信号 分解成若干个乘积函数分量和一个残余分量,然后对所有分量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 迭代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迭代随机森林的分类准确率高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方法。 此方法为准确识别癫痫脑电信号提供了一个可行有效的途径,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铁致外伤后癫痫(PTE)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和脑电图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研究应用价值.采用离子导入法(PIFC)和微量注射法(CFCI)建立铁致PTE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同时监测脑电图.CFCI建立起的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翻转跳起,四肢抽搐,2周内发作频率逐渐降低;PIFC建立起来的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咀嚼自动症,1d后基本观察不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同时,这两种方法建立起来的PTE大鼠模型的脑电图上都出现了癫痫波.铁致PTE动物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PTE动物模型.CFCI建立起来的PTE动物模型与PIFC相比,更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