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了一个抗磁金属Zn(Ⅰ)-氮氧自由基配合物[Zn(IM4Py)2(OCN)2](其中IM4Py=2-(4'-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31 4(5)nm,b=0.605 5(2)nm,c=2.256 3(7)nm,β=119.615(16)°.其中每个Zn(Ⅰ)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分别与两个空间对称的IM4Py自由基以及两个氰酸根阴离子配位,构成单核双自旋配合物.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结果显示,由抗磁金属zn(Ⅰ)连接的IM4Py自由基间传递弱的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个Cu(Ⅱ)-氮氧自由基配合物[Cu(hfac) 2 (NIT-5-Br-3Py)] 2 (其中hfac=1,1,1,5,5,5-六氟乙酰丙酮,NIT-5-Br-3Py=2-(5′-溴-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它具有二聚体结构,2个Cu(Ⅱ)和2个自由基形成中心对称的环形,其中NIT-5-Br-3Py作为一个桥联配体,通过N-O自由基部分中的O原子和吡啶环上的N原子连接2个Cu(Ⅱ)离子,构成双核四自旋体系.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u(Ⅱ) 离子和氮氧自由基NIT-5-Br-3Py之间存在很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个Cu(Ⅱ)-氮氧自由基配合物[Cu(hfac)2(NIT-5-Br-3Py)]2(其中hfac=1,1,1,5,5,5-六氟乙酰丙酮,NIT-5-Br-3Py=2-(5′-溴-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它具有二聚体结构,2个Cu(Ⅱ)和2个自由基形成中心对称的环形,其中NIT-5-Br-3Py作为一个桥联配体,通过N-O自由基部分中的O原子和吡啶环上的N原子连接2个Cu(Ⅱ)离子,构成双核四自旋体系.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u(Ⅱ)离子和氮氧自由基NIT-5-Br-3Py之间存在很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含氮类有机配体HL(HL=5-(4-[1,2,4]triazol-4-yl-phenyl)-1H-tetrazole)和金属镉离子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新颖的配合物[Cd2L2Cl2]·5H2O(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晶胞参数a=40.800(2)?,b=7.3051(4)?,c=16.0821(9)?,α=β=γ=90°,V=4793.2(4)?3,Z=16.在配合物1的结构中,μ4-L-配体连接六配位的Cd(II)中心构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沿b轴方向具有长方形孔道.拓扑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3,6-连接的拓扑.固体荧光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条件下发射较强的蓝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萘并15冠5与CdCl2·2.5H2O,KSCN的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EK(N15C5)2]2[Cd(SCN)4]CH2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5.521(2)(A)、b=15.617(3)(A)、c=20.582(3)(A),α=73.528(3)°、β=80.355(3)°、γ=61.295(2)°,V=4 193.6(12)(A)3,Z-4,Dcalcd=1.411Mg/m3,F(000)=1 848,R1=0.057 9,wR2=0.122 7,R1=0.175 7,wR2=0.1708.标题配合物由两个[K(N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SCN)4]2-配阴离子组成.两个N15C5分子和钾离子通过10个K-O键形成夹心式配位结构,[Cd(SCN)4]2-中的Cd2+与四个NCS基团中的四个N配位,形成变形四面体结构.配阳离子[K(N15C5)2]+与配阴离子[Cd(SCN)4]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技术表征了配合物Zn(mnt)(Py)2.该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正交晶系,空间点群P212121.晶胞参数a=8.6470(17),b=10.578(2),c=16.896(3),V=1545.4(5)3,Z=4.  相似文献   

7.
以偏钒酸、大环草酰胺配合物CuL(L=2,3-dioxo-5,6,14,15-dibenzo-1,4,8,12-tetraazacyclo-pentadeca-7,13-diene)为共配体,利用液液扩散法设计并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杂金属多核配合物[Cd2(CuL)4(V4O12)]·2CH3OH·2H2O(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8 48(17) nm,b=1.331 7(2) nm,c=1.603 0(3) nm,α=93.662(2)°,β=104.084(2)°,γ=107.987(2)°,V=2.041 3(6) nm3,Z=1.其结构为通过大环草酰胺、V4O124-的配位作用构成的中心反对称的十核杂三金属Cd2 Cu4 V4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烟酸为原料合成得到了有机配体1-(3-吡啶基)丁烷-1,3-二酮,再同Cd(N03)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一双核镉配合物.采用1H NMR、UV-vis、FrIR等技术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经X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a=15.666(5),b=7.701(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6H4O2N)2(H2O)4](1)和[Cd(C6H4O2N)2(H2O)4](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2种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1晶胞参数a=0.776 9(2)nm,b=0.918 6(2)nm,c=1.072 5(3)nm,α=92.905(4)°,β=95.024(4)°,γ=111.117(3)°,V=0.708 5(3)nm3,Z=2,Mr=379.81,Dc=1.780 g/cm3,F(000)=390,μ=1.589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2 4,R2=0.067 5;配合物2晶胞参数a=0.643 94(12)nm,b=0.695 98(13)nm,c=0.941 53(18)nm,α=94.878(3)°,β=104.733(3)°,γ=111.986(2)°,V=0.370 69(12)nm3,Z=1,Mr=428.67,Dc=1.920 g/cm3,F(000)=214,μ=1.518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7 3,R2=0.074 6.配合物的中心原子M2 (M2 =Cu2 ,Cd2 )与2个吡啶-4-甲酸根及4个H2O配位,形成具有畸变八面体构型的基本结构单元,相邻单元通过O-H...O氢键的相连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Lanl2dz计算方法对2种配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前线轨道能量、单点能量等后续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以多氮杂环配体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和[2,3-f]吡嗪并[1,10]菲罗啉(Pyphen)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Zn(DPPZ)2SO4]·2H2O(1)和[Cd(Pyphen)2Cl2](2),利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C2/c.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7.500 7(9),b=7.234 4(5),c=23.182 2(14),β=94.942(5)°,V=2 924.1(3)3,Z=4;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8.509 8(17),b=12.524(3),c=22.683(5),β=95.31(3)°,V=2 407.0(8)3,Z=4.配合物(1)和(2)均为零维结构单元,配合物(1)的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的配位单元之间通过Pyphen配体的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一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混合配体的双核镉配合物[Cd2(BHP)2(2,6-pda)2(H2O)2]·H2O(BHP=吡啶2,6-二甲酰肼,2,6-H2pda=吡啶-2,6-二甲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数:a=0.999 70(13) nm,b=1.038 00(15) nm,c=1.077 40(16)nm,α=115.601(3)°,β=110.510(3)°,γ=98.416(2)°,V=0.883 7(2) nm3,Z=1.配合物中的两个Cd(Ⅱ)离子都处于七配位的五角双锥几何构型中,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温下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组成为[Cd(HBTC)(H2O)2]n的配合物(H3BTC=1,3,5-均苯三甲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711(4)nm,b=0.90994(18)nm,c=1.3343(3)nm,α=90°,β=117.90(3)°,γ=90°,V=2.1150(7)nm3,Z=8,R1=0.0229,wR2=0.0556.标题配合物首先由中心金属离子Cd(Ⅱ)与1,3,5-均苯三甲酸以及水构成二维层状结构,其中1,3,5-均苯三甲酸的两个脱质子的羧基分别以螯合配位的模式与Cd(Ⅱ)配位,另一个没有脱质子的羧基则以单齿配位的模式与Cd(Ⅱ)配位,Cd(Ⅱ)处于一个变形的五角双锥的配位环境中.固态下层与层之间又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苯并15冠5与镐生成的配合物[K(B15C5)2]2[Cd(NCS)4]C2H4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2996(2),b=1.3542(2),c=2.3828(4)nm,α=94.109(4),β=91.477(3)°,γ=114.162(3)°,V=3.8093(11)nm3,Z=2,F(000)=1576,R1=0.0682,wR2=0.1693.配合物由两个[K(B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NCS)4]2-配阴离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氮原子与镉原子配位.[Cd(NCS)4]2-为四面体构型.K+与2个冠醚环10个氧原子成键而形成夹心型结构.两个苯并15冠5的苯环相对钾原子呈顺式排列.  相似文献   

14.
以反式4-[4′-(N,N-二甲胺基)苯乙烯基]-N-羧乙基吡啶盐(L)和叠氮化钠为配体,采用扩散法合成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d(N3)2(L)]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19 0(6),b=8.102 1(7),c=35.050 2(18),Z=4,F(000)=960.配合物1中,Cd(II)离子与来自四个叠氮离子的氮原子以及两个L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相邻的Cd(II)离子被羧基/双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型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合成了新型2-(1,3-二硫戊环-2-亚基)丙二酸镉(Ⅱ)配合物[Cd(py)3(dyma)2](py=吡啶,dyma = 2-(1,3-二硫戊环-2-亚基)丙二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Cd(py)3(dyma)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677 28(10) nm,b=0.925 63(5) nm,c=1.971 70(12) nm,β= 91.857 0(10)°,V = 3.059 6(3) nm3,Z=4,Dc=1.650 g·cm-3,μ(Mo Kα) =10.04 mm-1,F(000)=1 536,R1=0.033 3,wR2=0.089 4.中心Cd原子与3个吡啶氮原子和2个dyma的羧基氧原子配位,构成以Cd原子为中心的扭曲的四方锥结构. 在Cd(py)3(dyma)2分子中,有6个未配位的O原子,具有六齿配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配体H2L(L=C20H10N2O2Br4)及其铜(II)、镍(II)的配合物ML.Py(M为Cu和Ni;Py为吡啶)和锌的配合物[ZnL.Py].DMF,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同时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对配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五配位,吡啶分子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17.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颖的2-羟基1-萘甲醛缩甘氨酸席夫碱镍配合物[Ni(Py)3(2-O-C10H5CH■NCH2CO2)]2·3H2O,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粉末衍射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配合物为二核的镍配合物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Z=2,a=11.023(19)?,b=13.30(2)?,c=18.33(3)?,V=2629(8)?3,F(000)=1130,Dc=1.369g/cm3,μ=0.778mm-1,R=0.1102,wR=0.2892.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进一步应用于克脑文格缩合反应中,发现配合物在构建C■C双键的反应中具有有效的非均相催化活性(产率高达99%),并且催化剂可以循环四次后活性没有明显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氮氧自由基与Cu(Ⅱ)离子反应,在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得到了两个配合物[Cu2(NIT3-Py)4I2](1)与[Cu2(IM3-Py)4I2](2)[NIT3-Py:2-(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IM3-Py:2-(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碘离子桥联Cu(I)形成的双核配合物,氮氧自由基作为端基配体与Cu(I)离子配位.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36 90(6)nm,b=1.327 26(9)nm,c=1.438 86(14)nm,α=87.186(12)°,β=88.759(11)°,γ=80.612(11)°,Z=1.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714 9(9)nm,b=0.725 83(19)nm,c=2.696 3(7)nm,β=129.967(3)°,Z=4.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Zn(Py)2(NCS)2和三(3,5-二甲基吡唑)甲烷(tmpzm)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锌配合物.配合物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点群为Pnma,a=2.1564(3),b=2.2050(3),c=1.06135(15)nm,V=5.0467(12)nm3,Z=2,Mr=959.92,Dc=1.302 g/cm3,μ(Mo Kα)=1.160 mm-1,F(000)=2048,R=0.0525,Rw=0.1543.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唑吡啶(4-PTZ)与CdC l2.5H2O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C6H5N5)2(H2O)2C l2].2H2O,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3725(2)nm,b=0.7894(3)nm,c=0.8857(3)nm,β=90.173(3);°Z=1;R=0.0767。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单元包含1个Cd(Ⅱ)原子、2个四唑吡啶、2个配位氯原子、2个配位水分子和2个游离水分子;Cd(Ⅱ)的配位数为6,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紧邻单元通过氢键作用在bc面形成二维超分子层;层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