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寨沟景区森林密布,周围宾馆、村寨掩映在茂盛的植被中,一但发生森林火灾势必对宾馆、村寨以及游客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所以在做好建筑防火、提高公众防火意识的前提下,预防自然因素火灾是放在九寨景区防火工作的又一难题。本文选用1959年~2010年九寨沟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九寨沟的气候特征,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得出九寨沟景区火险等级,对防控自然因素火灾提供基础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Murphy的《旅游:社区方法》首次系统地从社区的角度研究旅游开发后,国内外学者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社区参与的决策方式等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忽视了不同类型景区的实际背景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广泛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特色乡村型景区为研究视角,基于投资开发商承担投资风险、社区居民作为文化演绎主体的双重背景,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傣族园景区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问题存在的根源,构建新的旅游参与模式,以期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的主人 ,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也是最终受益人。因此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景区和社区一体化的傣族园景区的社区参与比较广泛 ,主要体现为开傣楼、经营傣家乐和成为公司员工三种形式。这种国有企业主导下的社区参与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等而存在着许多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贵州岜沙苗族村的田野考察,从生态适应的角度剖析了岜沙的自然村寨景观构成,结果表明岜沙村具有显著的自然村寨景观特征以及相应的遗产保护价值.针对目前旅游业对村寨景观的改变和冲击现状指出:保护原生态的地域文化需要尊重村寨合理的演变,岜沙人的发展,应是依靠自身的内在发展,而不是一种被迫的社会改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景区内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分析了村寨旅游开发及民居旅游转型的情况,从民宿经营策略、营建策略的角度对比分析金竹寨与景区内其他村寨干栏更新的现状,探索了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干栏民宿式更新的内在机制与逻辑,明晰了传统民居因市场资本作用发生更新演变背后所隐藏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近观九寨沟     
九寨沟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九寨沟大面积实行退耕还林之后,为有效地解决“保景”与“富民”问题,国家每年拨专款800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600多名景区内居民从事相关服务工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几年提出很多围绕特色村寨的原创乡村旅游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场景时代等.特色村寨的旅游形象是检验和衡量地区开发特色村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使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从马蜂窝、携程等网站获取游记、评论等样本,利用ROSTContentMining软件对文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游客对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1)128篇游记样本中提取出16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村寨的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村寨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2)游客对特色村寨旅游认知形象主要为村寨形象、旅游吸引物、村寨设施及服务三个方面;(3)综合来说,游客对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村寨旅游形象感知以正向情感为主,通过后续人工读取文本发现,负向情感主要源于村寨的道路交通以及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方仁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20-121
随着民族风情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以民族村寨为基础建立的旅游景区,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景观需要保护、传承,在建设中需要优化。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作为案例,依据保护的原则,遵循美学原理,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景观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旅游景观保护与优化的建议,为民族地区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枣庄市抱犊崮景区为例,从游客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景区自然与红色旅游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景区管理、旅游体验感知、景区服务、景区产品价格、景区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与打卡点等6个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因子。开展游客基本情况与出游情况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析,发现制约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景区管理和服务不够规范、景区产品价格认可度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相对单一且缺乏体验深度以及营销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和举措,为有效提升抱犊崮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和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析影响体育旅游景区生存的相关因素,为我国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以有代表性的漂流景区为例,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信息熵值法(EMB)、复合赋权法和ArcGIS分析法等,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禀赋和周边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漂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幸存漂流景区的自然适宜性与社会适宜性明显高于被关停漂流景区;(2)目的地经济水平对漂流景区的影响较小,如果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食宿条件,也能够支持漂流景区健康发展;(3)部分综合适宜性较高的漂流景区被关停,主要缘于附近存在更高水平的同质竞争对手,或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部分综合适宜性较低的漂流景区得以幸存,主要缘于承载社会发展责任(如解决三峡移民就业)或寄希望于东山再起.因此,开发漂流景区首先要选择具有较高品质的自然资源(如河道、风景),同时应配套建设吃、住、行等基础条件,尤其是打通景区与重点客源地之间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1.
环终南山景区服务业近几年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其发展对景区周边环境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有些服务业的发展已经破坏了周边的环境。将景区服务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与自然内在价值相结合,从环境伦理学角度提出环终南山景区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江苗寨是贵州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迅速的村寨类旅游景点之一。旅游经济发展为村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成为西江苗寨经济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诱因。研究结合现有文献基础上,选取西江8个主体自然村寨为田野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田野观察等方法对变迁指标进行搜集,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探求西江苗寨生计、消费、文化传承3个方面的变迁状况;并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探寻各自然寨基于区位条件差异而产生的分层现象。研究成果对指导民族地区村落文化保护、解决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乡村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是成都“农家乐”和贵州“村寨游”,分别代表都市依托和景区依托两种类型的乡村旅游。都市依托型应采取“分”和“家”的发展模式,景区依托型应采取“分”和“特”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应坚持产业链本地化和经营者共生化以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政府应积极开展扶持与规制,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关键环节,而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实际关涉的是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处理这些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的调控作用,对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枣庄市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景区游客的满意度又与景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笔者通过实地对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问卷调研以及深度访谈,应用EXCEL2003、SPSS11.5等软件分析该景区旅游者的特征、旅游者对抱犊崮景区的体验感知,及其相关性等多个方面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游客对该景区各方面的感知度,可见游客对抱犊崮景区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进而指出目前该景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探索目前抱犊崮景区发展旅游业的新途径,以期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进一步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进而提升景区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得知,在河南省A级以上景区内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多为自然景区,有民俗活动、水上、山地、冰雪等多种项目;旅游资源多样的地市,景区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较多,反之较少;各地市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景区数量与自然景区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人文景区数量呈负相关等特征.同时对河南省景区内开展体育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昌平区大杨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杨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该区天然植物和人工果园并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景区客源以城区居民为主、外埠旅客为辅,未来旅游发展策略在提高景区知名度的基础上,应突出生态旅游特色,积极发展观光创江农业,保护和开发人文景观,建立和谐的旅游与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最近几年旅游开发的加速,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区的环境质量已明显下降,1998年9月,联合国科教组织官员曾就此对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出过中肯的批评意见。本试图通过对武陵源景区最近几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环境污染治理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采用扎根理论和编码分析,以贵州省龙宫景区为案例,对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构。研究发现:1)旅游者与景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现阶段景区发展问题的集中表现,“人—地”关系协调是实现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资源本体、管理服务、外部环境、媒介和感知评价共5个主范畴。3)在旅游“人—地”关系协调的理论框架下,5个主范畴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4)概念模型揭示了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机制,但不同景区的发展问题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仍需要加强对于个案的分析。本研究从小微尺度上对当前研究进行了补充,对龙宫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地貌、水体、植被三大要素上,勾画出桃花峪景区自然景观的特征;从地质构造和岩性两方面分析桃花峪景区各主要景点自然景观的自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