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宁夏不同地貌类型下城镇的地貌环境和地貌灾害,提出了城镇地貌环境改造和地貌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夏城市(镇)地貌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宁夏位于我国地质地貌东西两大部的过滤地带,城市地貌可初步划分为四大地貌区十种地貌类型,城市地貌类型不同,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将有较大的差异,宁夏城市地貌具有4方面的基本特征:(一)、城镇分布受大地貌单元影响深刻;(二)、城镇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河流阶地及二个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区;(三)、现代地貌过程和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极大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四)、沿河分布城镇,具有沿河,但不靠近河流分布的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宁夏为例,研究了地貌类型区与土地利用结构型、地貌形态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貌类型区和具体地貌形态土地的合理利用及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貌在武夷山市城镇建设与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市为福建省多暴雨洪涝地区之一,城镇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损失,城镇洪涝的发生同城镇地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言语分析探讨武夷山市城镇地貌与城镇洪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城镇建设中合理利用地貌,搞好防洪减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河在宁夏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为例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在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讨论了宁夏地区城镇从兴起、演化一直到现今城镇的分布和发展与河流的关系,认为河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镇形成和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台地、剥蚀面、滑坡平台等地貌类型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作为城镇选址的利弊,并提出兴利除弊、合理利用的途径.以四川省为例,对山区城镇地貌灾害的演化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地貌的角度对山区城镇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闽江流域相关城镇的历史沿革和自然因素为核心,对公元前84年至公元1535年间27个初设的沿河城镇进行时段分期,并结合水系结构、地貌背景、高程海拔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由早期至后期四个不同时期城镇的分布与河流级别以及地形背景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城镇布局的主要因素为水系结构和地貌类型.闽江流域城镇体系在第二期已具雏...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以200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宁夏城镇建设用地与工矿用地的利用现状,并运用双因素预测法和分类驱动因子分析法,对全区及5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进行了科学预测,以期为宁夏"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针对目前建设用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宁夏南部滑坡灾害地貌的生成类型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研究区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前人研究地貌及地貌制图的基础上,以兰州幅(J-48)地貌图为例,探讨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方法和技术,制定制图流程和规范.重点讨论了数字地貌制图的几个关键技术和问题,包括遥感解译与DEM辅助计算的关系、地貌与地势起伏度的关系以及地貌界限与影像显示比例尺的关系,为编制全国1:100万地貌图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流域河网地貌规律以及流域汇流与流域地貌特征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流域汇流模型的地貌学识别方法,以解决缺乏水文资料流域的汇流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形地貌多样型地区应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并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休闲农业,发展订单农业,创新渠道,加强品牌营销,打造多元化发展态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且地形地貌多样型的重庆,在这方面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full-cover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seismic and sub-bottom profiling data, and other geological-geophysical data sets, the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Ryukyu trench-arc-backarc (T-A-BA) system are delineated, and a geomorphologic map of the system is compi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geomorphologic types of the Ryukyu T-A-BA system are controlled mainly by tectonic movements. The tectonic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yukyu Arc (RA) differ distinctly from those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 In term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RA consists of the Tokara volcanic ridge, the Ryukyu folded ridge, the fore-arc accretion-wedge ridge and the Amami Depression and the fore-arc depressions between the ridges,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mplex of alternating island-slope ridges and fault basins. The slope of the ECS is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stepwise faults. The Okinawa Trough (OT) is a backarc rift in which tectonicmovements are intensive, with active volcanic and hydro-thermal eruptions and sea floor spr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morphic features of the OT i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en echelon spreading axes, the faults along the ECS slope and the marginal faults to the west of the Tokara volcanic ridge. The geomorphic complex of the OT is arranged in the following pattern: the en echelon grabens and volcanic chains formed by rifting and spreading li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rough, the turbidite plains incliningwards from the slope foot of the ECS lie in the westeru-northwesteru parts of the OT, and the volcaniclastic deposit plains inclining westward-northwestwards from the western slope foot of the RA lie in the easteru-southeasteru parts of the OT. In term of tectonic geomorphology, the OT forms a natural division between the sheff of the ECS and the RA.  相似文献   

15.
无资料地区逆高斯分布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逆高斯分布瞬时单位线模型参数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推导了模型参数与流域特征及河槽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导出了由流域地貌参数推求模型参数的关系式,从而为该模型在无资料地区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沂、沭河中游地区的突出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区内的地貌演进过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8.
重点对宁东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社会带来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效益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宁东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了宁东煤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和资源、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关系,提出了实现宁东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总结出宁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矿区经济得到延续和发展,通过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建立宁东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使矿区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利用陕北岔巴沟流域地貌资料对 Horton 形态定量律进行了分析检验。在形态定量律基础上提出了雨滴沿“路径”的等待时间密度函数成Γ(Gamma)型分布的地貌瞬时单位线。此单位线有两个参数α、β,其中α可由优选法定,β由地貌参数定。Γ型地貌单位线在形式上与 Nash 单位线一致,但随流域和降雨而变化,是一个时变单位线。经三川口与蛇家沟两流域十场暴雨洪水检验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