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五氯酚,使其形成沉淀;并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如溶液酸度、酶浓度、五氯酚起始浓度、过氧化氢起始浓度以及温度等。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去除五氯酚的最佳 pH 为 5~6;去除率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所采用的最高酶浓度 0.05u/mL,五氯酚初始浓度为 12.6mg/L 的情况下,去除率可达 70% 左右;五氯酚起始浓度对去除率也有一定影响,起始浓度为 13.0mg/L 时,去除率可达 73.7%,而当起始浓度为 0.7mg/L 时,去除率只有 35.7%;过氧化氢与五氯酚反应的摩尔数之比为 1∶2。此外还采用化学键合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聚丙烯酰胺载体上,发现酶活性可保持较长时间,并可反复用于催化去除五氯酚。固定酶去除五氯酚最适 pH 值与自由酶类似,并且在 pH=5.15条件下,1h 内将五氯酚从 13.4mg/L 去除到4.9mg/L并达到平衡;将固定酶装入反应柱制成酶柱,可多次反复催化五氯酚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反应装置和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e吸附-明胶包埋-交联固定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去除五氯酚(PCP),在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定化酶重复使用过程中催化去除效果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酶催化连续反应装置,确定了反应装置适宜的流速条件及PCP去除效果,酶催化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二级催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最佳运行流速约为3mL/min,在此流速下可长时间连续处理含PCP废水;固定化HRP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一级催化反应装置的处理效果不满足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可进行二级处理, PCP总去除率可达92.7%,水中残留五氯酚浓度为0.98mg/L,明显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mg/L)。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1 mg/L、5 mg/L、10 mg/L)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及细胞凋亡.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120 h时测定胚胎的急性发育指标及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的4-氯苯酚溶液中,斑马鱼的孵化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斑马鱼的死亡率与畸形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形态学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心包囊肿、脊柱弯曲、卵黄囊畸形等多种毒性效应;同时AO染色法以及细胞凋亡酶的结果显示4-氯苯酚能够诱导胚胎产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5.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镉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镉质量浓度在0.0015,0.0300和0.1500mg/L时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镉能缩短花背蟾蜍蝌蚪50%出膜时间,但对蝌蚪最终孵化率没有影响;镉能影响蝌蚪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体形奇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0.1500 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0300 mg/L水平次之(2.00%),0.0015 mg/L水平最低(0.50%)。  相似文献   

7.
五氯酚是一种需要优先控制的高毒性污染物。该文以自制的纳米铁为原料,考察了硝酸盐对纳米铁降解五氯酚的影响。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铁,测定了不同浓度硝酸盐存在时五氯酚及氯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分析了五氯酚的降解产物及纳米铁的转化产物。结果表明:当五氯酚初始浓度为0.1 mmol/L时,硝酸盐浓度低于1 mmol/L时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浓度达到2 mmol/L时,五氯酚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硝酸盐浓度≥3 mmol/L时,五氯酚的降解几乎被停止。硝酸盐影响五氯酚的脱氯过程,硝酸盐存在时五氯酚更易产生氧化产物。但有无硝酸盐存在时,纳米铁均转化为Fe2O3/Fe3O4和FeOOH。  相似文献   

8.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9.
金坛地区五氯酚在环境介质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计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氯酚(PCP)及其钠盐为研究对象,选择曾长期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的江苏省金坛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动态多介质逸度模型对1959-2003年间PCP在该地区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介质中PCP的质量浓度变化,其中1993年PCP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10-4ng/m3,0.58μg/L,1.37μg/kg和4.91μg/kg,与同年的实测值基本一致,植物相的值(19.2μg/kg)则高出实测值1~2个数量级。降解反应是PCP从该地区消失的主要途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了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五氯酚(PCP)及其钠盐为研究对象,选择曾长期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的江苏省金坛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动态多介质逸度模型对1959—2003年间PCP在该地区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介质中PCP的质量浓度变化,其中1993年PCP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10-4ng/m3,0.58μg/L,1.37μg/kg和4.91μg/kg,与同年的实测值基本一致,植物相的值(19.2μg/kg)则高出实测值1~2个数量级。降解反应是PCP从该地区消失的主要途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了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汞对两栖类动物的致毒作用和机理,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于含Hg2+的曝气自来水中,统计得出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48,0.849,0.609和0.488mg/L,并计算得出安全浓度(SC)为0.167mg/L.另外,将26~27期林蛙蝌蚪饲养在Hg2+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μg/L的曝气自来水中,染毒40d,分两时段测定其体内汞的含量,24h蝌蚪体内的汞含量表现为染毒初期出现多个富集高峰,10h后逐渐下降并稳定;每隔5d的采样测定结果表明,随染毒时间延长,蝌蚪体内总汞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染毒30d后,各染毒组蝌蚪体内总汞含量基本稳定,且各染毒组蝌蚪体内总汞的平衡含量接近.蝌蚪急慢性汞中毒实验表明,汞污染对林蛙种群的正常生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丙烯腈、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对银鲫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存活以及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鲫鱼苗对这三种化合物较鱼卵更为敏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对这三种化合物较蝌蚪存活更为敏感.以鱼苗存活率为指标,这三种化合物的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依次为:0.8mg/L和1.6mg/L,0.25mg/L和0.5mg/L,0.2mg/L和0.4mg/L.以蝌蚪的前肢发育率为指标,这三种化合物的NOEC和LOEC依次为:0.7mg/L和1.4mg/L,0.5mg/L和1mg/L,0.4mg/L和0.8mg/L.由此可见,这三种化合物的毒性大小次序为:2,4,5-三氯苯酚>2,4-二氯苯酚>丙烯腈;这两种试验生物对这三种化合物的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3.
五氯酚的γ射线辐照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水溶液中五氯酚的γ辐照降解效果,该文测定了辐照前后的五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生物毒性的变化情况,考察了五氯酚初始浓度对其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五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氯酚初始浓度为25、50mg·L-1,辐照剂量在4、6kGy时,其去除率可达100%.辐照可明显降低五氯酚溶液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b~(2+)质量浓度在10,20,30,40和50mg/L时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胚胎期及Pb~(2+)质量浓度在0.07,0.30,1.00mg/L时对黑斑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胚胎期的毒性于孵化期和开口期表现显著,其余各期毒性不如这两期明显.Pb~(2+)能影响黑斑蛙胚胎期和蝌蚪期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质量浓度为30,40,50mg/L时会导致孵化期胚胎畸形,致畸率5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4.41%),40mg/L水平次之(3.33%),30mg/L水平最低(2.39%).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形体较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1.0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30mg/L水平次之(2.00%),0.07mg/L水平最低(0.50%).并对致毒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高水溶性的环糊精衍生物羟乙基-β-环糊精(HECD)溶液对弱极性有机农药五氯酚(PCP)的增溶作用、土壤中PCP的洗脱去除作用以及对PCP的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ECD的存在使PCP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增溶作用主要是由于农药与HECD形成包合物而引起的;但HECD的存在对土壤中的PCP的洗脱去除效果却不明显;而且由于β-CD及HECD与PCP形成稳定的包合物,能保护客体分子反而抑制其光解,HECD对PCP光解的影响比β-CD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依据急性毒理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用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洁厕液对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毒性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设计亚急性实验(空白、7、14、28、56μL/L),研究低剂量洁厕液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急性毒理实验得出24、48、72、96 h的洁厕液对蝌蚪LC50为107.71、74.63、73.74、70.99μL/L。亚急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随着洁厕液浓度的上升,蝌蚪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第10天,7、14μL/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蝌蚪处于27期,28、56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26期。第20天,对照组的蝌蚪已进入37期,7μL/L浓度组处于36期,14、28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34期,56μL/L浓度组中蝌蚪处于32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洁厕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蝌蚪体重体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洁厕液对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具有高毒性,并且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铜和苯酚对锯齿米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0±0.5)℃,pH值为7.8-8.6条件下研究了铜和苯酚对锯齿米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铜和苯酚浓度的不断增大,锯齿米虾的存活时间越来越短,鳃和肝脏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锯齿米虾48h内在铜离子溶液中的半致死浓度为2.333mg/L,安全浓度为:0.2333mg/L;在苯酚溶液中96h的半致死浓度为30.25mg/L,安全浓度3.025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从绞股蓝中提取到的总皂甙按不同浓度(30、60、120、240、480 mg/L)配制成溶液对钉螺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绞股蓝总皂甙溶液对钉螺头足部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绞股蓝总皂甙对钉螺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钉螺死亡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20、240、480 mg/L的溶液具有40%-100%的杀灭效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也升高,60 mg/L低浓度溶液处理96 h后,钉螺的死亡率也能达到50%以上;经溶液(LC50)处理的钉螺头肿胀,口唇溃烂变形,足肌肿胀,表面有许多孔洞.  相似文献   

19.
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研究光电催化水中五氯酚毒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h藻类生长抑制试验考查了光电催化水中五氯酚过程中以及不同降解条件下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电催化去除五氯酚水溶液毒性的能力高于直接光解、电氧化;光电催化降解五氯酚的过程中溶液毒性逐步降低,反应2h后,溶液的毒性降低到初始毒性的11%.反应最佳条件为电解质Na2SO4浓度0.01mol/L,pH在7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电催化体系、厌氧微生物体系和厌氧微生物电化学催化体系(电生物体系)对五氯酚(PCP)的降解,研究发现电生物体系的降解效率较电催化体系提高85.2%,较微生物体系提高18.5%.电生物体系中PCP脱氯的途径为:PCP先间位脱氯主要生成2,3,4,6-TeCP和2,4,6-TCP,而后2,4,6-TCP脱氯主要生成2,4-DCP,再经对位脱氯生成邻氯酚和苯酚;苯酚在阳极附近多菌种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从而减少苯酚的积累加快了PCP的还原转化.电生物体系通过微生物对电子的"长"距离传递和生物还原转化,形成了电化学与生物的交互反应过程,提高了PCP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