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4.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表面分子印迹是目前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牺牲载体法、聚合加膜法和化学接技法,以及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索氏提取和超声波/离心提取工艺洗脱模板分子,利用扫描电镜对洗脱后的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洗脱后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索氏提取工艺相比,超声波/离心提取工艺在16.5h内快速地洗脱印迹聚合物,洗脱后的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呈微球形状,粒径分布在0.5~6μm之间,对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取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环境中的对羟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6.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色谱、固相萃取、药物分析、生化分离、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催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原胶/溶菌酶纳米凝胶(XG/Ly NPs)颗粒稳定剂,考察其稳定的乳液(Pickering乳液)对结晶紫的吸附行为,并建立吸附机理模型.结果表明:不同能量输入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下层水相的透明度不尽相同,涡旋法制备Pickering乳液的透光率与XG/Ly NPs透光率规律一致,即p H越低透光率越低;但均质法制备乳液下相透光率较高,说明能量输入改变了XG/Ly NPs在界面的组装行为.涡旋制备的乳液结晶紫吸附量随着其浓度的提高逐渐提高,当结晶紫浓度为2.5~20 mg/L时,在10 mg/L时达到饱和吸附量,对结晶紫吸附率可达到90%;均质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吸附能力均高于涡旋制备的乳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吸附率可达到105%.  相似文献   

11.
以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淫羊藿苷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用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研究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淫羊藿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淫羊藿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淫羊藿苷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识别能力,可以作为固相萃取材料来分离提取中草药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高度交联聚合物的技术.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固相萃取、荧光传感器、膜分离、污水处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局限与未来发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技术于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维因分子印迹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西维因农药的分子印迹压电生物传感器构建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农药分子和功能单体结合方式进行模拟,然后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农药西维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固定于石英晶体微天平电极表面构建传感器.同时用环境扫描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形貌、传感器电极表面进行分析,最后用传感器对西维因农药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分子印迹压电生物传感器能够对农药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5.
文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L-苯丙氨酸(L-Phe)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重结晶法制备功能化β-环糊精-L-苯丙氨酸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等检测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首次在包合物研究基础上加入辅助功能单体、交联剂、复合光引发剂在混合有机相中制备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能够成功洗脱进行再吸附.结果表明,常温下每20 mg包合印迹聚合物、未包合印迹聚合物以及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9.3μmol/g、146.36μmol/g和64.65μmol/g.  相似文献   

16.
以磺胺嘧啶为模板分子,运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微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模型.求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8.6μ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85.7,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方程符合Longmuir方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非极性共价键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位点和识别机理;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自制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研究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分离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或离子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在45~80μm之间,表面富含微孔结构,有利于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富集效果,可以满足痕量孔雀石绿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t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9.
17β-雌二醇微球状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合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微球法合成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的方法,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所合成的微球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最优化的合成条件.实验所获得的微球粒径均匀,平均粒径在300~400nm之间,这比已经报道的文献关于微球粒径的记载要小很多.由于该法合成的微球状的MIP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性质稳定,因此更有助于结合位点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结合和释放.  相似文献   

20.
探索聚苯乙烯微球的添加对于分子印迹膜对溶菌酶(Lysozyme, Lyz)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为致孔剂,制备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MIP).PS-MIP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短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PS-MIP与MIP对于Lyz的吸附能力均明显好于聚苯乙烯为致孔剂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PS-NIP)与未添加聚苯乙烯微球的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PS-MIP对Lyz的选择性要好于MIP,而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在PS-MIP和MIP上的荧光信号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印迹膜聚合过程中添加聚苯乙烯微球,有利于缩短吸附时间,增大溶菌酶的吸附量并提升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