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悬浮沉降法对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第三系—第四系界线样品进行了粒级分选,然后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铱在不同粒级物质中的含量按以下顺序增加:粗粉砂(30~105μm)<砂粒(>105μm)<细粉砂(2~30μm)<粘土(<2μm)。在粘土颗粒物质中,铱的最高含量达856pg/g,较全岩样品富集约15倍。除了金之外,其他元素(包括As、Sb、Bi等亲硫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形式与铱显著不同。很显然,铱和其他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界线黄土中铱的异常富集不可能由火山活动或者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而极有可能和上新世末(2.4MaBP)发生在南太平洋的地外撞击事件有关。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南太平洋N/Q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产生的爆炸尘埃可能扩散到了北半球。作为一种近似,以黄土剖面N/Q界线附近铱的剩余通量作为全球平均,可以估计该撞击物体相当于一直径为2.6km的C1型碳质球粒陨石球体。如此巨大的陨石与地球相撞足以诱发全球性的气候灾变效应  相似文献   
2.
吴锡浩 《科学通报》1990,35(6):451-451
一、研究依据 雪线与林线、垂直多年冻土带下界和山地寒漠土上界等同为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受垂直(高度)地带性、水平(纬度)地带性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控制。从全球性空间分布分析,雪线高度与纬度的关系甚为密切,实质上是它的水热条件按纬度地带性变化的反映。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63年1月号发表了黄培华同志的“中国第四纪时期气候演变的初步探讨”一文。文章的结论,主要表现在“中国第四纪时期气候区演变简表”(38页)及结语(39页)中。结论最突出的一点,认为在更新世时期中国除了西部山地区和大兴安岭最北部以外,没有发生冰期的气候。我们认为,这种结论与已发现的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陕西蓝田黄土地层中的两次天文地质事件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锡浩 《科学通报》1991,36(23):1799-1799
我国黄土高原的巨厚黄土地层,经风尘沉积后基本上未经内外营力改造,是保存最近2.5  相似文献   
6.
暗针叶林带温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锡浩 《科学通报》1983,28(23):1451-1451
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由云杉(Picea)和冷杉(Abies)的诸树种为主构成的暗针叶林带,要求相当严格的生态条件。本文研究我国山地暗针叶林分布区的温度特征。一、基本数据根据我国一些地区山地暗针叶林带上限和下限的高程,分别按高山气象站或自由大气温度的直减率,推算出各自位置上的温度(表1)。这些数据来自各个不同的气候区,反映的气  相似文献   
7.
陕西蓝田黄土地层中两次天文地质事件记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锡浩  安芷生 《科学通报》1991,36(23):1799-1802
  相似文献   
8.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远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相似文献   
9.
Most continental sediments are composed of overlapped components, whose grain-size follows a type of distribution function. The components and the function type of a sample are determined on frequency and cumulative curves of grain-size distribution so as to designate the function formula. The function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by fit ting designated function to measured grain-sized data of the sample, which simultaneously achieves numerical partitioning of the components. Genetic analysis of hydraulic and aeolian sediments demonstrates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impli cations. Fluvial sediment is composed of isolated saltation and suspension component. The sediment in drainage closed lakes is dominated by suspension silt-clay component, with little portion of saltatory sand. Fine sand conponent makes up a majority of desert sand overlapped with small portion of fine dust. Loess is composed of overlapped short-suspending silt component and long-suspension fine component. Long-suspension fine dust is the unique component of deep-sea aeo lian sediment. The fine component shows constant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connection from desert sand, loess of Northern China to Northern Pacific Ocean, which is transported mainly by westerly stream and dispersed in whole stratosphere to form the background dus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