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洪涝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最多,南亚和东亚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东亚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最大;(3)亚太地区41个典型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较多,但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为朝鲜,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尼泊尔;(4)近年来,亚太地区在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南亚地区和朝鲜、尼泊尔、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仍需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期,如何预防和减缓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论文以1995年~2013年的省域环境污染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ESDA的G指数分析方法和改进的污染事故热点模型IPAI指数探讨事件发生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热点模式,结果发现:1)环境污染事故总体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再小幅增加的趋势,全局G指数由1995年的0.05在波动变化过程中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0.08,说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程度在增强;2)局域G*i (d) 指数表明环境污染事故的空间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的泛长三角和西南方向的泛珠三角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污染事件的集聚方向和热点区域有转移的态势;热点省区,在2000年转向泛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到了2006年又开始向湖北、江西等中部省区转移,2007年~2013年间则集聚于长三角地区,热点区域的转移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或产业升级转移等策略有关;3)利用改进的IPAI指数对省域尺度的事故热点模式进行了划分,其中稳定的热点区包括布局型、转移型和粗放增长型3个主要区域表现形式,建议重点防控环境污染事故的稳定热点省区、加强不稳定热点省区的事故应急、注重冷点省区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并做好区域的多层级环境污染(事故)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陕西省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9年113起环境污染事件数据,使用 ArcGIS 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标准差椭圆揭示其空间演变规律,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3年环境污染事件频次最少,5~6次浮动,2014年增至23次达到10年间最大值,此后波动下降;春、夏为高发季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共占83 .2%;环境污染事件主要集中于关中地区,渭南、宝鸡最多,共占全省总频次的38 .4%,咸阳发生次数最少;环境污染事件的重心位于关中,总体向西南方向转移;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城市人口数呈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陕西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数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关中为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市2011~2013年间发生的283起突发公共事件,利用统计学方法,从时间、空间和类别等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发现:(1)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呈现"二分"特征;(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最多的区域是东部的朝阳区和北部的海淀区;(3)事故灾难构成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因素,而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是事故灾难的主要构成部分;(4)事故灾难也呈现"二分"趋势,自然灾害呈现出周期性规律,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偶发趋势,而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增多趋势;(5)中心区和东部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发展呈现周期性规律,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发展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域特色园林遗存,以赣鄱流域为研究范围,选取遗存的15处书院园林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着重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空间分布类型属“均匀型”,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ii)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不均衡”,即主要集中于赣东北至赣西南的带状地区,主要分布于上饶市、抚州市、吉安市与宜春市,且大多数沿流域内5大水系及其支流分布;(iii)时间分布特征也表现为“不均衡”,即始建朝代越早遗存的数量越少,遗存至今的书院园林大部分始建于明清时期;(iv)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文、经济、自然、交通、保护力度与市域大小等.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当今环境下,大气污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物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的估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采用人口、PM2.5污染浓度等基础数据以及流行病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将全国区域划分为5 km×5 km的精细格网,根据暴露—反应关系函数及统计生命价值法(VSL)、疾病成本法(COI)计算方法,进行2000年—2017年长时间范围内全国PM2.5污染的健康经济效应动态评估与精细化制图,并采用推土机距离(EMD)方法定量评价不同年份的健康影响及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我国平均每年37.61%的区域存在PM2.5污染的健康影响及经济损失,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分布区域表现出从东南和西北地区向西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格局.此外,华北、华中、华东三区域的健康损失平均每年占比74.21%,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比80.78%.从时间尺度来看,历年健康影响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2013年波动增长,2013年—2016年逐渐下降;历年经济损失变化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此外,局部地区的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变化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而环境的恶化也会体现在居民的公共健康上,尤其是癌症高发现象.癌症病例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是人地关系演变的结果,成为社会群体格外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选取江汉平原的仙桃市为案例,根据居民就诊记录提取居民癌症病例人数,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描述癌症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测患者在空间上聚集性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学方法描述外部环境因子与癌症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案例区癌症患者聚集分布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呈现多中心分布格局.癌症病例多集中于河流下游、乡镇工业区和化工厂集聚区,距工厂的距离与癌症发病的空间分布呈高度相关,而医疗设施短缺地区对癌症发病具有一定影响,癌症高发聚落点大部分在距离河流5 km的范围内.该结果验证了仙桃市工厂布局、医疗水平和水体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区域相关环境污染整治和开展环境与人群健康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环境风险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原经济区市域尺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引入"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风险源危险性、受体脆弱性和综合环境风险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分层聚类分析功能和GIS技术,并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开展市域尺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区划。结果显示:(1)河南省环境风险源危险性、受体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其中郑州、洛阳、许昌、漯河的风险源危险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4.36、9.42、9.10、8.55;郑州、漯河、濮阳、商丘等市的受体脆弱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1.77、11.21、12.52、11.44;(2)受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脆弱性的共同影响,河南省综合环境风险指数以郑州为中心,自内向外呈辐射状降低;(3)分层聚类分析表明河南省市域尺度综合环境风险可聚为4类:三门峡、信阳、驻马店等市属于低风险区;洛阳、平顶山、新乡等市属于中风险区;开封、濮阳、商丘属于较高风险区;郑州、漯河属于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零陵区安监局近3年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主题,创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次数、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均大幅度下降,连年被永州市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县区。主要做到了“六强化、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城镇化土地利用中典型线状地物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提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中的交通运输用地数据,将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格局研究中,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城镇建设用地、坡度等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数间相关性高,其中空间分布长度指数可作为描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及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发展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区、中牟县和新郑市,且空间分布逐渐均匀,巩义市、登封市等研究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3)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受城镇建设用地与坡度空间分布的综合影响,其中受坡度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5年闪电定位资料和14年雷电灾害资料,统计分析了东莞市闪电和雷灾情况,给出了东莞市闪电和雷灾的时空分布以及闪电电流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境内闪电主要为负闪,占97.6%,正闪的平均电流幅值(27.9kA)略大于负闪的平均电流幅值(25.5kA);平均每年发生雷灾30次,几乎每年都有人员伤亡,设备受损占80%,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年;闪电和雷灾的月变化均呈双峰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主要发生在汛期,但闪电发生频次与雷灾次数成反比;闪电和雷灾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样,主要发生在午后,10:00-17:00闪电频数低于雷灾次数,其余时间则相反;闪电和雷灾空间分布与下垫面性质和环境有关,水乡片和沿海片闪电多雷灾少,城区片、埔田片和丘陵片闪电活动和雷灾基本一致,山区片闪电少雷灾多;另外根据闪电电流幅值和累积概率分布,得出了闪电电流幅值的集中区间以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安 《科技资讯》2012,(19):142-14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层出不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灾难性,它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并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应急监测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监测与反馈环境污染情况,为事故的处理以及环境的恢复提供正确的信息与依据。本文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地理学视角,利用Arc GIS10.2软件,借助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莫兰指数、最邻近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指标,对全国4批次共245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分异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民俗类非遗项目在空间分布上整体为凝聚型,呈聚集分布态势,不均衡性较强,主要集中在桂黔滇、晋浙青等地区;从类别上看,全国民俗类非遗项目结构与数量差异显著,主要以岁时节令和文化空间类为主;从省域上看,形成了2个高密度聚集区、3个次密度聚集区以及若干小聚集区,2个高核区分别为京津冀和桂贵渝地区;从批次上看,民俗类非遗项目在时序空间分布上差异化特征明显;从整体上看,民俗类非遗项目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民俗类非遗空间分异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山地和丘陵等特殊地形地貌相比平原更易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  相似文献   

15.
永州市零陵区安监局近3年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主题,创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次数、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均大幅度下降,连年被永州市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县区。主要做到了“六强化、六到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2012年宁夏雷击灾害资料,结合近5a闪电定位仪资料和多年人工雷暴观测资料,对宁夏雷击灾害的时空分布和行业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雷击灾害的空间分布集中在银川市和固原市.雷击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份.经济损失数额大的地区为银川市和固原市.雷击灾害时空分布与宁夏平均雷暴时间分布相吻合.人员伤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农村,而在城市环境主要是对电气电子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苔藓和地衣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具有各类生境分布的广泛性、小范围内个体/种群/群落分布的稳定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敏感性,在环境变化响应与指示研究中已成为重要工具种。目前对隐花植物的监测指标包括:(1)物种生物量、种类组成及丰度指数等;(2)植株体内某元素积累量与环境含量间的相关性;(3)环境变化引起细胞代谢速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各种酶含量及活性等的改变;(4)整合环境因子与监测种的生理生态指标间的相关性,构建监测模型。但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生物监测工具种及相应的监测指标,构建合理的"污染物类型-监测工具种-监测指标"的监测体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物监测的可行性及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对环境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并保证其空间公平性.是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区际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借鉴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内涵.提出环境污染基尼系数和人口(经济)一污染空间一致性系数的概念,发展了一种评估环境污染排放空间公平性的方法.以1995年~2006年的中国环境污染排放为例,分别计算了基于人口和GDP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基尼系数与人口(经济)一污染空间一致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较小,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不公平因子既有沿海省份也有内陆省份.对环境污染排放的空间公平性进行评价研究,可以为国家实行差别化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梳理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录,借助地统计与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从省、市2个尺度对众创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定量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众创空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南北方向上扩散的地带特征,区际间差异较大且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2)在市域尺度下,众创空间的分布具有正的自相关特征,高高集聚与高低集聚明显;(3)城市的综合社会经济条件对众创空间的数量有一定影响,其中科技、教育条件影响众创空间的增长速度,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对众创空间的分布影响较大;(4)政策、区位、功能定位、综合环境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众创空间集聚,但各因素在不同城市、某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