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缓解城市停车供需不平衡的困境,将居住区内空闲时段的车位共享的停车管理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共享车位管理策略的制定方面,对如何避免返回的车位提供者与社会停车用户之间的停车时空冲突问题却重视不足.在总结和考虑车位提供者不同的返回规律的前提下,以停车场内共享车位的共享率和管理者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相应的居住区车位共享运营策略的数学优化模型.通过数值实验对构建的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管理者拒绝用户冲突时,若车位提供者的返回速率与社会停车用户离开速率相近时,变更共享策略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当管理者可接受一定概率用户冲突时,停车场内总车位数量越多,则越需要将变更共享策略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共享车位管理中的车位分配与定价问题,本文考虑价格变化对于用户不同停车时长选择的影响,分析在不同停车收费标准下用户停车时长选择的概率,并采用多项式拟合得到精细化的共享停车需求价格弹性函数。进而,为实现停车场价格的动态调整与车位分配,以平台收益最大与用户步行距离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弹性需求和动态定价的泊位分配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最后,本文设计了包含3个停车场共1000个泊位、共享平台运营时长为3h的算例,对模型及算法加以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基于弹性需求和动态定价的共享泊位分配方案相比于静态定价,实现平台收益增加19%且满足了大部分停车需求,说明动态定价下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为共享平台的车位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共享单车停车空间不足导致的乱停乱放问题,提出共享单车停车分流引导策略,并根据用户行为选择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设计叙述性偏好问卷调查,获取用户行为选择偏好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并构建激励共享单车用户分流停车的奖励机制;构建以企业成本最小和转移停车需求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引导用户分流停车的策略。以西三旗永泰庄地铁站为例检验了该策略的实际可操作性,结果表明策略用户接受度达60%,预计成功转移58.33%的过量停车需求。该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停车空间不足导致的共享单车停车问题,可以为共享单车停车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诱导下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停车资源有限条件下群体式停车诱导容易产生局部拥堵的问题,研究居住区参与的个性化共享停车服务模型.提出了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服务策略,定义了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管理指标,建立了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通过对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和驾驶员停车后步行距离目标的双重约束,在满足驾驶员停车选择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停车资源的均衡有效利用.研究表明,个性化诱导方式下,居住区停车场利用自身泊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建筑的停车吸引,减少局部停车拥挤,成为毗邻建筑的最佳共享停车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研究预约停车位设置方法对路内停车巡航时间的影响,根据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 DFS)算法设计了停车寻位的流程、设计仿真运行程序以及仿真的一般场景,提出了包含节约巡航时间比例、服务车辆数、总停车时长、平均停车时长4项指标的预约停车位设置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仿真案例基于DFS算法,根据出行者对于停车预约系统及停车位置选择偏好,设置仿真停车时所需参数以及仿真算图,共设计20组仿真方案和2组对照方案,得到各方案下各类车辆的巡航时间。结果表明:随着预约停车位比例增加,预约车辆平均巡航时间节约比例最高达21.6%,服务预约车辆数增加,但总服务车辆数并未保持上升趋势,总停车时长逐渐下降,同时平均停车时长无明显变化;预约停车位置设置不同(近目的地或远目的地),对于巡航时间有显著影响。各方案为优的隶属度最高为0.68,即80%预约停车位比例,最外侧设置4个预约停车位,解得为案例场景最优方案;相同比例预约停车位,设置一定数量最外侧预约停车位方案具有较高评价值。该研究验证了预约车位位置和比例对停车效率的影响,并得到在当前场景以及选择模型下预约停车位设置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垄断市场下停车设施的最优定价机制,建立了考虑无差异阈值和车位占用率的停车设施定价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决策者的目标是最大收益和最优车位占用率,下层方式选择模型假设出行者是有限理性的,即假设如果方式间的效用差小于无差异阈值时,出行者的方式选择是随机的;若方式间的成本差大于无差异阈值,出行者的选择将服从随机效用最大化。采用某通勤廊道作为算例背景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经营者在考虑无差异阈值和不考虑无差异阈值时的定价策略是不同的,且无差异阈值的大小会影响停车场的最优定价。此外,考虑了车位占用率的定价策略,能够使停车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共享停车作为时下全新的一种停车模式,为缓解现有停车供需不平衡、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共享泊位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位置的闲置车位集合而成的,因其动态性和时效性而具备不确定性。在泊位分配过程中,已分配的车位时常因用户失信、违约而交易失败,无法发挥泊位的最大价值,造成泊位闲置和浪费。为提高泊位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信用度的泊位分配模型。首先,结合现有信用评价模型,构建了考虑用户信用度的分配模型。然后,以价格和时间为约束,根据双向拍卖模型建立共享泊位参与者(拥有者、用户、平台)的出价机制,确定最终交易价格。进而,计算出用户总的效用值,求得基于效用值的最佳分配序列,并根据该序列对提交上来的用户泊位请求进行有序分配。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将本文所提模型与先到先停、传统拍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先到先停方案、传统拍卖模型在收益提升率方面分别增加了2.15%和32.07%;在平均泊位利用率方面分别增加了0.93%和29.99%。  相似文献   

8.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最优频谱分配与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家庭基站部署与运营,以及与宏基站共享频谱资源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最优频谱分配与定价策略.通过建模基站与用户之间的博弈,分析了资源定价与用户需求的关系;通过建模宏基站与家庭基站之间的博弈,给出了多种场景下双层分级蜂窝网络的最优频谱分配与定价策略.该策略能按需地为宏基站与家庭基站分配频谱,最大化宏基站与家庭基站的频谱效益,并能有效地激励运营商与用户积极部署家庭基站,加速绿色通信网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用户自由选择车位,以停车时间最短为准则,结合权值的计算方法及停车场的内部结构特点,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并实现符合实际的最优停车路径规划算法,并对武汉某公园的大型停车场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算法,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降低时间的复杂度,减少节点的搜索量,提高搜索效率,在停车场引导系统中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动替代策略的单周期两种产品库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零售商在产品出现缺货时,需采用被动产品替代行为的现象.该文提出一种主动替代策略.以零售商的整个周期内的期望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的数学模型,分别得到了最优促销成本和周期内的最优订货批量.并通过算例,说明了随着产品替代度的增加,周期内的期望总收益也随着增加;同时通过对该文模型与被动替代策略进行比较,显示主动替代策略对于产品替代度大的产品能进一步提高零售商整个周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会出现一些大型的办公、商业楼以及医院等会带来很大吸引量的建筑。而这些建筑用地周围的道路就要承受建筑出入口带来的交通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儿童医院北门出入口车流组织的优化改造研究,探讨了减缓道路交通压力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葛啸慈  石超峰  庞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3163-13169
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与交通拥堵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停车换乘(P+R)问题相关,交通流、路边停车和P+R需要统一模型研究。为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的城市中心路内停车与P+R的动态优化模型。短期最优流率模型考虑到路内停车位会减少正常行驶车辆的道路空间,而且巡航停车会和其它车辆产生拥堵,为此,需要加快路内停车周转率,将路内停车资源与交通流协同管理。短期停车容量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在政府追求社会总成本最小和私人运营商追求利润最大的基础上,出行者追求用户出行成本最小。研究表明,在需求固定的情况下,随着车辆停放时间的增加,路内停车费与P+R停车费都在不断下降,路内停车容量在不断减少,而P+R停车容量不断增加,说明如果选择短时停车或者临时停车,可以选择路内停车;而如果选择长时间停车,可以选择P+R停车。在需求远大于供给时,路内停车将演化为车道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居住区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提出了分档次开发建设居住区的设想和建设港湾式宅间停车场、解决现有居住区停车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城市交通中的停车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造成“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加大停车场建设的投入、合理设置路内停车场、健全停车场的管理机制、广泛宣传交通法规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As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ncreases rapidly in many populated countries, t he shortage of parking spac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to all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hortage of parking space and the incr easing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s still grow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utiliz 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mechanical parking facilities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How to organize a reasonable logistics system in a mechanical parking lot so that as man...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国内外自动化停车系统及设备的现状的基础上,对自动化停车系统的特点,定义,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对自动化停车系统各种基本模式的静态与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减少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接驳处交通运行情况的现场调研,分析了出入口于主干道的交通特性,得到了出入口驶入和驶出的交通流比例和交通流量。利用Vissim交通仿真模拟,将地下停车场规模、出入口数量、出入口坡道长度、地下机动车环廊长度和车道宽度、地下停车泊位数、地下车辆平均车速等指标作为仿真评价的阙值,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与地面道路衔接段在平峰、工作日和周末早晚高峰时期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次数等评价指标,明确了出入口接驳处的交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停车系统出入口接驳处主干道交通流量的不同,不同时段的出入口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且工作日早晚高峰评价指标相对周末早晚高峰较高。  相似文献   

18.
停车场周边不同开发强度对停车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对停车场周边区域按照功能特征进行开发强度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停车需求奠定了基础。选取北京市涵盖二环至六环不同区域的37个停车场为样本,首先对停车场进行停车行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确定不同性质停车场周边的影响范围作为研究范围;然后对停车场的基本信息及周边范围的人口、经济、交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从区位、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公共交通状况、停车状况等方面选取7个评价指标,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周边区域进行分类并初步判定等级,继而通过因子旋转消除多指标评价中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停车场周边区域开发强度的评价方法,得出了停车场周边开发强度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