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敦化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化盆地位于敦密地堑中段,为受敦密断裂控制的裂陷-断陷叠合盆地。敦密断裂带在中、新生代发生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的转换,即在晚三叠世启动,中晚侏罗世为挤压性质,白垩纪—古近纪具左行平移并有一定规模的拉张,古近纪末有一次挤压,新近纪以后又转变为拉张状态。敦密断裂带的演化对敦化盆地的生成、发展及演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敦化盆地在中新生代的演化过程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挤压造山-走滑拉分-初始张裂阶段(裂陷发育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的回返隆升剥蚀阶段、始新世—渐新世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以及新近纪之后的拗陷和玄武岩喷发阶段。各个演化阶段具不同的沉积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演化规律,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白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陷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m/Ma、37.35m/Ma和59.82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7.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反映了燕山运动的幕式过程.在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残留盆地分布、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恢复了晚中生代华北东部的原型盆地格局.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早期发育一些小的山间沉积盆地群,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世进入中生代重要的构造转折期,华北东部构造演化受控于西太平洋区板块活动,晚侏罗—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盆地发育,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沉积充填受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系统控制;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华北东部地区持续隆升,仅局部洼陷有红色碎屑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关系为目的,根据盆地内400余口钻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首次系统开展了盆地中生代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评价了北卡那封盆地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深入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烃源岩有机质发育的影响。研究认为,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格局发生多次转变:晚三叠世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侏罗纪为隆拗相间的浅海、局限海沉积,早白垩世局部发育三角洲-海底扇沉积,晚白垩世为开阔海、半深海-深海沉积。盆地中生代发育两套优质烃源岩:上三叠统Mungaroo组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倾气型烃源岩和上侏罗统Dingo组局限海环境倾油型烃源岩,其中Mungaroo组倾气型烃源岩为盆地主要的供烃层系。  相似文献   

9.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中-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早石炭世缓坡-台地、晚石炭-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中生代呈现三叠纪-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 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隆升)暴露岩浆弧格局.早-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之前属于陆表海,中部深,东部浅,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海水侵漫方向由西向东;之后,沉积体系复杂,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古海水侵漫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0.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油气、煤炭和铀矿基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盆地最重要次级凹陷之一。吉尔嘎朗图凹陷的资源勘查工作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然而,至今凹陷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仍缺少精细地刻画。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分析,结合前人地层定年工作,对晚中生代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是凹陷的主要断陷期。但是,凹陷在晚中生代并不是始终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凹陷至少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初(中侏罗统与阿尔善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中期(阿尔善组与腾格尔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中晚期(腾格尔组与赛汉组沉积间歇期)、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赛汉组与新生界沉积间歇期)经历过短暂但强烈的挤压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Nielsen SB  Thomsen E  Hansen DL  Clausen OR 《Nature》2005,435(7039):195-198
During Late Cretaceous and Cenozoic times, many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rifts and basin structure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underwent several phases of inversion (the process of shortening a previously extensional basin). The main phase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Middle Palaeocene, and have been previously explained by pulses of compression, mainly from the Alpine orogen. Here we show that the main phases differed both in structural style and cause. The Cretaceous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narrow uplift zones, reverse activation of faults, crustal shorten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symmetric marginal troughs. In contrast, the Middle Palaeocene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dome-like uplift of a wider area with only mild fault movements, and formation of more distal and shallow marginal troughs. A simple flexural model explains how domal, secondary inversion follows inevitably from primary, convergence-related inversion on relaxation of the in-plane tectonic stress. The onset of relaxation inversions was plate-wide and simultaneous, and may have been triggered by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elev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lithosphere by the Iceland plume or the drop in the north-south convergence rate between Africa and Europe.  相似文献   

13.
地史上,广西森林植物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三迭纪末期至晚白垩世早中期裸子植物繁盛时期,二是晚白垩世晚期至第三纪被子植物迅速发展时期.随着森林植物区系的变化,森林植被相应地发生了变迁.广西森林植物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类可能是现代森林植物始祖的原始类群,而使广西有可能成为森林植物起源和繁衍的关键地区之一.同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松辽盆地发育在大陆内部古生宙-元古宙基底之上,出现在中生代火山岩带的后缘,经历了晚侏罗世地幔上隆、陆壳坳陷,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上涌、引张裂陷、晚白垩世盆地挤压、构造反转和新生代较小幅度伸展断陷多阶段的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发生在松辽盆地的从岩石圈伸展减薄到挤压增厚再到拉伸的复杂动力学演化过程是中生代伊泽奈崎大洋岩石圈朝东亚陆缘俯冲-碰撞作用的结果,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洋壳运动方向、俯冲角度、俯冲速率的变化、俯冲带位置的迁移、大陆内部对洋壳消减了作用的响应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右江海西期盆地主要归属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性质,丹池盆地是该裂谷盆地靠近古陆边缘的次级裂陷盆地。丹池盆地的演化可分为陆内裂陷、被动陆缘裂陷、走滑裂陷、强烈拗陷和充填-关闭五个阶段。丹池锡-多金属矿带具有以断裂活动为主导,构造、地层、岩相、岩浆岩和矿床五位一体的成矿特点。讨论了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成岩交代、充填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平衡剖面技术在明水-绥化地区构造演化恢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平衡剖面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明水-绥化地区4条主要测线进行了平衡恢复,并计算各演化阶段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速率,从而研究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营城期为断陷强烈扩张阶段,登娄库期为断陷向坳陷转化阶段,泉头-嫩江期为稳定的坳陷沉积阶段.嫩江组沉积末期由于受到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发生构造反转,研究区中部隆升形成背斜带,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明水-绥化地区经历了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晚白垩世形成的绥棱背斜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5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3个北西向断堑系,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从区域资料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的基本格局是早第三纪以来的新生代盆地格局。渤海湾盆地的形态、构造和沉积特征及热流值分布表明该盆地在新生代为拉分盆地。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内新生代各时期的地层分布、沉积厚度和控盆边界断裂在各时期的空间位置以及活动性质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格局。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分布特征表明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18.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