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和投影寻踪法的 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投影寻踪法,建立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995—2013年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由1995年的"低"增大至2013年的"较高";压力指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增加,状态指数持续减小,响应指数随着经济和政策的影响逐渐增大。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景观生态系统质量日益下降,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能够显著缓解风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基于景观形态与生态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风险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系统模式。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以2000、2005和2015年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GIS和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图,进一步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效果及其表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分离度减少,优势度不断增加;2000年流域以较低、中等生态风险区为主,高风险区分布于流域西北部的河流尾闾区,2005年较低和中等风险区范围扩大,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好转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5年高风险区范围显著扩大,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的下野地垦区,较高风险区有向东部延伸的趋势;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呈降低趋势,高等级向低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远高于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因此,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与治理退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PESR模型的深圳河流域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风险变化的角度出发, 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压力-效应-社会响应模型(pressure-effect-social-response,PESR), 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对深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1993?2007年期间深圳河流域的综合生态风险有所减小, 风险等级由1993年的较高级降至2007年的中级; 压力指数(PI)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增长, 效应指数(EI)基本保持稳定, 而社会响应指数(SRI)随着环保措施的加强而逐渐减小。综合生态风险的结果表明, 尽管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大, 但是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对缓解风险作用显著, 整体上会使得生态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5.
《贵州科学》2021,39(2)
以位于贵州省境内的典型喀斯特地区乌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ArcGIS平台为技术支撑,采用单因子与多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乌江流域的具体实际情况及其特有的地形地貌,选取了"4+1"模式,即生态类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系、植被盖度,地质类因子喀斯特地貌分布等5个评价因子,制定乌江地区的单因子敏感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整体敏感性程度较高,中度敏感、重度敏感与极度敏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4%、35.66%、15.21%,尤其是流域的中部极为明显。2)流域内东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为平缓,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故生态环境表现出不敏感或轻度敏感,如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以及铜仁市沿河县等地,流域内不敏感约占9.2%、轻度敏感约占15.93%。3)乌江流域内植被覆盖与水环境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其他各单因子及综合因子间均呈负相关性,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敏感性综合评价起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模型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框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塔里木河流域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分析其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为0. 538,处于重度脆弱Ⅲ级;生态脆弱性持续增加,综合指数最小值为2005年的1. 14,2009年到达一个峰值3. 07,2015年达到最大值3. 69;各地区的综合指数都处于2~3范围,总体呈现由西向东递增趋势,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西低东高状态;研究时段内高度脆弱地区的脆弱性增加显著,而低度脆弱地区脆弱性变化不显著,处于中间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赣江上游是江西省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区域内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赣江上游易灾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破碎度、分维数倒数、分离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结合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适宜度指数来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模型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指数模型,从景观格局、水土流失敏感性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的角度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未利用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高,园地次之,水域或人工表面最低;2)1985-2013年,林地的脆弱性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表面和园地的脆弱性指数大体上减小;3)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破碎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崇阳县1989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Mapgis6.5平台)以及TM影像,在GIS软件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近17年来崇阳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和景观蔓延度指数等作为景观生态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崇阳县各景观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稳定性及其变化趋势,并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县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破碎度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反映景观演化过程中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林地占有较大比重,林地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是正向的,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有所提高,但区域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泗河流域1980—2019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水质监测数据,对近40 a泗河流域水质年际变化及污染情况进行比较;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对泗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泗河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9年间各监控站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的年平均值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1.600增大至15.926、再减小至4.221,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0.10增大至27.40、再减小至1.13,内梅罗指数由0.12增大至54.24、再减小至1.58;泗河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5—2004年娄烦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数据,应用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服务价值的估测方法,对娄烦县的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娄烦县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相当显著,而且生态资产的损失量下降趋势明显,从而导致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向脆弱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安全P-S-R分析框架和脆弱性系统结构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原理和变异系数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对矿业城市(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铜陵市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逐年下降,环境状态波动变化,无明显上升趋势;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等级呈下降趋势,评价期内一直处于脆弱、较脆弱等级,脆弱性等级高;生态环境响应和生态环境压力是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下降的主要约束子系统,生态环境破坏和环保投入不力是主要的综合约束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年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②三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512 5、 0.555 2和0.605 5,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土地生态风险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③20年间,区域景观生态风险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布区域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较分散的分布;④三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变化研究,了解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前提.基于生态安全数字化评价成果,通过构建提取生态安全变化信息的数学模型,生成生态安全变化图层,研究经济快速发展的近15年广州市生态安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进行趋势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总体来看,东北部山地区域(增城和从化市境内)生态安全水平以基本不变和略微减小为主,而花都区的东南部、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区内则以增加类型为主.②从区域内部来看,生态安全指数变化呈现出区域特色.中心城区以不变化为主要类型,增大和减小类型的曲线则以某一直线为轴而对称,呈交替变化的特点;与之差别最大的是番禺区,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特点,升降幅度相近.⑧生态安全指数变化的时段特点突出.④从变化趋势来看,生态安全变化表现为波动的不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保护依据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森林生态环境价值的角度,说明了天然林的生态环境价值远大于其实物形态的经济价值,并大于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价值;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保障,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并构建出区域水土流失潜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确定天然林保护对象的三个因素即生态脆弱性,天然林保护目标和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以此为评价主要基础数据,通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水土保持指数和污染负荷潜力指数五个评价因子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级别,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山西省的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2个角度,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汾河流域1995—2020年的6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获取25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的草地、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减少了,建设用地与林地的面积增加了;其中耕地、草地及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大,表现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变的特征。(2)研究区景观总体上呈破碎化倾向,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分布异质性减小。(3)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景观形状日趋复杂;林地景观破碎度先增加,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而后则相反;草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形状趋于简单;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幅减小但始终保持在第一的位置,耕地作为汾河流域的基质景观优势地位显著下降。总之,自然环境的演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增加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构建流域防护林体系,采取节水政策及建立汾河流域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漓江各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多风险源、多受体、多风险效应因子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桂林市主城区周边的各子流域,这些流域内的风险源强,受体暴露度和生态风险效应的值均比较高,区域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风险加剧和蔓延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低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溶江周边,这些子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和水面率都比较高,而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前环境状况;③生态风险总体水平较低,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区占44.09%,流域总体可降低生态风险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河口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保护好河口生态环境十分重要。广西北海冯家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拥有红树林湿地和沙滩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又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了研究冯家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根据2021年9月在研究区进行的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通过构建三级评价标准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海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优,其中冯家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而冯家江口海洋生态环境受海水中的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以及浮游动物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只达到中等或良好水平。保护冯家江河口生态环境需要控制河口营养盐的输入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